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李正峰 | 2 月 6, 2024 | 世界那麼大 , 社會
參加賞鳥活動後,野外生態昆蟲花草都讓我驚豔,從此賞鳥親近自然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因緣際會找到澳洲研究團隊繫放的瀕危水鳥「黦鷸」蹤影,獲媒體報導,並被記錄在候鳥遷徙影片《勇闖天際線》中。我深信「今日鳥類、明日人類」,關心鳥類就是關心人類的未來,我會一直持續追鳥人生。 黦鷸。圖片提供/李正峰 我的人生曾有過許多興趣與活動,但唯有捐血與賞鳥至今未曾間斷。 民國74年,我陪同學到關渡時遠遠的看見有人在烈日下汗流浹背扛著單筒望遠鏡找鳥,第一個浮現腦海的感覺就是「哇,瘋子!」...
by 陳泳翰 | 2 月 5, 2024 | 人物 , 人物特寫 , 台灣角落觀察 , 社會
五年多前,我來到馬祖工作,而且還是離島中的離島—東莒島。我的工作內容之一,是要定期辦理「換生活」體驗活動,邀請來自台灣和世界各國的朋友,前來小島居住個十天二十天,放慢步調認識離島生活,進一步與腳下土地培養感情。透過共煮共食、養雞種菜等農事勞動,讓我在馬祖離島的餐桌上,遇見許多有趣的靈魂。 共煮共食新生活型態,認真吃飯很重要。圖/大浦plus+ 陳泳翰提供...
by 謝達文 | 2 月 2, 2024 | 世界那麼大 , 了解我們的世界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 政治 , 教育 , 社會
「Hazing」(迎新霸凌)指美國大學兄弟會、姊妹會要求新生通過各種「試煉」才能加入的傳統,可能包括每晚被痛打、猛灌烈酒、在冰冷河中游泳等荒謬行徑。紀錄片《想加入得要命》探索為什麼學長姊會做出這些極端行為,又為什麼大部分新生都忍痛承受? 美國眾多大學生組織有「hazing」(迎新霸凌)的傳統。圖/《想加入得要命》 「我兒子的死不是意外,是謀殺。」大學新生羅伯特·查恩的母親控訴,兒子參加學校樂隊擔任指揮,卻在足球比賽後遭迎新霸凌身亡。...
by 趙芳欣 | 1 月 31, 2024 | 人物 , 教育 , 追劇學教養 , 關於生命的故事
電影BIG描述六個家庭面對孩子罹患癌症彼此扶持和陪伴的故事,讓在兒科臨床工作的我們,有機會靜下來凝視這些生活的日常,許多來不及哀悼的眼淚,在這些故事中再次相遇。我很喜歡 BIG電影的梗:「讓孩子拯救世界!」孩子們比我們所想的更有力量,生命的存在即使短暫,也足以改變我們的人生厚度。 兒童病房的孩子手繪。照片提供/趙芳欣...
by 李屏宜 | 1 月 25, 2024 | 人物 , 藝文 , 藝文人物 , 藝術
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是20 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大師之一,她的作品是許多學習藝術學生模仿的對象,那微型花朵的詮釋,白骨描繪的形象等,對我而言是很大的視覺震撼。我是李屏宜,至今從事藝術創作15餘年,藉由紀錄片《沙漠中的花朵─歐姬芙》更深入認識其偉大的一生,觸動我心靈的是她那獨立、自信、敏感、純粹且用力去愛的力量,在她璀璨創作的一生中,似乎有某些隱約細小的片段,投射了自己的影子,共鳴鼓舞著我。 左:《沙漠中的花朵─歐姬芙》劇照/右:藝術家李屏宜。...
by 樂咖老師 | 1 月 24,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 性別 , 教育 , 月經貧窮
在月經教育課程前的知識大會考,我驚訝發現真的有男同學認為「月經顏色是藍色的」、「月經跟上廁所一樣可以忍」等狀況,小學生對身體變化充滿好奇與興奮,但卻缺乏與家人討論機會。月經的「正名化」要讓孩子知道:「身體發展是正常的,不必感到羞恥。」幫助孩子用正向態度接納正在長大的自己。 認識多樣化的生理用品也是月經教育的課程之一。 「老師……可以問你該怎麼辦嗎?」下課時間正在疾筆與作業交戰的我,一聽到沒聽過的學生聲音,倏忽抬起頭,發現是隔壁班的女同學們。...
by 葉力瑋 | 1 月 23, 2024 | 台灣角落觀察 , 地獄梗 , 社會
我很喜歡的一個地獄梗主題是「豬哥亮是死還是活?」小時常看到豬哥亮的歌廳秀,段子葷素不忌,雖然現在看來有非常多的政治不正確,但在當時可是習以為常的消遣娛樂;然而在他過世後漸漸掀起了死活消息的爭論,大家也都創作梗圖來搞笑。要說這樣是消費死者嗎?我不認為。我覺得這是對當代幽默大師的最高致敬。 2023迷因事件回顧梗圖在臉書社群有破千次分享。圖片提供/葉力瑋 我是一個梗圖創作者,平時興趣是喜歡觀察社會風向時事,2023年末我做了一張年度迷因事件回顧,獲得很大的迴響。...
by 廖泊喬 | 1 月 18,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 教育 , 追劇學教養
在課堂中,當一位營養學老師,用誠懇的眼神、穩定的話速、信仰般堅信不移地對你說:「要有意識地吃東西啊!(Conscious eating!)」帶著各種家庭故事來到課堂的學生,他們分別會怎麼做呢?這是2023年底在台灣上映的電影《餓之必要》(Club Zero),劇情到後頭,會有些意想不到的驚人發展,從英文影名《Club Zero》直翻「零卡俱樂部」或許可以看出端倪,而電影中反覆出現的「吃東西」畫面,則讓我聯想到「飲食疾患」。 《餓之必要》電影劇照。圖/東昊影業 「To eat or not to eat, that is the...
by 彭瑞祥 | 1 月 17,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 教育
我在他人眼中曾是名學霸,直到年長後發現自己的缺乏與笨拙,才認知到考試、分數只是人生極小的一部分。我不想讓孩子接受填鴨、追求分數與表現的教育,我的孩子小三才開始學注音,小六了英語單字還不認識幾個,數學概念也似有若無,但在華德福教育環境下,按部就班並從身心靈層面均衡學習……時刻對世界保持開放好奇的探索之心,穩健朝向自己的道路邁步,這不就是最棒的「競爭力」? 「讓孩子朝自己的方向發展」,這看似簡單的教育道理卻常被遺忘。圖/《山頂小屋》...
by 羅怡君 | 1 月 16,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 教育 , 追劇學教養
新聞中越來越多孩子自殺自傷、關於失眠、憂鬱服藥的討論也逐漸增加,現在追求身體長壽健康的社會已開始重視「心理健康」。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以不同案例的症狀與背後成因,勾勒出現代人生活的困境與壓力,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覺察、呼吸和反思、每一種角色帶來的責任和選擇,都是自己與他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即使是護理師或醫生們也都需要面對自身生命的課題,誰又能說自己是完全健康的「正常」人呢? 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以不同案例的症狀與背後成因,勾勒出現代人生活的困境與壓力 。劇照/NETFLIX...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