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

台灣人不能忘記的名字:自焚明志的鄭南榕,與催化民主的那把火

台灣人不能忘記的名字:自焚明志的鄭南榕,與催化民主的那把火

4月7日是「言論自由日」,紀念在1989年4月7日誓死捍衛言論自由、自焚身亡的《自由時代周刊》創辦人鄭南榕。鄭南榕離世當時,女兒鄭竹梅只有九歲,她回想爸爸曾經帶她到百貨公司買小百科,告訴她不懂的字可以查字典查書,但是爸爸也提醒她,「書上寫的不一定是對的。」鄭南榕曾活過什麼樣的人生?如同政治學家吳叡人所述:「鄭南榕的自焚是臺灣人一次精神上的成年禮,讓咱開始轉大人。」 紀錄片《深淵的回望》中,攝影工作者謝三泰回憶鄭南榕過世當天的景況。...
白色恐怖下的「最強醫務所」:綠島「新生訓導處」政治犯除了教書還開刀

白色恐怖下的「最強醫務所」:綠島「新生訓導處」政治犯除了教書還開刀

負責感訓政治犯的「新生訓導處」在1951年遷至綠島,收容匪俘、思想犯、感化犯、叛亂犯等「新生」,和綠島民眾發展出近似於家人的情感。這些「新生」有許多是學養豐富的知識份子,有醫師群組成醫務所,他們協助居民就醫、開刀或生產等醫療需求,也有課業補習班、讓教育普及整座綠島學子。新生對綠島貢獻良多,所以有綠島孩子寫「我的志願」作文時甚至發願:「我長大要當新生。」 原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新生訓導處(綠島)。圖片來源/國家人權記憶庫CC授權...
「鹽水大飯店」命名有洋蔥!農運先驅戴振耀獄中吞鹽水拌飯苦撐

「鹽水大飯店」命名有洋蔥!農運先驅戴振耀獄中吞鹽水拌飯苦撐

戴振耀出生於1948年、一個高雄橋頭的貧農家庭,在父親影響下,從小就非常尊敬追求社會公義的黨外前輩;初中曾在週記上為「雷震案」抱不平嚇壞了班導。美麗島事件後被捕入獄,明明是歷經折磨的苦難,三餐只能鹽水配飯,他卻笑說是住「鹽水大飯店」;判刑後,在獄中認識魏廷朝、紀萬生、楊青矗、陳忠信與王拓等人,增進不少學識,像讀「美麗島大學」。 戴振耀於1988年參加民進黨全代會。圖片提供/邱萬興...
《幽暗小徑的鬼》如實轉化白色恐怖歷史,在國家暴力下沒有人是自由的

《幽暗小徑的鬼》如實轉化白色恐怖歷史,在國家暴力下沒有人是自由的

我曾參與人權教案《新生》的設計,引導學生從原先對「白色恐怖」的不理解,到融入情境地認真思考「我要怎麼活下去?」體認自由的可貴。在觀看以白色恐怖史實為素材的《幽暗小徑的鬼》時,心情也相當沉重,隨著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成立及國家檔案的解密,教育現場應當深入探究曾經走過的幽暗小徑,以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的觀點看待這段過往。 《幽暗小徑的鬼》以白色恐怖時代為創作背景。圖/《幽暗小徑的鬼》...
《楊梅三部曲》是生命故事,也是台灣歷史縮影

《楊梅三部曲》是生命故事,也是台灣歷史縮影

黃娟生於日治時期,1960年代活躍於台灣文壇,《楊梅三部曲》是她的代表作,也被譽為台灣第一部女性書寫的大河小說。它跨越了三個世代,寫主角幸子從小時候日治時期的童年,到她出國、台灣兩千年政黨輪替,是台灣歷史的縮影。 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現在閉起眼睛,想像你是從嘉應州度過險惡的黑水溝,來台灣尋求新天地的一個客家人,你們沿著S溪往上游走,走了很久,正因累極而想休息時,眼前突然出現了滿山滿谷的野生楊梅。」—《楊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