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用演戲模擬霸凌情境,讓孩子不再害怕言語暴力

三寶媽葉怡菁的兒子林品希愛化妝打扮、性別氣質較為陰柔,曾受同儕欺凌。她陪孩子演戲模擬遭霸凌情境、辦校園親子座談,更力挺孩子離家追夢學舞蹈,支持孩子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即使面臨巨大社會與家庭壓力,葉怡菁與孩子學習豁達面對,因為「認同自己、成為自己,其實和別人並沒有關係。」

葉怡菁(中)是三寶媽,全力支持孩子們的身心發展。圖片提供/葉怡菁
葉怡菁(中)是三寶媽,全力支持孩子們的身心發展。圖片提供/葉怡菁

擁有一雙慧黠的大眼睛,談吐清晰又有條理,葉怡菁除了是一位三寶媽,同時也是專業的幼教老師,面對愛化妝打扮、氣質較為陰柔的兒子林品希,葉怡菁從來不曾想要改變他,她認為父母的任務,不是要求孩子去達到社會的標準和期待,而是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

品希排行老二,上面有個姊姊,下面還有個弟弟,打從幼兒園時期,品希就會拿姊姊的裙子來穿,或是用布圍繞在身上,打扮成吉普賽人,為自己做造型,那時,媽媽並不覺得他這樣的行為很突兀,反而被他與生俱來的美感折服,幼兒園老師也直誇品希好可愛。葉怡菁回憶道:「因為品希從小展現出來的氣質就是這樣,如果只看見孩子本身的特質,就不會覺得他哪裡奇怪,但若換作是其他孩子,比如說品希的弟弟做出這種表現,我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因為弟弟平常不是這種氣質的小孩。」

在學齡前,沒有人覺得品希這樣有什麼不好,直到上了小學後,品希突然成為同學眼中的「怪咖」,負面的聲音排山倒海而來,同學不願意跟他一起去上廁所,還有人打籃球時故意用球砸他;剛上國中時,更有普通班同學直接罵品希是「人妖」、「bitch」、「河馬(音同homo,指同性戀者的冒犯用語)」,甚至還會有別班的同學跑到教室外面,對著品希罵髒話,一開始品希聽不懂,回家問媽媽:「他們說的是什麼意思?」葉怡菁才意識到,孩子身處的世界比她所以為的更加不友善。

林品希喜歡化妝打扮與舞蹈,有獨特的性別氣質。圖/《小孩酷斯拉》
林品希喜歡化妝打扮與舞蹈,有獨特的性別氣質。圖/《小孩酷斯拉》

遇同學罵娘娘腔該怎麼辦?媽媽訓練孩子見招拆招

當大多數人都隨從主流價值觀時,特立獨行的人,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葉怡菁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品希除了性別氣質獨特,同時還是高敏兒(註),沒辦法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很多生活常規弟弟學一遍就能做到,品希至少練習了一百次,還是很難達標。在做了很多性向測驗、氣質量表,也向幼教老師求助後,葉怡菁知道,「孩子有很多特質,沒辦法改變,我只能幫助孩子把他的特質放到對的地方。」

身為媽媽,她只能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孩子,她告訴品希,「社會對男生的要求和期待是這樣,如果你要做不一樣的自己,你要先做好心理準備。」葉怡菁用演戲的方式,帶著品希模擬可能會遇到的尷尬情境,比如說,遇到同學嘲弄說:「你是娘娘腔!」葉怡菁教品希這麼回答:「我就是很漂亮!」試圖透過各式對話練習,訓練品希見招拆招,不會因言語霸凌而不知所措,也不輕易被打倒。

「品希外表看起來很柔弱,其實他是最勇敢的小孩。」葉怡菁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

「做自己是不是等於不顧他人感受?」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品希不一樣的性別氣質,葉怡菁發揮教育專業,舉辦親子系列講座、走入校園,透過繪本故事讓孩子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

有人支持她、佩服她的勇敢,也有好友勸她:「妳一直鼓勵孩子做自己,是很自私的,妳應該教孩子去顧慮別人的感受。」葉怡菁也曾一度懷疑,「孩子會不會因為我縱容他做自己,而得到更大的傷害?」最後她想通了,她認為,「認同自己、成為自己,其實和別人並沒有關係,我成為我自己,是不需要去為別人的感受負責。」

葉怡菁也說明,做自己,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也不是不為其他人著想。品希天生就是很體貼、善解人意的孩子,他很在意別人的感受,遇到有人罵他、不認同他,他還是會傷心。「所謂做自己,是順著自己本身的特質,去定義自己、發展天賦,不需要去迎合別人的期待。」

即便還是會為孩子的處境感到擔憂,葉怡菁對於「媽媽」這個角色,自有一套解讀。她說:「孩子是相信我才來的,所以我對他們的支持,沒有任何前提和條件,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畏懼別人的眼光,只要看著孩子閃亮亮的眼睛。」

支持孩子在外租屋圓舞蹈夢,家族壓力媽媽一肩扛

秉持這份堅定的信念,葉怡菁樂於扮演孩子的頭號粉絲、人生導師和啦啦隊長。品希從小就展露音樂和律動天分,媽媽也全心支持品希朝表演藝術發展,安排品希學習聲樂、鋼琴、舞蹈、戲劇……等,品希也展露天分,表現得十分出色。國小六年級時,品希拿下全國學生舞蹈比賽個人組現代舞特優獎,被保送到明正國中舞蹈班,葉怡菁更是頂著家族的罵名,放手讓品希獨自到屏東租屋,離鄉背井一個人生活,只為了讓孩子可以在教育體制中獲得較友善的對待。

跳舞給了品希更大空間「做自己」,化妝、留長髮、愛打扮,在舞台上都是「被允許的」。品希是舞蹈班裡唯一的男生,和女同學互動宛如姊妹淘,相處十分融洽,讓媽媽不用擔心他在學校會受到欺負。

然而,品希成長過程中仍有許多挑戰,比如說,品希身處在一個兩極的世界,在舞台上大家都說他好棒,在同志圈有人視他為偶像,但是在體制教育裡,他老是被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他要如何在這當中取得平衡?品希的高敏特質,經常被老師認為他是我行我素、不顧慮其他人,但其實品希已經很努力地不想造成大家的困擾,他該如何取得別人的同理?又好比升上國中後,性別界線分野更明顯,品希不明白,為什麼他平時和女生打成一片,但是睡午覺、換衣服時,他又必須和女生保持距離?葉怡菁解釋:「在品希的世界裡,沒有分族群,也沒有小圈圈,他自己不能被歸類,也不會去給別人貼標籤,他是真正愛的代表。」

《小孩酷斯拉》介紹多位酷小孩的故事。

註: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 Person,HSP)是美國心理學家 Elaine N.Aron 在 1996 年所提出的概念,高敏感並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個人特質,易於感受外界與情緒刺激、對內外環境共感力高,容易引起情緒波動。

【延伸推薦】

節目|《小孩酷斯拉》:小孩酷斯拉酷死啦,來自世界各地7-15歲酷小孩的故事。

作者:黎詩彥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11.30

黎詩彥

政大廣電系畢業。專職作家,斜槓新聞採訪、廣告文案等媒體工作。著有《一切從信心開始》、《親愛的老公》、《你在黑夜中閃耀》、《我那不完美卻幸福的單親旅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