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人不只要活,「微笑、愛與被愛」也很重要

走進設有遊戲器具和健身復健器材的公園,經常會看到「大人與幼兒」、「老人與成人」兩種互動關係:大人和幼兒聊天經常出現親密的疊字,老人與成人講話,卻容易變成對看兩相厭的狀況。台灣的醫療高水準、平均壽命高於全球,但如何讓高齡者發自內心微笑、懷抱愛與熱情?一起看看全世界「最幸福國家」芬蘭,感受芬蘭老人對社會的各種熱愛及跨年齡的共生感。

老人與小孩兩族群有許多共同之處,但在社會中獲得的關注與期待卻大不同。圖/《要活、要愛、要記得笑》
老人與小孩兩族群有許多共同之處,但在社會中獲得的關注與期待卻大不同。圖/《要活、要愛、要記得笑》

必須承認我是個「熱愛觀察」的人,可能源自於兒時幫忙爸媽顧服飾店生意,總覺得人際往來、談話互動無一不有趣而養成的習慣。近幾年,我特別喜愛觀察兩類型的人際互動――大人與幼兒、老人與成人。

要觀察這兩群人很簡單,只要走進有遊戲器具和健身復健器材的公園,就可以一次滿足我兩個願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人和幼兒聊天,經常會出現疊字如:「親親」、「抱抱」、「吃飯飯」、「喝水水」,大人說一句、孩子跟著複誦,甜甜的奶音聽入耳中,幾乎要將人融化成巧克力糖漿,就算是「喝水水好棒棒」這樣單調的內容如跳針般一直說著,都會覺得小孩怎麼這樣靈巧可愛。

而如果我們在公園的某個長椅坐下,便容易與另一種組合相遇――兒子或女兒帶著年長爸媽,到公園運動曬太陽。倘若長輩因為耳朵重聽,家人間的生活談話便會瞬間升級為鄰里廣播,加大的音量、拉高的語調,「啊!你說什麼?」「我剛剛不是說過了嗎?我再說一次!」儘管不是吵架,如此反覆如輪迴無止盡的對話,聽久了難免令人心煩氣躁。而我自己,隨著爸媽年歲增加,也逐步調高說話音量。我盡量讓我與爸媽的對話不要像對罵,但如何一直保持微笑與耐心,我根本連五分鐘都做不到。這樣的日常,所遇所想,是不是台灣這個高齡社會裡多數者的感受?老人與小孩如果經歷同一件事,他們要得到的善意、承受的社會期待是否有著天壤之別?

老人與小孩都需要關注,社會卻容易忽略老的那群人

我們常說「老人如小孩」,約略比較可以發現確實有共通點,像是老人和小孩都需要耐心以對、如果用讚美代替責罵可幫助有效溝通、老人與小孩都超級需要陪伴、不管小孩或老人,他們的短期記憶力都比較弱……等。但似乎大家能用「相對多」的包容力與耐心去面對幼兒,卻「比較容易」對長輩不耐煩,包容值偏低。

長久以來,台灣的社會氛圍是圍繞著幼兒、青少年、青壯年不斷往更完善的方向發展,卻忽略了老人的心理需求、情緒指數、持續社會化的能力,這對擁有415.8萬65歲以上老年人口(2023年4月內政部統計)、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來說,是極大的隱憂與危機。先不論缺乏同理心的社會風氣有多自私、暴躁、冷淡,光是多投注一分毫的注意力在老人身上都是奢侈!

台語有句俗諺:「見講講過去,現講現忘記。」形容的就是老年人總是滿口的往事意難忘,但兩天以前,甚至十分鐘前才說過、做過的事,卻可以輕輕鬆鬆的兩兩相忘,在這個講求效率和精準的社會,把時間放慢為長輩多想一想變得有點難,生活裡「聽老人說話、理解老人、與老人一起面對老化」變成了台灣社會難以承受之重。

上一次你和家中長輩好好閒聊,是多久以前的事?你還記得聊天的內容嗎?

許琡婷(右)長期關注銀髮議題。圖片來源/琡婷的勇敢小日子粉專
許琡婷(右)長期關注銀髮議題。圖片來源/琡婷的勇敢小日子粉專

台灣長照還在努力,芬蘭已經聚焦老人的自主生活力

說到幸福感,聯合國訂定了健康、民眾收入、是否有人依靠、是否可以自由做出人生重要決定、政府是否腐敗等幾項指標,2023 年《世界幸福報告》結果出爐,毫無懸念由北歐國家—芬蘭拿下冠軍。今年是芬蘭第六度蟬聯幸福國家冠軍寶座,到底這個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率達20%以上、人口結構超高齡的國家,怎麼做到「全民又老又幸福」?

芬蘭導演佩爾帝・諾沃寧(Pertti Neuvonen)創作的紀錄片《要活、要愛、要記得笑(Live, Love, Laugh)》,完全可以為芬蘭長者的幸福感留下最恰當的註解。在這部影片裡,你看不到眉頭緊皺眼神下垂的愁容,也聽不到唉聲嘆氣地的懊悔與埋怨;你只會看見每一位95歲+的長輩從眼睛裡冒出來的愛的火花,嘴角滿溢的甜甜愛意,還有對細瑣生活的廣大熱情,甚至我們可以透過影片感受到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對於老人的愛,感知到一個老人對整個社會的各種熱愛,以及那一份最珍貴的跨越年齡共生感。

如果你已經近百歲,還敢搭旋轉木馬嗎?

有個統計數字時常令我不安:台灣老人在離世前的「不健康餘命」(或簡稱「臥床」)高達8年。若進一步把這個統計套用在國人平均壽命79.84歲上(內政部2022年統計),意即台灣的長輩從72歲開始就會逐步面臨慢性病、中風、肌少症、意外性骨折、癌症…等狀況,進而導致行動受阻或喪失生活自主能力的臥床情形。

芬蘭是當今國際上最常被提及的成功老化國家之一。摒除社會福利的建置,對於高齡者的政策思維,台灣還在關注「照護」,芬蘭早已走在「支持長者自主生活」的道路上。我認為,幫助老人維持獨立生活能力、從事適當休閒運動、持續參與社會、不間斷各項學習活動,才能讓老年人活得健康又有尊嚴,更是在地老化與成功老化的關鍵。

台灣的醫療技術非常高超,健保制度也經濟實惠,要讓長輩活下去基本上不是大問題。但要讓台灣高齡者能夠發自內心的微笑,永遠懷抱著愛,進而擁有愛人與被愛的能量,確實是長照以外另一項最重要的課題!

【延伸推薦】

紀錄片|《要活、要愛、要記得笑》:95 歲以上老人家,能夠聊的話題是什麼?別再談醫療照護資源、養生健康議題了!許多百歲的長者其實比三十歲的人活得更充實、更快樂!

文章|插管續命,竟然是為了領老人年金?奶奶怎會住在冰箱裡?台日高齡化帶來的隱憂

文章|房東的租屋歧視,讓獨居老人只能考慮月租三千的城市死角

作者:許琡婷
責任編輯:陳逸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12.22

許琡婷

從事媒體工作20餘年。曾任社會、司法記者,一度慣常以新聞主播身分現身螢光幕;而後踏進行腳節目領域,以主持人的角色帶領大家深度認識台灣,節目作品:「台灣心動線」、「無事坐巴士」、「台泰由你遊」。近兩年開始關注台灣長者生活各面向,2022年製作並主持銀髮節目「食老哺塗豆」,期許能為台灣的長輩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