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吳俞萱 | 6 月 5, 2024 | 世界那麼大 , 文化 , 社會 , 藝文
在圖書館裡,無神論生物學家激動地勾勒一顆簡單細胞的複雜性。另一邊則是館員耐心地向來電民眾解釋古代僧侶認為人的外表是狼而內心是獨角獸,跟隨紀錄片《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導演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的鏡頭,我們進入圖書館的閱覽室、讀書會、演講廳、董事會會議、室內演奏廳、兒童教育中心、盲人點字課堂、手語翻譯課……,不同現場的共通性,就是傾聽、學習、回應。於是我們意識到,本片聚焦的重心並不是書,而是人。...
by 文蔚然 | 6 月 4,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 換個爸媽過幾天 , 教育
子齊是跆拳道校隊,夢想是代表台灣出征奧運,但升上國中後爸爸開始緊盯課業,怕他沒顧好成績運動兩頭空,親子衝突不斷。他參加《換個爸媽過幾天》社會實驗到台東都蘭的運動家庭,Home爸媽為他安排衝浪滑板等體驗,還帶他做臨時工了解社會百態,子齊更加認識自己,也反思跟爸爸的關係,更確立了他想兼顧跆拳道與課業的決心。 子齊是跆拳道校隊,夢想是代表台灣出征奧運。圖/《換個爸媽過幾天》 「我覺得我跟我爸中間隔了一道牆,我的生活好像就是被綁著,這樣讓我很不爽!」...
by 徐紫柔 | 6 月 3, 2024 | 台灣角落觀察 , 社會
我的奶奶罹患輕度失智症,有時候會忘記家人的名字,我們也曾感到沮喪,但後來練就了「不要往心裡去」的能力,改成用開玩笑、玩遊戲來克服。我拍攝《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紀錄片,也是希望傳達失智症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訊息,可以用有趣好玩的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不要硬碰硬,珍惜能夠一起歡笑的快樂時光。 導演徐紫柔(左)發動家族與鄰里拍攝紀錄片,獻給罹患失智症的奶奶。圖/《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
by 羅怡君 | 5 月 30, 2024 | 人物 , 教育 , 追劇學教養 , 關於生命的故事
為什麼有些事你不會跟家人說,他們卻能一語擊中要害?為什麼面對家人也有人設面具,無法有話直說?共同生活了一輩子,卻會有「原來我們一點也不了解彼此」的感覺。韓劇《了解的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的首集前三分鐘,主角恩熙(排行老二)上班途中接到母親來電,心情有點抗拒不想接,接起時立刻秒換語氣;即便如此,母親仍敏銳感受到不耐,抱怨沒有任何「對」的時機可以跟女兒講話。短短一通電話道盡天下母女間的矛盾情結,這部開頭即展現編劇的深厚觀察功力,也深刻描繪了關於長輩「卒婚」的心境,絕對是協助自己釐清原生家庭、人際關係與創造幸福重要關連的一部好劇。...
by 劉凱莉 | 5 月 29, 2024 | 了解我們的世界 , 人物 , 政治 , 關於生命的故事
西藏宗教領袖達賴喇嘛與已故南非屠圖大主教,兩位世界宗教領袖都在為自由、正義與人民自決奮鬥,經歷許多脅迫與苦難,也認定彼此是「心靈上的頑皮兄弟」,每次相聚都妙語如珠、如孩童般天真無邪。《喜悅:達賴拉嘛遇見屠圖主教》記錄他們的最後一次相遇,在充滿歡笑的對談中,向世人傳遞喜悅的源頭。 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認定彼此是「心靈上的頑皮兄弟」。圖/《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 這天,印度達蘭薩拉(Dharamsala)看似一切如常,但空氣中隱約感覺到些許的騷動。當飛機降落在以喜馬拉雅山為背景的機場,屠圖主教(Desmond Mpilo...
by 藍雨楨 | 5 月 28, 2024 | 世界那麼大 , 社會
「烹飪治療」如同藝術治療、園藝治療、遊戲治療等表達性治療法,在歐美是一門專業的心理諮商方法。烹飪過程包含問題解決、時間管理、溝通、團隊合作,能幫助人變得更穩定踏實並減低焦慮。澳洲名廚奧利佛就曾與弱勢社區民眾一起翻轉餐桌,讓烹飪成為自我培力的途徑,成功提升了自信與成就感。 圖/《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吃飯》 結束疲憊的一天,你都怎麼療癒自己? 對許多人來說,烹飪或許是最接近魔法的過程,一個療癒身心的儀式。即便你獨自一人,只要手邊有簡單的廚具,就能為自己好好做一頓飯,享受料理的魔幻時光。...
by 飛鳥 | 5 月 27, 2024 | 棒球 , 運動
日本「夏季甲子園」是高三棒球選手最後一次代表學校的機會,又被稱為「最後的夏天」,很多職棒明星一輩子都沒拿過甲子園冠軍,《甲子園:夢想競技場》紀錄了大谷翔平、菊池雄星淚灑甲子園的青澀畫面,也紀錄橫濱隼人高中、岩手花卷東高校兩隊朝著甲子園奮戰、學習接受失敗的過程,未來遇到更艱難的考驗,都能以這段經歷勇敢面對。 大谷翔平高中時期曾淚灑甲子園,但隔天繼續練習,心理素質強大。...
by 公視數位內容部 | 5 月 24,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 教育
你家孩子唱跳過「科目三」「我姓石」、甩過「蘿蔔刀」嗎?在小學、青少年的流行文化中,孩子們找到樂趣或KUSO改編,蘊含許多天馬行空的創意。安親班老師郭宜達建議家長,欣賞孩子的創意與表現,同理孩子好奇、需要被看見的需求,從旁觀察,適時提供正確的觀念,可以拉近親子的距離。...
by 郭子老師 | 5 月 23,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 台灣角落觀察 , 教育 , 社會
你聽過洗腦神曲缽缽雞嗎?你知道誰是馬桶人嗎?你玩過彩虹朋友逃離恐怖的遊戲嗎?α世代的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接觸各種數位產品,碎片化的學習已經成為日常,當孩子口中充滿次文化的流行用語,越是搞笑、充滿地獄梗的短影音越受到歡迎,家長要如何有效幫助孩子們,面對數位時代的誘惑和影響。 馬桶人短影音爆紅,成為孩子流行次文化。圖片來源/《Skibidi Toilet》- Season 1...
by 吳詠心 | 5 月 21, 2024 | 世界那麼大 , 人物 , 人物特寫 , 教育 , 社會 , 追劇學教養
曾經,我也是不敢一個人吃飯的人,害怕被別人覺得孤單沒朋友、被認為沒人陪。自從2015年我到日本留學開始,更深刻體會到,在日本要一個人吃飯,真的好難。然而,因著一次偶然一個人去迪士尼玩的經驗,讓我發現獨活的樂趣。一個人行動不是孤單、更不是不合群,學著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順位,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吃飯、好好旅行,找到屬於自己的日式獨活哲學。 獨旅迪士尼的時候,比起搭乘遊樂設施,更喜歡去找迪士尼角色拍照。圖/吳詠心提供...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