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獨食獨旅更自由!在迪士尼樂園觀察到的日式獨活哲學

曾經,我也是不敢一個人吃飯的人,害怕被別人覺得孤單沒朋友、被認為沒人陪。自從2015年我到日本留學開始,更深刻體會到,在日本要一個人吃飯,真的好難。然而,因著一次偶然一個人去迪士尼玩的經驗,讓我發現獨活的樂趣。一個人行動不是孤單、更不是不合群,學著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順位,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吃飯、好好旅行,找到屬於自己的日式獨活哲學。

獨旅迪士尼的時候,比起搭乘遊樂設施,更喜歡去找迪士尼角色拍照。圖/吳詠心提供
獨旅迪士尼的時候,比起搭乘遊樂設施,更喜歡去找迪士尼角色拍照。圖/吳詠心提供

2015年,一個人來到東京留學。某天下課在大學附近覓食,那時接近午休時間,附近的辦公大樓湧出許多上班族出來吃飯。由於想快速解決午餐,我走進了一間牛丼連鎖店。那間店面非常的狹小,吧台式的設計只能容納十位客人,而那裡,早已坐滿一排穿著西裝的男性客人們。

在日本,似乎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某些特定的店如牛丼連鎖店、拉麵店、迴轉壽司店,是不適合女性一個人去用餐的。我一直以為那只是都市傳說而已,身為外國人應該也不需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但實際走進那間店,才發現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即便我表現得一派輕鬆,在清一色的黑色西裝中坐著一位穿著淺色帽T的女大生,依然顯得突兀。

後來我好像再也沒有一個人去吃過那間牛丼店了。

接觸獨活之後,一個人到秋田旅行時在無人車站拍下的照片。圖/吳詠心提供
接觸獨活之後,一個人到秋田旅行時在無人車站拍下的照片。圖/吳詠心提供

日本社會的隱形壓力,獨活也有性別刻板印象

如果在搜尋引擎打上「女性 一人 牛丼店」,候補選項不外乎是「牛丼店 一個人很難進去」、「一個女生吃牛丼很丟臉」⋯等等。

以群體生活為大眾的日本,對一個人行動的包容度,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高,但其實「獨活」一詞卻早已在日本行之有年,只可惜存在著性別刻板印象。像是男性只能去居酒屋、拉麵店或牛丼店,而女性只適合去咖啡廳、甜點店。

另外,在日本,不少一個人吃飯的女性,都會顧慮是不是點了太多菜,在旁人眼中看起來像大胃王。日本社會的隱形壓力,讓人吃飯都不得不在意他人眼光。

日本社會的隱形壓力,讓人吃飯都不得不在意他人眼光。圖/示意圖
日本社會的隱形壓力,讓人吃飯都不得不在意他人眼光。圖/示意圖

一人迪士尼之旅,共通點是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在東京留學的那幾年,因為很喜歡迪士尼,抵達日本不久後就買了迪士尼的年票。以當時年票的價格來看,大約入園第十三次後就會回本,所以為了讓年票充分發揮其價值,我固定每個月會安排一次迪士尼之旅。

前半年的每次入園,都會邀不同的人一起去:家人、大學同學、朋友、打工的同事;然而總有大家剛好都沒空的時候。在我找不到人一起去的情況下,又很想欣賞季節性的表演,我第一次挑戰了一個人去迪士尼玩。這才發現,園區裡面同樣有許多一個人入園的遊客。

那時候「獨活」這個字還不盛行,這類遊客被稱為「ひとりディズニー(一人迪士尼)」。

會來一個人迪士尼的遊客們,通常都是非常狂熱的迪士尼粉絲,幾乎人人都有年票。標準配備是身上會有很多喜歡的迪士尼角色的元素,例如把米奇的娃娃別滿整個後背包。

他們在日文當中被稱作做Dヲタ,指的就是迪士尼宅宅。

一個人的迪士尼之旅,一邊等待遊行,一邊喝季節限定的飲料。圖/吳詠心提供
一個人的迪士尼之旅,一邊等待遊行,一邊喝季節限定的飲料。圖/吳詠心提供

這些人入園不是為了搭乘遊樂設施,而是為了欣賞季節性的活動表演、跟迪士尼角色見面,甚至只是單純感受園區內的氣氛。他們經常入園後就整天定點坐著,通常是遊行的路線上,把那一天的每一場遊行都看過一遍。

