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王儷瑾 | 2 月 29, 2024 | 藝文, 藝術
談到高第,就要談到巴塞隆納,因為這個城市見證了高第一生最重要的建築設計,是他將建築理念跟想像築成事實的舞台,透過他的作品,建築在巴塞隆納成為一種傳達歷史和城市特色的語言,而巴塞隆納則成為一個結合建築跟藝術、別具特色的觀光目的地,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口 160 萬的巴塞隆納每年吸引了 2800 萬人次的觀光客,大家因為高第建築而來巴塞隆納。 高第建築「聖家堂」,形塑巴塞隆納的城市風格。劇照/《天才高第的自然狂想》...
by 方嵐萱 | 2 月 27,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自學的孩子一定快樂成長又有獨立思考能力嗎?多數自學家長認為,自學能促進孩子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提供個人化的教育體驗。作為「曾經」自學孩子的家長,我認為自學與否都會遇上成長的挫折、情緒與衝突,家長懂得如何成為孩子的心靈支柱、彼此扶持成長,似乎比選擇自學與否更為重要。 《鴕鳥騎士》自學家庭父親Linus(左)與孩子。圖/《鴕鳥騎士》 自學的孩子一定快樂成長,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具備不怕犯錯且勇於挑戰的性格嗎?而身為家長,同時扮演老師的身份,真的能夠挖掘出孩子的特質與學習興趣?...
by 黃瑜嫻(小嫻) | 2 月 26, 2024 | 人物, 人物特寫,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我是小嫻黃瑜嫻,今年(2024)43歲,大家認識我可能從早期的電玩節目或是綜藝節目開始,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我,但沒關係,我想分享自己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是如何跨出每一步勇敢迎戰的!希望能帶給正在越級打怪的你,一種並肩作戰的感覺! 小嫻考上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校園中留影。圖/黃瑜嫻提供 我的人生第一個困境是在我17歲的時候,因為沒有生理期去看醫生,檢查出先天無子宮不能生育。對一個還是高中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我沒有心思去學校上課,成績開始一落千丈,對未來充滿未知的恐懼。...
by 文蔚然 | 2 月 23, 2024 | 人物, 文化, 藝文, 藝文人物
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是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記者之一,他賭上生命親赴戰爭前線,拍下「決定性的瞬間」,而他的情人葛妲.塔羅(Gerda Taro),同為出色的女性攝影記者。兩個堅定又叛逆的靈魂,因攝影而相遇,展開一段偶像劇般的命定愛戀,卻終究敵不過戰爭的無情。 左:葛妲.塔羅、右:羅伯特.卡帕,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記者也是戀人。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by 胡琮淨 | 2 月 22, 2024 | 人物, 藝文, 藝文人物, 藝術
到巴塞隆納,想要不看高第的建築都很難!自從求學時第一次造訪高第作品,就被神作所震撼,高第超越當代的前衛數位設計美學,也持續推動當代建築領域邁向新紀元。透過《天才高第的自然狂想》紀錄片,用全新視角解構「上帝的建築師」,進入高第內心的設計世界,具深度與廣度的多元論點,開啟對高第設計的全新體悟。 高第代表作品「巴特略之家」。劇照/《天才高第的自然狂想》...
by 廖泊喬 | 2 月 21, 2024 | 教育, 追劇學教養
改編自德國作家法蘭克・薛慶(Frank Schätzing)代表作《群》(The swarm)影集,把小說中讓人心生畏懼的海洋災難,轉化為壯闊而絢麗的海中畫面,透過視覺的衝擊,更能讓人直接感受到恐懼不安。海洋生物是否具有攻擊性?大自然是不是正在對人類反撲?《群》讓人反思,人類與大自然之間,過去到現在的相處演變,而對於未知的恐懼,又該如何面對? 改編自德國作家法蘭克・薛慶(Frank Schätzing)代表作《群》(The swarm)影集。劇照/《群》(The swarm)...
by 吳敏欣 | 2 月 20, 2024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2023亞冠賽中,林靖凱在東京巨蛋敲出滿貫全壘打震撼棒壇,但一個月後亞錦賽卻發生嚴重失誤淪為戰犯。他沉澱過後分享,「不是只有好的結局可以打造更好的人,」職棒選手就是要學會擁抱壓力,成為檢討進步的力量,讓正面心態也成為自己有別於他人的重要競爭力。 林靖凱被評價守優於攻,但常有神來一筆的打擊表現。照片提供/統一7-ELEVEn獅球團...
by 陳彥君 | 2 月 19, 2024 | 人物, 人物特寫, 台灣角落觀察, 教育, 社會
如果生命有另一個出口,是否監獄就不再是歸宿?我是陳彥君,專注於更生少年關懷工作已經超過十五年,在少年觀護所,通常是少年人生中的最低谷,但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往往也是最需要愛的時候,我希望能有更多人成為這些少年的指引,幫助他們在重新融入社會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陳彥君成立未來咖啡,希望守護更生少年。圖/陳彥君提供...
by 廖靜蕙 | 2 月 17, 2024 | 世界那麼大, 社會
我們曾將遷徙候鳥視為季節變化的美麗風景,投以浪漫的想像,但實情是牠們必須抵禦天敵、氣候,抵抗人類的過度干擾,度過艱困遷徙過程才能繁衍族群。紀錄片《勇闖天際線》紀錄三種水鳥遷徙過程,但有更多的遷徙鳥類處境未知,人類能做的就是透過國際公約或自發守護棲地,排除人為造成的威脅。 黦鷸是東亞澳遷徙線的大型水鳥,經追蹤發現曾抵達過台灣。圖/《勇闖天際線》 遷徙物種不是過客的概念,牠們必須隨著季節(通常和氣候有關)搬家,終身注定要在幾個家中往返。...
by 吳承澐 | 2 月 15, 2024 | 世界那麼大, 人物, 人物特寫, 社會
我14歲時因罕病失去了視力,重新學習最基本的擠牙膏、剪指甲到使用盲用電腦、搭公車捷運,漸漸重拾自信與笑容,後來我決定挑戰「搭便車環島」,與旅人用故事交換故事。觀賞《遠方:搭順風車遊世界》時,最觸動我的是主角在途中遇到挫折的絕望感,當我遇到絕望與沮喪的感覺時,也會試著告訴自己「不論大步或小步,只要往前踏,就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視障流行鋼琴創作家吳承澐。圖片來源/吳承澐臉書粉專 人生,就像是一段未知的旅程,我們所踏出的每一步,都為生命寫下獨一無二的故事。 14歲那年,我突然被診斷出罹患了罕見的「雷伯氏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Leber...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