遷徙水鳥也是台灣的家人,填溼地、鋪光電板恐嚴重衝擊棲地

遷徙水鳥也是台灣的家人,填溼地、鋪光電板恐嚴重衝擊棲地

我們曾將遷徙候鳥視為季節變化的美麗風景,投以浪漫的想像,但實情是牠們必須抵禦天敵、氣候,抵抗人類的過度干擾,度過艱困遷徙過程才能繁衍族群。紀錄片《勇闖天際線》紀錄三種水鳥遷徙過程,但有更多的遷徙鳥類處境未知,人類能做的就是透過國際公約或自發守護棲地,排除人為造成的威脅。 黦鷸是東亞澳遷徙線的大型水鳥,經追蹤發現曾抵達過台灣。圖/《勇闖天際線》 遷徙物種不是過客的概念,牠們必須隨著季節(通常和氣候有關)搬家,終身注定要在幾個家中往返。...
視障鋼琴家吳承澐挑戰搭便車環島,真正的勇氣是就算害怕依然選擇前進。

視障鋼琴家吳承澐挑戰搭便車環島,真正的勇氣是就算害怕依然選擇前進。

我14歲時因罕病失去了視力,重新學習最基本的擠牙膏、剪指甲到使用盲用電腦、搭公車捷運,漸漸重拾自信與笑容,後來我決定挑戰「搭便車環島」,與旅人用故事交換故事。觀賞《遠方:搭順風車遊世界》時,最觸動我的是主角在途中遇到挫折的絕望感,當我遇到絕望與沮喪的感覺時,也會試著告訴自己「不論大步或小步,只要往前踏,就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視障流行鋼琴創作家吳承澐。圖片來源/吳承澐臉書粉專 人生,就像是一段未知的旅程,我們所踏出的每一步,都為生命寫下獨一無二的故事。 14歲那年,我突然被診斷出罹患了罕見的「雷伯氏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Leber...
台啤永豐雲豹蔣淯安:後天能努力的我絕不放棄,要做具侵略性的控球後衛

台啤永豐雲豹蔣淯安:後天能努力的我絕不放棄,要做具侵略性的控球後衛

蔣淯安身高174公分,在台灣職籃體系中並不特別出色,他靠後天努力練出速度、準度與爆發力,奪下2021-2022年T1聯盟賽季年度MVP,也曾獲邀到中國NBL出賽,在長人陣中學習與高個子抗衡,他要繼續提高外線投射能力,打破一般人認為控球後衛沒有攻擊性的迷思。 台啤永豐雲豹籃球隊控球後衛蔣淯安。攝影/范翊萱...
海生館創館館長方力行導讀《群》,人類文明智慧應服務海洋而非掠奪毀滅

海生館創館館長方力行導讀《群》,人類文明智慧應服務海洋而非掠奪毀滅

2004年出版的《群》描寫「具有意識」海洋的反撲,令人膽戰心驚。近年來人類對海洋資源的掠奪有增無減,每年漁業平均捕撈1600億條魚、養殖漁業潛在細菌病毒溫床危機、全球暖化造成生物演化速度無法適應……種種生態浩劫需人類改變根本心態,建設不能只是滿足人的需求,應積極加入其他生物因應環境變化的共融設計。 《群》影集改編自同名書籍,描寫海洋有意識地反撲人類世界。圖/《群》 編按:本文討論涉及《群》劇情,請斟酌閱讀。...
就算腳開刀也擋不住追鳥熱情,鳥友李正峰拍攝瀕危候鳥「黦鷸」

就算腳開刀也擋不住追鳥熱情,鳥友李正峰拍攝瀕危候鳥「黦鷸」

參加賞鳥活動後,野外生態昆蟲花草都讓我驚豔,從此賞鳥親近自然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因緣際會找到澳洲研究團隊繫放的瀕危水鳥「黦鷸」蹤影,獲媒體報導,並被記錄在候鳥遷徙影片《勇闖天際線》中。我深信「今日鳥類、明日人類」,關心鳥類就是關心人類的未來,我會一直持續追鳥人生。 黦鷸。圖片提供/李正峰 我的人生曾有過許多興趣與活動,但唯有捐血與賞鳥至今未曾間斷。 民國74年,我陪同學到關渡時遠遠的看見有人在烈日下汗流浹背扛著單筒望遠鏡找鳥,第一個浮現腦海的感覺就是「哇,瘋子!」...
馬祖東莒「換生活」共享餐桌,好好吃飯才是正經事