等待遊行的期間中,我看過各式各樣消磨時間的方法。多數人是滑手機或是看書;有些人則是帶著參考書在用功;另外還有看過在打毛線,或是在刺繡的人。

總之,大家都有一套度過等待時間的方式,共通點是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樂當迪士尼宅宅,遊樂園裡居然有菜園

在夢幻國度內,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享受那一天,大家互相沒有過多的交集,卻有同樣的默契。都是一個人,沒有人過得彆扭。

所以過沒多久,我也成為了「一人迪士尼」的一員。

成為迪士尼宅宅的一員後,經常一個人入園。最頻繁的時期甚至每週都會報到3、4次。圖/吳詠心提供
成為迪士尼宅宅的一員後,經常一個人入園。最頻繁的時期甚至每週都會報到3、4次。圖/吳詠心提供

有時候入園只為了一品季節限定的餐點,或是欣賞活動裝飾。到後來,甚至會開始研究一些常人不會注意到的細節,例如園區內的菜園。聽起來很瘋狂,對吧?

可是在迪士尼裡面,還會遇到很熱心的工作人員,跟我一一講解蔬菜的品種。也許是因為遊樂園的氣氛就像是一層隱形濾鏡,淡化了一個人入園的害臊感;也可能是因為同伴們很多,一個人玩、一個人吃飯,根本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位於迪士尼樂園區內某處的菜園,據說收成後會拿來料理園區提供的餐點。圖/吳詠心提供
位於迪士尼樂園區內某處的菜園,據說收成後會拿來料理園區提供的餐點。圖/吳詠心提供

以前無法理解怎麼有人會一個人去遊樂園玩,實際體驗後才知道,一個人入園追求的是「自由」。不用配合別人的步調,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甚至坐在長椅上發呆個一、兩小時,也不會有人催促著去排下一項遊樂設施。

自那之後,我就愛上了一個人入園,也藉此接觸了獨旅的世界。

獨食獨旅與獨活,都是愛自己的另一種群體行為

我們以為獨活必定是一個人行動,但也許獨活可以看成是另一種群體行為,正中日本人的從眾心理。為何一個人吃飯會害臊,但一個人去遊樂園玩卻不怕呢?我想是因為園內有許多相同類型的遊客,人多,自然也就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了。

2020年疫情爆發,聚會次數減少,跟自己的獨處時間增加。加上以獨活為主題的相關日劇接連出現,日本獨活的風氣再次吹起。疫情中的「獨活」看似個人行為,但我覺得比較像是配合社會所訂下的自肅規則,而選擇了一個人。

愛上一個人入園,也藉此接觸了獨旅的世界。圖/吳詠心提供
愛上一個人入園,也藉此接觸了獨旅的世界。圖/吳詠心提供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大眾更注重個人的心理情緒層面。以前那些配合別人的社交辭令不再重要,而是會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順位。加上現今資訊流通,社群媒體上也經常看到類似的呼籲,甚至提供入門的獨活攻略。與十年前相比,日本社會對於一個人行動(特別是女性),包容性相對地更多。

一個人行動不是孤單,更不是不合群!與其勉強自己配合別人做不喜歡的事、吃不喜歡的食物,不如放寬心,選擇優先自己的想法與喜好。一個人,是絕對能好好吃飯的。

【延伸推薦】

戲劇|《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吃飯》:湯瑪士與艾蜜莉兩人的生活與生命經歷截然不同,卻在相同的廚房,各自藉由料理、美酒療癒了自我。

節目|《浩克慢遊》:旅行在事後的回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人。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旅行,有喜有悲,步伐或是沉重或是輕快,無論如何,還是要ㄎㄧㄎㄡ..ㄎㄧㄎㄡ向前行。

文章|獨食文化不孤獨?一個人的餐桌背後是自我心靈對話的開始

文章|現代人容易孤單寂寞覺得冷?面對社交恐懼感得先學會好好愛自己

文章|馬祖東莒「換生活」共享餐桌,好好吃飯才是正經事

文章|旅人王浩一的旅行有三種階段,你會是哪一種呢?

作者:吳詠心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吳小瑾
出刊日:2024.05.21

吳詠心

高中畢業後赴日求學,2019年畢業於上智大學。曾任職日本批發業商社,疫情當中因緣際會轉職到青森,2021年4月~2023年3月擔任青森市的國際交流員。2022年獲選青森睡魔小姐冠軍,是史上第一位外國籍佳麗。現任職於青森市的觀光協會。IG: @cassie.s.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