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飛鳥 | 3 月 1, 2024 | 棒球, 運動
隸屬日本職棒中央聯盟的讀賣巨人隊,成立於1934年,是日本現存12球團中歷史最悠久的職棒隊伍,更贏得22次日本大賽冠軍,是日職史上奪冠最多的球隊。日本網友曾票選出「史上最強棒球選手」,包括長嶋茂雄、王貞治與上原浩治等人都榜上有名,也都有許多球迷津津樂道的棒球軼事。 世界全壘打紀錄、棒球之神「OH桑」王貞治。圖/公視新聞網...
by 蘇淮 | 2 月 29, 2024 | 世界那麼大,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我到大學都還是個旱鴨子,對海洋感到恐懼,後來硬著頭皮報名游泳課與救生員訓練班,從救生員、潛水教練到海洋文化紀錄者,海洋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常想起小說《群》帶來的啟示,人類與海洋的關係如此矛盾,探索海洋讓我熱血沸騰,但塑膠垃圾或珊瑚白化問題又讓我感到無能為力,人類需要海洋,卻也正在傷害海洋。 海龜誤食塑膠袋。圖片提供/蘇淮 20年以前,我對海洋完全陌生,海平面以下的世界,對我來說就和外太空一樣,充滿了無限的未知和無比的想像,看似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
by 王儷瑾 | 2 月 29, 2024 | 藝文, 藝術
談到高第,就要談到巴塞隆納,因為這個城市見證了高第一生最重要的建築設計,是他將建築理念跟想像築成事實的舞台,透過他的作品,建築在巴塞隆納成為一種傳達歷史和城市特色的語言,而巴塞隆納則成為一個結合建築跟藝術、別具特色的觀光目的地,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口 160 萬的巴塞隆納每年吸引了 2800 萬人次的觀光客,大家因為高第建築而來巴塞隆納。 高第建築「聖家堂」,形塑巴塞隆納的城市風格。劇照/《天才高第的自然狂想》...
by 方嵐萱 | 2 月 27,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自學的孩子一定快樂成長又有獨立思考能力嗎?多數自學家長認為,自學能促進孩子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提供個人化的教育體驗。作為「曾經」自學孩子的家長,我認為自學與否都會遇上成長的挫折、情緒與衝突,家長懂得如何成為孩子的心靈支柱、彼此扶持成長,似乎比選擇自學與否更為重要。 《鴕鳥騎士》自學家庭父親Linus(左)與孩子。圖/《鴕鳥騎士》 自學的孩子一定快樂成長,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具備不怕犯錯且勇於挑戰的性格嗎?而身為家長,同時扮演老師的身份,真的能夠挖掘出孩子的特質與學習興趣?...
by 黃瑜嫻(小嫻) | 2 月 26, 2024 | 人物, 人物特寫,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我是小嫻黃瑜嫻,今年(2024)43歲,大家認識我可能從早期的電玩節目或是綜藝節目開始,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我,但沒關係,我想分享自己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是如何跨出每一步勇敢迎戰的!希望能帶給正在越級打怪的你,一種並肩作戰的感覺! 小嫻考上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校園中留影。圖/黃瑜嫻提供 我的人生第一個困境是在我17歲的時候,因為沒有生理期去看醫生,檢查出先天無子宮不能生育。對一個還是高中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我沒有心思去學校上課,成績開始一落千丈,對未來充滿未知的恐懼。...
by 文蔚然 | 2 月 23, 2024 | 人物, 文化, 藝文, 藝文人物
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是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記者之一,他賭上生命親赴戰爭前線,拍下「決定性的瞬間」,而他的情人葛妲.塔羅(Gerda Taro),同為出色的女性攝影記者。兩個堅定又叛逆的靈魂,因攝影而相遇,展開一段偶像劇般的命定愛戀,卻終究敵不過戰爭的無情。 左:葛妲.塔羅、右:羅伯特.卡帕,20世紀最著名的戰地記者也是戀人。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by 胡琮淨 | 2 月 22, 2024 | 人物, 藝文, 藝文人物, 藝術
到巴塞隆納,想要不看高第的建築都很難!自從求學時第一次造訪高第作品,就被神作所震撼,高第超越當代的前衛數位設計美學,也持續推動當代建築領域邁向新紀元。透過《天才高第的自然狂想》紀錄片,用全新視角解構「上帝的建築師」,進入高第內心的設計世界,具深度與廣度的多元論點,開啟對高第設計的全新體悟。 高第代表作品「巴特略之家」。劇照/《天才高第的自然狂想》...
by 廖泊喬 | 2 月 21, 2024 | 教育, 追劇學教養
改編自德國作家法蘭克・薛慶(Frank Schätzing)代表作《群》(The swarm)影集,把小說中讓人心生畏懼的海洋災難,轉化為壯闊而絢麗的海中畫面,透過視覺的衝擊,更能讓人直接感受到恐懼不安。海洋生物是否具有攻擊性?大自然是不是正在對人類反撲?《群》讓人反思,人類與大自然之間,過去到現在的相處演變,而對於未知的恐懼,又該如何面對? 改編自德國作家法蘭克・薛慶(Frank Schätzing)代表作《群》(The swarm)影集。劇照/《群》(The swarm)...
by 吳敏欣 | 2 月 20, 2024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2023亞冠賽中,林靖凱在東京巨蛋敲出滿貫全壘打震撼棒壇,但一個月後亞錦賽卻發生嚴重失誤淪為戰犯。他沉澱過後分享,「不是只有好的結局可以打造更好的人,」職棒選手就是要學會擁抱壓力,成為檢討進步的力量,讓正面心態也成為自己有別於他人的重要競爭力。 林靖凱被評價守優於攻,但常有神來一筆的打擊表現。照片提供/統一7-ELEVEn獅球團...
by 陳彥君 | 2 月 19, 2024 | 人物, 人物特寫, 台灣角落觀察, 教育, 社會
如果生命有另一個出口,是否監獄就不再是歸宿?我是陳彥君,專注於更生少年關懷工作已經超過十五年,在少年觀護所,通常是少年人生中的最低谷,但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往往也是最需要愛的時候,我希望能有更多人成為這些少年的指引,幫助他們在重新融入社會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陳彥君成立未來咖啡,希望守護更生少年。圖/陳彥君提供...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