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

擔憂中國用語正在「入侵」臺灣?讓臺灣流行文化再次崛起,才是治本之道。

擔憂中國用語正在「入侵」臺灣?讓臺灣流行文化再次崛起,才是治本之道。

小資、走心、給力、甩鍋、顏值、高富帥……這些中國用語,在綜藝節目和新聞報導強力傳播,臺灣人朗朗上口。這是一種文化統戰?還是流行文化的板塊變遷呢? 十幾年前,在PTT八卦板上的鄉民開始討論:這些國高中生滿口「北車北車」的,是在北車什麼?原來當時在學生族群裡,開始有人將「臺北車站」簡稱「北車」,引起當時二三十歲主流鄉民的反感;甚至有人故意跑出來反串,發文談起北車附近的發展,大家一讀,覺得不解,他講的情景不像是臺北車站週邊,後來原PO才出來說明,他說的是「嘉北車站」,藉此突顯「北車」一詞的荒謬性。...
關於「中國用語入侵」:詞彙的使用是一種現象跟結果,而非問題的根源。

關於「中國用語入侵」:詞彙的使用是一種現象跟結果,而非問題的根源。

文化之間的影響是正常現象,為何我們對「受中國影響」特別焦慮呢?有問題的不是「視頻」這種詞彙本身,而是背後可能意味著的文化現象:中國文化、政治認同、思維模式,已全面佔據主導位置。 前陣子處理公司的事情,隨口與妻說起我正要和人簽「合同」。妻皺眉,說什麼是合同?合約就合約,合同是中國用語。當時聽到一時沒反應過來,合同這個詞我從讀書的時候就在用,難不成不知不覺間也受到中國「視頻」的影響了嗎?仔細一想,「合同」這個詞也不那麼現代,大概我當年不知道在哪本古書上看到,用起來順,就這樣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