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藍雨楨 | 4 月 7, 2025 | 台灣史上的人事物, 歷史
4月7日是「言論自由日」,紀念在1989年4月7日誓死捍衛言論自由、自焚身亡的《自由時代周刊》創辦人鄭南榕。鄭南榕離世當時,女兒鄭竹梅只有九歲,她回想爸爸曾經帶她到百貨公司買小百科,告訴她不懂的字可以查字典查書,但是爸爸也提醒她,「書上寫的不一定是對的。」鄭南榕曾活過什麼樣的人生?如同政治學家吳叡人所述:「鄭南榕的自焚是臺灣人一次精神上的成年禮,讓咱開始轉大人。」 紀錄片《深淵的回望》中,攝影工作者謝三泰回憶鄭南榕過世當天的景況。...
by 吳敏欣 | 4 月 2, 2025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愛玩」一直是張政禹身上最顯眼的標籤,就連2024年世界12強賽前,確定是正選的他仍被外界認為是來「玩」的,各種質疑聲不曾停歇。張政禹的認真藏在看似玩世不恭的身軀裡,他不喜歡輸的感覺,也不怕有人來挑戰,在12強繳出投守優異的表現讓網友紛紛「道歉」。張政禹態度樂觀正向,「如果你做好,就是全臺灣的人民為你喝采,所以要懂得去承受,扛住那壓力。」 張政禹是味全龍當家游擊手。圖片提供/中華棒協 「中職可能沒幾個比我皮的,皮出一個新高度,皮出一個世界冠軍。」...
by 小林 | 4 月 1, 2025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曾投出球速高達163公里火球與日職完全比賽的「令和怪物」佐佐木朗希,加入美職道奇隊,與大谷翔平、山本由伸成為隊友,展開他在大聯盟的第一個球季。他九歲時遭逢311大地震失去父親與祖父母,棒球陪伴他全心投入、暫忘悲傷與孤寂,「我只能夠拼命努力,透過自己在球場上的表現,將勇氣和希望帶給更多人。」佐佐木朗希認為,這是他與生俱來的使命。 佐佐木朗希。圖/公視新聞網 原本應該是要充滿歡樂的國小三年級,2011年,時年九歲、居住在日本岩手縣陸前高田市的佐佐木朗希(Sasaki Rouki),遭遇到了311東日本大地震的災難。...
by 宋家瑜 | 3 月 31, 2025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懷孕是女性的基本生理權利,但發生在移工身上,當事人往往會遭受調侃「不是來工作,是來懷孕的」。台灣已有超過39萬名女性移工,正值青春年華的她們來到台灣,用盡全力照顧起我們的家,卻被經常忘記她們不只是勞動力,也是活生生的人,有成家的需求,也有為人母的盼望。 安置中心的移工媽媽。圖片攝影/Siswanto...
by 吳敏欣 | 3 月 28, 2025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中信兄弟2024年風光帶回隊史第10座總冠軍,臺灣大賽和統一獅鏖戰5場,場場達標雙位數安打,其中四戰有全壘打,兇猛的火力展示正是他們整賽季濃縮寫照,例行賽團隊總共炸裂78轟,遙遙領先居六隊之冠,看得出首年上工的美籍打擊教練丹尼爾(Daniel Catalan)確實有一套,儘管這只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在職棒球團服務,更是賽季初體驗,能短時間內就踏入成功軌道,幕後推手來自頭腦裡一套精細的運動科學和數據。 中信兄弟打擊教練丹尼爾。圖片提供/中信兄弟球團...
by 文蔚然 | 3 月 27, 2025 | 人物, 人物特寫
歐文 ‧ 亞隆(Irvin D. Yalom)是現代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兼暢銷作家,他的專業著作被奉為經典、結合心理治療與哲學的文學創作也在藝文界掀起風潮,著作被翻譯超過30種語言、暢銷數百萬本。歐文亞隆擅長把讀者們帶進書中的世界,讓讀者看見故事中的角色和自己有一樣的問題,愛妻瑪莉蓮罹癌不久於人世前,他們也合著創作紀錄這段過程。他已高齡93歲,仍然持續寫作不輟,尋找關於死亡、孤寂、自由與生命的意義。 歐文亞隆是享譽國際的心理治療師與作家。圖/《歐文亞隆:凝視太陽》 歐文 ‧ 亞隆(Irvin D....
by 陳進金 | 3 月 26, 2025 | 台灣史上的人事物, 歷史
負責感訓政治犯的「新生訓導處」在1951年遷至綠島,收容匪俘、思想犯、感化犯、叛亂犯等「新生」,和綠島民眾發展出近似於家人的情感。這些「新生」有許多是學養豐富的知識份子,有醫師群組成醫務所,他們協助居民就醫、開刀或生產等醫療需求,也有課業補習班、讓教育普及整座綠島學子。新生對綠島貢獻良多,所以有綠島孩子寫「我的志願」作文時甚至發願:「我長大要當新生。」 原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綠島)。圖片來源/國家人權記憶庫CC授權...
by 陳翰堂 | 3 月 24, 2025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泰國移工拜倫因職災臥病在床,雇主規避醫藥費等賠償責任,一年後拜倫跳樓輕生。另一位越南姊妹遇職場霸凌致憂鬱焦慮、差點自殺,最後簽下自願返國證明回國。若有專業中立的翻譯人員,是否能處理拜倫遇到的欠薪、職災與保險給付?是否能協助遭霸凌暴力對待的女性移工?移工們並沒有期待享受特權,僅希望受到平等對待,不讓慘痛遭遇成為因移工身份而獨有的不幸。 示意圖...
by 吳敏欣 | 3 月 21, 2025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中信兄弟游擊新秀張士綸2024年在二軍打擊率高達3成43,奪下打擊王獎項,但同時也有讓他耿耿於懷的15次守備失誤。張士綸由捕手自告奮勇轉守游擊的經驗值只有兩年,他為了追隨在味全龍隊的哥哥張政禹腳步,存了很多張政禹的守備影片來模仿學習,企圖心強烈的他已訂下終極目標,希望超越世界12強賽國手哥哥的程度,以良性競爭的心態站穩職棒舞台。 張士綸(前)2024年表現不俗,在一二軍都有表現。圖片提供/中信兄弟球團...
by 林雨仙 | 3 月 19, 2025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我罹患情感性思覺失調症十多年,很幸運身邊有長輩、朋友和伴侶的照顧,他們不一定是血緣上的家人,卻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台灣有些精障者選擇入住康復之家或家園,與其他精神障礙者、社工共同生活,成為彼此的支持與依靠,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這樣的「家」不僅提供物理上的居住空間,更能讓精障者擁有「家」的可能性。 社區康復之家提供居住空間與「家」的歸屬感。圖/《極樂世界》 2025年3月3日,是我與伴侶登記結婚的日子,也是我原訂領取精障手冊新證的日子。 我打趣地跟伴侶說:「不知道幫我辦理手續的公務員,會不會苦惱要不要說恭喜呢!」...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