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的人事物台灣人不能忘記的名字:自焚明志的鄭南榕,與催化民主的那把火4月7日是「言論自由日」,紀念在1989年4月7日誓死捍衛言論自由、自焚身亡的《自由時代周刊》創辦人鄭南榕。鄭南榕離世當時,女兒鄭竹梅只有九歲,她回想爸爸曾經帶她到百貨公司買小百科,告訴她不懂的字可以查字典查書,但是爸爸也提醒她,「書上寫的不一定是對的。」鄭南榕曾活過什麼樣的人生?如同政治學家吳叡人所述:「鄭南榕的自焚是臺灣人一次精神上的成年禮,讓咱開始轉大人。」人物歷經311大地震的不屈靈魂,「令和怪物」佐佐木朗希追夢美職大聯盟曾投出球速高達163公里火球與日職完全比賽的「令和怪物」佐佐木朗希,加入美職道奇隊,與大谷翔平、山本由伸成為隊友,展開他在大聯盟的第一個球季。他九歲時遭逢311大地震失去父親與祖父母,棒球陪伴他全心投入、暫忘悲傷與孤寂,「我只能夠拼命努力,透過自己在球場上的表現,將勇氣和希望帶給更多人。」佐佐木朗希認為,這是他與生俱來的使命。台灣史上的人事物白色恐怖下的「最強醫務所」:綠島「新生訓導處」政治犯除了教書還開刀負責感訓政治犯的「新生訓導處」在1951年遷至綠島,收容匪俘、思想犯、感化犯、叛亂犯等「新生」,和綠島民眾發展出近似於家人的情感。這些「新生」有許多是學養豐富的知識份子,有醫師群組成醫務所,他們協助居民就醫、開刀或生產等醫療需求,也有課業補習班、讓教育普及整座綠島學子。新生對綠島貢獻良多,所以有綠島孩子寫「我的志願」作文時甚至發願:「我長大要當新生。」台灣角落觀察「破病少女」林雨仙:精神障礙者的「成家」之路,是擁有安身立命的空間我罹患情感性思覺失調症十多年,很幸運身邊有長輩、朋友和伴侶的照顧,他們不一定是血緣上的家人,卻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台灣有些精障者選擇入住康復之家或家園,與其他精神障礙者、社工共同生活,成為彼此的支持與依靠,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這樣的「家」不僅提供物理上的居住空間,更能讓精障者擁有「家」的可能性。<> 最新文章不可不知的中港台以毒奶粉諷食安、用劣質鋼筋控貪腐—異議藝術家艾未未的創作總是讓掌權者感到「不自在」台灣角落觀察尼龍繩纏繞藍鯨致死,標本修復揭示海洋污染真相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世界那麼大印度學生11歲開始準備考頂大,科塔補習班平均兩周就有一個學生自殺科塔市(Kota)是印度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的第三大城,因發達的補教業而聞名,每年有三十萬學生湧入柯塔補習,焚膏繼晷想擠進印度理工學院不到1%的錄取窄門。許多家長賣地搬家只為讓孩子考取好成績,高壓造成學生自殺頻傳,2023年至少有27人自殺。即使補習班號稱已有聘僱數十位精神科醫生與輔導員,更有24小時的學生求助熱線,但學生憂鬱的嚴重程度還是經常被忽略。到底要怎麼教小孩?日本人的禮貌從小學開始培養,追求集體與協調性卻是教育的雙面刃日本小學教育透過具體制度強化學生的責任感與團隊精神,例如運動會、合唱團比賽,每日打掃與供餐,也普遍實施「縱向分組活動」,高年級學生負責照顧低年級生,學習關懷他人及同理心。不過強調集體與紀律的教育方式,也可能抑制學生的創造力與自主性;培育教師的國學院大學人間開發學部教授杉田洋也提醒:「日本人引以為傲的集體性與協調性,有時會成為一把雙面刃。」因為彼此負有連帶責任,可能會衍生排擠異己的現象,甚至出現校園霸凌。到底要怎麼教小孩?「胖等於大笨豬?」孩子的偏見與霸凌行為,通常來自大人所建立的刻板印象霸凌往往由歧視衍生,而歧視則來自於刻板印象與偏見造成的團體氛圍。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十歲以下的孩子容易無條件接受權威,因此當《歧視的一課》國小老師做實驗時宣布「研究報告說矮個子較優秀,可享受特權」時,學生最後還是接受了這個說法,班上氣氛轉為高矮對立的緊張關係、甚至可能演變成霸凌。到底要怎麼教小孩?三成青少年遭網路詐騙後不敢說,該檢討的是詐騙集團而不是受害者青少年遇網路詐騙的例子層出不窮,詐騙集團常見伎倆包括:網路戀愛、利用明星夢、假專業研究奪取私密照再勒索等。根據調查,有三成以上的兒少被騙後,不敢告訴別人,認為不會得到家長的理解,只會換來責備。《少年願望事務所》主持人黃豪平呼籲,應該感到羞恥的是詐騙集團,不是受害者;把事情說出來,可以阻止很多人被騙。到底要怎麼教小孩?我的孩子在學校偷錢?強調誠實的好處,陪他學習承擔責任當學校有人東西被偷,親師生該怎麼處理?電影《失控教室》提醒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信任與懷疑之間的平衡很微妙,家長除了擔心孩子受到挫折、也擔心孩子不誠實,也需要為孩子創造信任與支持的空間環境,用理解取代指控,引導孩子面對問題,並從中學習與成長。<>到底要怎麼教小孩?日本人的禮貌從小學開始培養,追求集體與協調性卻是教育的雙面刃到底要怎麼教小孩?「胖等於大笨豬?」孩子的偏見與霸凌行為,通常來自大人所建立的刻板印象到底要怎麼教小孩?三成青少年遭網路詐騙後不敢說,該檢討的是詐騙集團而不是受害者到底要怎麼教小孩?我的孩子在學校偷錢?強調誠實的好處,陪他學習承擔責任 那些運動教我的事人物摔出國際賽銀牌,柔道「猛妹」林宇涵:比賽結束後一切歸零,繼續再努力!人物美國體操傳奇西蒙・拜爾斯與性侵創傷共存,運動員也是人不需永遠堅強世界那麼大愛冒險是基因也是天性!孩子追求新奇刺激別急著阻止,先學會擬計畫與風險管理 了解我們的世界了解我們的世界一位老師負責658位學生,阿拉斯加原住民自殺率高但輔導資源嚴重不足了解我們的世界 從子宮講到外太空,單口喜劇的梗是療癒更是攻擊壓迫者的武器 了解我們的世界 當推特變成X,是數位自由廣場,還是馬斯克的遊樂場? 了解我們的世界 畫作《救世主》拍出4.5億美金天價,卻也揭開藝術市場的金錢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