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小徑的鬼》如實轉化白色恐怖歷史,在國家暴力下沒有人是自由的

我曾參與人權教案《新生》的設計,引導學生從原先對「白色恐怖」的不理解,到融入情境地認真思考「我要怎麼活下去?」體認自由的可貴。在觀看以白色恐怖史實為素材的《幽暗小徑的鬼》時,心情也相當沉重,隨著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成立及國家檔案的解密,教育現場應當深入探究曾經走過的幽暗小徑,以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的觀點看待這段過往。

《幽暗小徑的鬼》以白色恐怖時代為創作背景。圖/《幽暗小徑的鬼》
《幽暗小徑的鬼》以白色恐怖時代為創作背景。圖/《幽暗小徑的鬼》

我曾經在課堂上運用《新生》桌遊(註),講述其中一段政治受難者的故事:一位女性受難者的情人在南臺灣擔任反抗勢力的核心成員,被捕後、特務暗示他,另一半也已被抓且疑似懷有身孕。

在與政府交涉後,他選擇「自新」全盤供出組織資訊,兩人卻都遭到「叛亂罪」判處死刑。政府特地安排他們在同一天押往刑場,兩人見到對方後才得知遭到政府欺騙,女性政治受難者甚至被排在她的情人之前槍決,可知「白色恐怖」時期缺乏人性的一面。

將歷史素材轉變為桌遊,高中生融入白色恐怖情境「我要如何活下去?」

面對戒嚴時代的過往,即使學生們持有不同的立場,教師也能透過客觀史實的呈現,讓學生們各自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感受,而這也是民主社會所應具備的素養。我與王河洛、應元宜兩位夥伴曾在2020年受國家人權博物館邀請,研發以「不義遺址」為主題的桌遊:《新生》。

將歷史素材轉變為桌遊的動機在於讓教學變得更有溫度、同理心,使學校能成為理性討論兼具人文關懷的場域。尤其,「遊戲式學習」能提高學生對嚴謹議題的參與度,「遊戲化教學」則能將教學步驟系統化、程序化,無論是學習動機、學習成效、心流狀態,都具有顯著的效益。

在桌遊設計上,我們搭建鷹架引導使用本款桌遊的教師與學生以場景擬真、故事擬真的情境脈絡,先以「禁歌」讓學生融入愉悅的情境,再急轉直下讓他們因為「組讀書會」、「唱禁歌」而被調查,再進入偵訊、羈押、審判等六回合的程序,最後由主持的教師為學生進行真實案例講解,並完成學習單撰寫以檢驗學習的狀態。

參與的學生在層層引導後,從原先對「白色恐怖」的不理解,到融入情境地認真思考「如何活下去」,也終於明白現今的自由是多麼地可貴,產生共感。由於在白色恐怖時期,政府稱政治犯為「新生」,讓學生從扮演「新生」的過程跟著遊戲程序,引導認識不義遺址的空間歷史,能有效同理前輩們的生命經驗。

桌遊《新生》。圖片攝影/蔣金
桌遊《新生》。圖片攝影/蔣金

重回國家暴力環伺的幽暗小徑,如實回顧傷痛產生歷史共感

在觀看《幽暗小徑的鬼》時,心情是相當沉重的。尤其自己曾參與人權教案的設計,更對內容的情境有所感觸。

觀看《幽暗小徑的鬼》時,畫面先由一片黑暗進入一條沾滿血印足跡的鄉間小徑,沿途伴隨骷髏頭、幽靈與鬼火,令人充滿不安的氛圍。從一位特務帶著一把手電筒的探照燈光視角,隱喻著在偵訊階段以強光對當事人的疲勞轟炸,帶領觀眾回顧整起事件經過。

《幽暗小徑的鬼》描述威權年代的人們及時代的故事。

在歷史素材的詮釋上,透過女主角在讀書會的演講傳達政治改革理念,對自己已被特務盯上卻表現毫不畏懼的勇氣,面對參與群眾的忿忿不平也能以歌唱平復眾人情緒。只是即使如此,當政府認定這個地下組織具有左翼思想,便會不顧正當程序地加以逮捕,而女主角甚至一度面臨遭到性侵的危機,也反映出「白色恐怖」時期女性政治受難者無法掌控身體自主、受到不人道待遇的侵犯。

