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

台灣老人不只要活,「微笑、愛與被愛」也很重要

台灣老人不只要活,「微笑、愛與被愛」也很重要

走進設有遊戲器具和健身復健器材的公園,經常會看到「大人與幼兒」、「老人與成人」兩種互動關係:大人和幼兒聊天經常出現親密的疊字,老人與成人講話,卻容易變成對看兩相厭的狀況。台灣的醫療高水準、平均壽命高於全球,但如何讓高齡者發自內心微笑、懷抱愛與熱情?一起看看全世界「最幸福國家」芬蘭,感受芬蘭老人對社會的各種熱愛及跨年齡的共生感。 老人與小孩兩族群有許多共同之處,但在社會中獲得的關注與期待卻大不同。圖/《要活、要愛、要記得笑》...
獨居長者寧自生自滅也不求救,社工籲「領取救助金絕非苟活」

獨居長者寧自生自滅也不求救,社工籲「領取救助金絕非苟活」

不管是台灣或是日本,老一輩的成長背景並沒有太多福利保障的色彩,他們尊敬白手起家、拼命三郎的自耕文化。我在第一線的服務現場,也經常會遇到類似電影《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情節中推辭社工好意或建議的個案,我們確實總是在「案主自決」與「專業評估」間拉扯。 圖/《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 「社會福利」是國家依法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證一定生活水平,和盡可能提高生活質量的資金和服務的社會保險制度。以台灣為例,從搖籃到墳墓必會接觸到的勞健保,或是發生緊急事故時的急難救助金,以及非自願離職時的失業給付和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等等,皆是社會福利的範疇。...
房東的租屋歧視,讓獨居老人只能考慮月租三千的城市死角

房東的租屋歧視,讓獨居老人只能考慮月租三千的城市死角

當獨居老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標籤後的租屋歧視,將長輩困居在惡劣的居住環境;還有社會建構出的老人單一弱勢形象,恐限制了老年生活的想像。 圖/宋家瑜提供 年輕人想像未來時,經常將經營一個幸福的家庭、取得一份穩定的工作,視為成功人生的指標。但生命不會永遠定格在中壯年,30年、40年後呢? 「我們家那裡,每一個老的都要帶孫子。」《極樂世界2-老,是這樣》主角陳姐說的這句話,體現很多人對年老生活普遍的想像。老了不就是在家顧孫子嗎? 當獨居老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標籤後的租屋歧視...
插管續命,竟然是為了領老人年金?奶奶怎會住在冰箱裡?台日高齡化帶來的隱憂

插管續命,竟然是為了領老人年金?奶奶怎會住在冰箱裡?台日高齡化帶來的隱憂

若大家還有記憶,日前在發生在新北八里一名原本年近 90 的老太太,死後 5 年被 60 歲的兒子冰存在冷凍櫃裡,原因可能只是為了領取微薄的老人年金,就是一個例子。而這現象也同樣出現在日本。 日台兩國社會就像搭了子彈列車,朝向少子高齡化的社會快速奔去。現在出現了 「9060」,「 8050」 以及「 7040」 問題,這些數字當中的 90, 80, 70 代表著年邁雙親的年紀,而尾數的 60, 50, 40...
那場沒有子孫送行的喪禮,誰來披麻戴孝?

那場沒有子孫送行的喪禮,誰來披麻戴孝?

印尼看護莎莉照顧的阿公過世,在沒有子孫送行的喪禮中,她被迫充當披麻戴孝的親族……。這是金鐘入圍劇《入世》的劇情。或許多數台灣人仍對移工充滿誤解與歧視,但願戲劇是互相理解的開始。 圖/《入世》劇照 今年公視學生劇展有兩部作品的主角來自印尼,分別是吳郁芬 《入世》 的莎莉(陳莎莉飾演),與劉純佑《紅色》的Lily(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