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廖泊喬 | 1 月 3, 2024 | 教育, 理解憂鬱症, 追劇學教養
這幾年台灣與韓國影劇中,議題關照的層面有許多近似之處,即將開拍第二季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在第一季直接點出精神疾病診斷與污名,更帶到輿論、司法與人權的討論;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則介紹了多面向的精神疾患,它用另一種溫暖且理解的角度,邀請觀眾一同來思考,過往對於精神疾患的刻板印象,是否因劇集而有新的想像。 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用溫暖且理解的角度來解構精神疾患 。劇照/NETFLIX Nexflix於2022年推出了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讓更多人了解精神科相關診斷—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tic Spectrum...
by 蘇健倫 | 1 月 2, 2024 | 不可不知的中港台, 台灣史上的人事物, 政治, 歷史
我曾參與人權教案《新生》的設計,引導學生從原先對「白色恐怖」的不理解,到融入情境地認真思考「我要怎麼活下去?」體認自由的可貴。在觀看以白色恐怖史實為素材的《幽暗小徑的鬼》時,心情也相當沉重,隨著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成立及國家檔案的解密,教育現場應當深入探究曾經走過的幽暗小徑,以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的觀點看待這段過往。 《幽暗小徑的鬼》以白色恐怖時代為創作背景。圖/《幽暗小徑的鬼》...
by 藍雨楨 | 12 月 29, 2023 | #metoo, 性別, 性別平權了嗎?
性別平等運動工作者黃嘉韻,是24年前台灣第一位公開揭發校園性騷擾案的受害者,當時她受到教授性騷擾,在婦女新知基金會、導演陳俊志協助下,集結四個案例拍成《玫瑰的戰爭》紀錄片,巡迴分享推動性平概念。事發後她放棄化工系改讀法律專業,現在成為NGO工作者,「透過影片和宣講可以影響人,讓我沒有那麼排斥再去碰觸以前的傷口。」 黃嘉韻從事性別平等運動工作。圖/公視《誰來晚餐》...
by 吳敏欣 | 12 月 28, 2023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普門中學投手李致霖曾獲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投手獎,實力備受肯定,但他個性靦腆、被說「太乖了」缺乏霸氣與自信,教練團特別花心思讓他帶領團隊熱血喊聲、到成棒隊集訓跟經驗老道的打者纏鬥學習,練習催球速與穩健控球並重,一步步培養訓練他,期許他成為無堅不摧的霸氣投手。 普門中學李致霖。圖片提供/李致霖 連續2年都入選U18世界盃中華培訓隊,就讀普門中學的投手李致霖現在升上高三,並正式扛下王牌頭銜,他的責任是要在最後這年,帶領球隊突破去年的佳績,帶回失之交臂的木棒聯賽冠軍金盃。...
by 文蔚然 | 12 月 27, 2023 | 人物, 藝文, 藝文人物, 藝術
在德國慕尼黑最美的鄉村,有位女子在這裡度過了平淡的一生,她是德國表現主義領袖、前衛的女性藝術家—加布莉爾.明特(Gabriele Münter),在她住家的地窖中,收藏著數百件藝術品,其中有90幅傑作出自她的舊情人—同為藝術家的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加布莉爾矢志守護這些畫作,如同守護她的愛情、青春,和尊嚴。 藝術家情侶加布莉爾.明特與瓦西里.康丁斯基。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by Chun | 12 月 26, 2023 | 人物, 藝文人物, 運動, 運動人物, 那些運動教我的事
霹靂舞(Breaking)正式納入 2024 巴黎奧運比賽項目,現階段世界排名28的孫振,成為最有機會搶下16強門票的國手。出生於921的他,就像地震一樣,以舞技撼動了B-Boy圈。從小自學,也讓他的舞蹈特別自由奔放。孫振的目標不只是在臺灣稱霸,而是希望放眼世界成為厲害的一對一B-Boy。 2023年孫振拿下Redbull BCone 臺灣區冠軍。圖/Redbull Taiwan...
by 劉凱莉 | 12 月 25, 2023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台灣角落觀察, 教育, 社會
從小在安置機構長大的阿元,缺少親友的關愛,整天沉迷在網路遊戲的世界裡,為了購買遊戲點數,曾經鋌而走險網路詐騙網友。16歲那年他被逮捕,法官判處他「保護管束」再給他一次機會,這個經驗讓阿元痛定思痛,進入社區據點接觸餐飲業與人互動,在自食其力的路上找回自我肯定與歸屬感。 阿元(化名)曾誤入歧途詐騙網友。圖/《青春發言人》 「一天24小時,我幾乎20個小時都在打遊戲,甚至連等公車我也在打遊戲,我就是那種人,」現年18歲的阿元回憶過去的自己。...
by 高乃芸 | 12 月 22, 2023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近期「帝王條款」事件,令人擔憂網路霸凌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響。如果孩子遇到網路霸凌,家長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練習「聽」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經歷跟感受,協助孩子辨識內在的情緒,再建立新的人際策略,要相信孩子、陪伴他長出面對衝突的能力。 「帝王條款」漫畫引起討論。...
by 許琡婷 | 12 月 22, 2023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走進設有遊戲器具和健身復健器材的公園,經常會看到「大人與幼兒」、「老人與成人」兩種互動關係:大人和幼兒聊天經常出現親密的疊字,老人與成人講話,卻容易變成對看兩相厭的狀況。台灣的醫療高水準、平均壽命高於全球,但如何讓高齡者發自內心微笑、懷抱愛與熱情?一起看看全世界「最幸福國家」芬蘭,感受芬蘭老人對社會的各種熱愛及跨年齡的共生感。 老人與小孩兩族群有許多共同之處,但在社會中獲得的關注與期待卻大不同。圖/《要活、要愛、要記得笑》...
by 游旨价 | 12 月 21, 2023 | 世界那麼大, 社會
身為森林所博士,雖然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在山林裡玩耍,但直到踏入登山領域,才深刻感受到植物多樣性的魅力。我永遠記得,第一次在工作的熱帶植物園裡,看到龍腦香種實飄落的瞬間,心中有多麼震撼!原來在人類之外,一直存在許多我們忽略的生命形式,透過紀錄片《綠色星球》擬人化且極富戲劇張力的微觀視角,我們有機會翻轉認知,重新認識這個絕美但也充滿心機、互相鬥智的綠色世界。 熱帶雨林的腐屍花,《綠色星球》擬人化且極富戲劇張力的視角。圖/紀錄片《綠色星球》...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