而身為男主角的特務看似關懷女主角,但從女主角的反應可以得知,她並不相信特務的「善意」,因為這可能是誘使他們供出更多親友遭到入罪的手段。後來特務追蹤受傷的女主角來到一個充滿各種兇惡怪物的場地,暗示著偵訊、羈押階段可能遭到灌辣椒水、注射藥物的刑求,所以用惡靈入侵來表示這時女主角已經無法自主。

從頭到尾看在眼裡的特務雖然愛慕女主角,但面對比他更兇惡的暴力時也自白說:「平日辦案手段凶狠的我,竟然只是欺善怕惡的卑鄙之人。」最後女主角在一擁而上的怪物撕咬後,聞到一陣飯菜的香氣後,終於精神崩潰、體力不支地倒下了,而這可能就是她被處決前的最後一餐。

從影片的結尾可以看出,女主角在死亡前可能懷有身孕,在痛哭後血流滿地而身死,此時附身在身上的惡靈才終於離開但不斷地喊著:「不能用了、不能用了。」顯示直到最後一刻,女主角仍然活在監控中。由此可知,在國家暴力下,沒有任何一個人是自由的;即使只是奉命行事、甚至可能萌生良知而想脫離控制的特務,仍然無法改變集體犯罪結構與輕易脫身,只能在事過境遷後以懺悔的心情將這一段幽暗小徑記錄下來,做為無法對他人訴說的歷史見證。

《幽暗小徑的鬼》以寫實奇幻風格描述歷史素材。圖/《幽暗小徑的鬼》
《幽暗小徑的鬼》以寫實奇幻風格描述歷史素材。圖/《幽暗小徑的鬼》

我原先想著:《幽暗小徑的鬼》毫不掩飾地表現血流不止的場景,會否在播出時有分級限制?但又認為,對於這段傷痛更應如實回顧,才能真正共感受難者們所遭遇的不人道對待。

隨著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成立及國家檔案的解密,教育現場應當深入探究曾經走過的幽暗小徑,以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的觀點看待這段過往。如同特務男主角最後看見慘死的女主角,雙手顫抖地看著她滿是傷痕的軀體,在心中種下一顆反抗長官的種子。即使未能在當下抗衡整個結構上的犯罪,終將在日後從迷路的神祕之地走回來,把所有迷惑、不解的故事傳承下來。

註:《新生》桌遊由害喜影音綜藝有限公司印製,陸續在實體工作坊、線上研習中辦理講座,再由蘇健倫、王河洛、應元宜、郭芷君將教學流程與桌遊活動撰寫成教案,獲得2021年「鄭南榕基金會人權教案徵選」優選,該桌遊也由國家人權博物館收藏並開放申請使用。

【延伸推薦】

電影|《幽暗小徑的鬼》:白色恐怖時代,地下政治組織的勇敢主張理念的女性-施水芳彷彿一盞照亮時代的燈,監控組織的探員受到施水芳影響因而產生戀慕,卻無奈在各種不利情勢的包圍下,仍只能無力地旁觀她所受到的各種傷害。

文章|如何用桌遊體驗轉型正義?

作者:蘇健倫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1.03

蘇健倫

蘇健倫,現任桃園市立壽山高中歷史教師、桌遊社指導教師,曾獲全國教師總工會桃園市Super教師獎、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金質獎。以「遊戲化教學」將臺灣的觀光資源、歷史文化融入遊戲設計,指導高中生出版了十一款行銷臺灣的桌遊。個人的學習也相當廣泛,在獲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文學碩士、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應用科技研究所工學碩士後,因參與公共事務而繼續攻讀臺北市立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學位,具備華語導遊、健身C級教練、芳療師證書,熱衷於將各領域知識轉化為桌遊,已出版《大溪豆干爭奪戰》、《時間線:臺灣近代史》、《芳療師》、《尋香探心》、《香草絲路》、《魔法水果籃》等六套桌遊,致力於推廣「遊戲式學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