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復活節神劇《馬太受難曲》,巴赫以宗教歌劇重現耶穌背十字架行走苦路的悲壯

復活節神劇《馬太受難曲》,巴赫以宗教歌劇重現耶穌背十字架行走苦路的悲壯

音樂家巴赫在1727年完成的《馬太受難曲》,全長將近三個半小時,格局龐大且兼具廣度與深度,無疑是巴赫累積了先前許多創作宗教音樂經驗,在圓熟時期呈現出來的壯濶總結。1829年,在音樂家孟德爾頌主導下,於柏林重新演出全曲,此時才真正讓人們見識到,幾乎已被遺忘的巴赫巨作,從而造就此後「巴赫音樂的復興」。 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時年61歲。此肖像畫由E.G. 豪斯曼於1748年所繪。圖/維基百科...
苗族唱詩班走出大山唱進國際,卻讓傳統文化迅速消逝

苗族唱詩班走出大山唱進國際,卻讓傳統文化迅速消逝

中國雲南小水井村居民主要是苗族人,歌聲被譽為天籟之音,在現代化的浪潮中,小水井村的居民幸運地保留了獨特的文化傳承。相對於大城市,村內物質生活相對貧乏,歌聲與文化成了小水井村和外界交換物質文明的寶藏,觀光客蜂擁而至,村民唱詩班也唱進了北京、前進了美國,但最核心的傳統苗族文化卻也迅速消逝中。 苗族小水井唱詩班。圖/《曠野歌聲》...
喀飛:疼惜同理同志基督徒,才是宗教撫慰人心的初衷

喀飛:疼惜同理同志基督徒,才是宗教撫慰人心的初衷

同志諮詢熱線共同發起人喀飛回憶,經歷同婚立法過程的風暴感概萬千,過程中有如紀錄片《牧者》記錄的黃國堯牧師、曾恕敏牧師與幹事小恩等人,即使承受極大的壓力挫折仍堅定支持性別平權;也有以各種激烈手段阻擋同婚政策的組織,製造社會對同志族群與組織更多的誤解與敵意。 同光教會於遊行現場攤位。圖/《牧者》 《牧者》紀錄片完成於2017年,影片從楊雅惠牧師(註1)遺作文字旁白開始,並訪談當時或過去曾在同光教會任職的黃國堯牧師、曾恕敏牧師和曾在同光教會擔任幹事的小恩。...
教會對同志族群的意義?牧師黃國堯:願所有人都可自由地信上帝、自在地做自己

教會對同志族群的意義?牧師黃國堯:願所有人都可自由地信上帝、自在地做自己

牧師楊雅惠在1996年創立台灣第一個同志專屬的「同光同志長老教會」,後因疾病、經濟困頓、外界批評等原因燒炭自殺。導演盧盈良的《牧者》記錄了牧師黃國堯、曾恕敏與創立「微光計畫」的同志基督徒小恩,前後輾轉投入同光教會,朝著友善同志基督徒的目標努力。 已故牧師楊雅惠。圖/《牧者》 同志在基督教的教義裡是「罪」?那麼,同志基督徒該何去何從?...

人有沒有尊嚴死亡的權利呢?紀錄片《下一站》,遙望死亡權合法的路

處在痛苦難耐的疾病桎梏,沒有治癒可能的處境時,人有沒有求死的權利? 圖/《下一站》 公視紀錄片《下一站》藉由溫金盛的敘事,傳遞台灣社會一項終極人權的訊息,那就是處在痛苦難耐的疾病桎梏,沒有治癒可能的處境時,人有沒有求死的權利?25年前,溫金盛因車禍,頸椎骨折、陷入四肢癱瘓,肌肉不自主抖動,尿管糞布不離,所有衛生和進食完全仰賴看護。 紀錄片呈現的議題包括存在的意義、倫理抉擇和經濟面向。雖然溫金盛有清楚的求死意願,他的死亡權利仰賴同理和同情的人或組織的協助,但是目前台灣沒有這樣的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