馬祖東莒「換生活」共享餐桌,好好吃飯才是正經事

五年多前,我來到馬祖工作,而且還是離島中的離島—東莒島。我的工作內容之一,是要定期辦理「換生活」體驗活動,邀請來自台灣和世界各國的朋友,前來小島居住個十天二十天,放慢步調認識離島生活,進一步與腳下土地培養感情。透過共煮共食、養雞種菜等農事勞動,讓我在馬祖離島的餐桌上,遇見許多有趣的靈魂。 共煮共食新生活型態,認真吃飯很重要。圖/大浦plus+ 陳泳翰提供...
為什麼要霸凌?想融入群體的迫切感會讓人通往地獄之路

為什麼要霸凌?想融入群體的迫切感會讓人通往地獄之路

「Hazing」(迎新霸凌)指美國大學兄弟會、姊妹會要求新生通過各種「試煉」才能加入的傳統,可能包括每晚被痛打、猛灌烈酒、在冰冷河中游泳等荒謬行徑。紀錄片《想加入得要命》探索為什麼學長姊會做出這些極端行為,又為什麼大部分新生都忍痛承受? 美國眾多大學生組織有「hazing」(迎新霸凌)的傳統。圖/《想加入得要命》 「我兒子的死不是意外,是謀殺。」大學新生羅伯特·查恩的母親控訴,兒子參加學校樂隊擔任指揮,卻在足球比賽後遭迎新霸凌身亡。...
從《BIG》談兒童友善醫療,透過藝術與遊戲陪伴讓孩子免於治療恐懼

從《BIG》談兒童友善醫療,透過藝術與遊戲陪伴讓孩子免於治療恐懼

電影BIG描述六個家庭面對孩子罹患癌症彼此扶持和陪伴的故事,讓在兒科臨床工作的我們,有機會靜下來凝視這些生活的日常,許多來不及哀悼的眼淚,在這些故事中再次相遇。我很喜歡 BIG電影的梗:「讓孩子拯救世界!」孩子們比我們所想的更有力量,生命的存在即使短暫,也足以改變我們的人生厚度。 兒童病房的孩子手繪。照片提供/趙芳欣...
新墨西哥沙漠召喚歐姬芙、花東黏住李屏宜,透視藝術家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新墨西哥沙漠召喚歐姬芙、花東黏住李屏宜,透視藝術家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是20 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大師之一,她的作品是許多學習藝術學生模仿的對象,那微型花朵的詮釋,白骨描繪的形象等,對我而言是很大的視覺震撼。我是李屏宜,至今從事藝術創作15餘年,藉由紀錄片《沙漠中的花朵─歐姬芙》更深入認識其偉大的一生,觸動我心靈的是她那獨立、自信、敏感、純粹且用力去愛的力量,在她璀璨創作的一生中,似乎有某些隱約細小的片段,投射了自己的影子,共鳴鼓舞著我。 左:《沙漠中的花朵─歐姬芙》劇照/右:藝術家李屏宜。...
經血不是藍色的!小學校園月經教育從正向接納身體發展開始

經血不是藍色的!小學校園月經教育從正向接納身體發展開始

在月經教育課程前的知識大會考,我驚訝發現真的有男同學認為「月經顏色是藍色的」、「月經跟上廁所一樣可以忍」等狀況,小學生對身體變化充滿好奇與興奮,但卻缺乏與家人討論機會。月經的「正名化」要讓孩子知道:「身體發展是正常的,不必感到羞恥。」幫助孩子用正向態度接納正在長大的自己。 認識多樣化的生理用品也是月經教育的課程之一。 「老師……可以問你該怎麼辦嗎?」下課時間正在疾筆與作業交戰的我,一聽到沒聽過的學生聲音,倏忽抬起頭,發現是隔壁班的女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