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為何要逃?台灣禁止移工自由轉換雇主、想換工作還要付「買工費」

移工入台工作後,若離開雇主處連續三日無法取得聯繫,雇主須通報移工失聯,這些人就是大家俗稱的「逃跑外勞」,又稱「失聯」或「失聯移工」。人不會無緣無故逃跑,「逃跑」代表後面有壓迫來源及危險,移工選擇逃離的,就是移工制度長期以來的剝削及控制。

移工逃跑真的造成台灣社會問題嗎?圖/《九槍》
移工逃跑真的造成台灣社會問題嗎?圖/《九槍》

1992年台灣以《就業服務法》正式引進東南亞移工,至今已經32年。2024年初至今媒體兩大移工熱議焦點,一是印度移工引進,另一個是逃逸外勞人數破8.6萬人,兩個報導方向都提到移工對社會造成的社會問題,其中又以逃逸外勞背負最多的污名及歧視。但移工逃跑真的造成台灣社會問題嗎?

換工作要多一筆「買工費」,「逃跑」成為移工擺脫制度剝削的解方

移工入台工作後,依照《就業服務法》56條的規定,若離開雇主處連續三日無法取得聯繫,雇主須通報移工失聯,過去這個行為叫「逃逸」,後來勞動部認為「逃逸」這個用詞涉及歧視,改成「行方不明」、再改成「失去聯繫」,簡稱「失聯」或「失聯移工」,這些人就是大家俗稱的「逃跑外勞」。

儘管「逃逸」、「逃跑」、「外勞」這些用詞在現代社會帶有歧視意味,但我還是想強調「逃跑」跟「外勞」兩個用辭背後的意義。「逃跑外勞」正是展現了75萬移工作為外來者不被台灣接受的身分,人不會無緣無故逃跑,「逃跑」這個行動,代表後面有一個壓迫來源及危險,移工選擇逃離的,就是移工制度長期以來的剝削及控制。

「逃跑」是移工選擇離開原雇主自主的轉換了工作,違反了入出國及移民法移工逾期停居留的行政罰,卻遭到刑事處罰,歷年來移民署針對逃逸移工有各種查緝專案,執行單位包括移民署、警察系統、海巡署、調查局等,動用強勢警力予以查緝,為何在強力查緝下,逃逸人數還是不斷增加?實際上移工選擇失聯與制度的剝削息息相關,根據移民署統計,失聯移工以從事製造業的越南籍男性及從事家庭看護的印尼籍女性居多。

移工入台前須先背負15至20萬的高額仲介費,這筆錢是透過銀行貸款、仲介帶往地下錢莊借款或簽署本票,入台後再依10-12期從薪資中扣除,其中越南移工的仲介費是目前引進國中最高的,為5000至8000美金。

逃跑人數第二高的,是全台23萬家庭看護工中就佔18萬的印尼移工,她們的勞動條件根據勞動部統計,每日工時13小時,沒有加班費,薪資低於基本工資,四成看護工三年契約沒有休假。除此之外,移工不得自由轉換雇主,就算取得轉換雇主的機會,在沒有公部門提供的雙語就業媒合服務,仲介掌握就業通路的狀況下,他仍受控於私人仲介,需要再花一筆4至8萬的「買工費」去買一個新工作,無計可施之下,「逃跑」成為移工擺脫制度剝削的解方。

一個外勞到台灣前,要付出將近10萬台幣。《九槍》

員警任由阮國非倒地掙扎,生命流逝宛如六福村中槍狒狒

勞動部引進移工的這32年間,不去面對制度剝削持續地製造逃跑外勞的問題,在2022年疫情期間,為解決長照缺工問題,勞動部修正「禁止移工跨行業轉換」,限制看護工轉換至製造業,增加移工轉換工作的困難。2023年疫情解禁,仲介業盛傳為弭補疫情期間少賺的仲介費,出現「報復性引進」,不管有無人力需求先引進再說,再以沒有訂單及需求解雇轉出,造成移工入台隨即失業,就算取得轉換雇主的機會,一樣落入買工費二次剝削的輪迴。這兩個時間點都是國境重新開放後,失聯移工人數增加的時間。

批評移工逃跑時,有一個面相一直未被討論,如果台灣就業市場沒有廉價勞動力的需求,移工逃跑後不會有工作機會,市場需求先於移工逃跑之前,不去改善台灣勞動條件普遍低薪過勞,只批評移工逃逸沒有意義。他們留在台灣不是為了旅遊逛街,而是求一個繼續賺錢生存的機會,多數是隱匿行蹤,偷偷摸摸盡量不被發現。批評逃跑外勞造成治安問題也是充滿歧視的,根據警政署統計,移工犯罪率僅有台灣人的一半(註),涉及的最多為公共危險(電動車酒駕)、詐欺(帳戶成為詐騙集團人頭帳戶、電話卡遭詐騙集團盜用),而非普遍想像中殺人放火搶劫等犯罪行為。

紀錄片《九槍》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拍攝出台灣移工悲歌,片中提及的案件都是TIWA協助的個案,包含身中九槍的阮國非。片中最怵目驚心的畫面,是密錄器畫面中,員警對已中槍倒地顯無攻擊能力的阮國非,任由他倒在地上掙扎,並對其言語教訓及身體踩踏。那些畫面讓我想到2023年3月逃離六福村,18天後中槍喪命的東非狒狒,在未傷人遊蕩期間只摘取水果果腹,最後中槍,在生命流逝的過程中,在場的官員卻在拍攝合照,好傳給女兒看並提供給媒體。當中的無視及冷血,正顯示了台灣社會對移工處境,因歧視或不理解,衍生的集體恐慌及對移工權益的忽視。

《九槍》記錄了越南移工阮國非之死。

台灣引進移工32年,當時引進的前提是暫時性、補充性、季節性缺工。隨著移工人數持續增加,聘僱產業及配額不斷擴大,移工早已不是暫時性補充性的勞工,疫情期間因國境控管造成的缺工,也證明了移工已是台灣不可或缺的人力。

真正解決移工逃逸的關鍵,不是加強查緝、扣留移工證件保證金,或是如仲介業者投書媒體說的,取消對遭遇勞資爭議、人身傷害移工的安置保護。而是廢除私人仲介、政府對政府引進、看護工有勞動條件保障、取消聘僱年限。目前勞動部與印度簽定MOU引進印度移工,正是一個機會去嘗試「政府對政府引進」,遏止私人仲介制度衍生的亂象,好的勞雇關係及勞動條件,解決制度剝削才是降低逃逸的關鍵。

註:

印度移工來台,你在意的是什麼?從數據與在地解讀看印度(公視新聞實驗室)中提到:內政部警政署資料統計,2022年間每萬名台灣人的犯罪率為「114.12件」,遠高於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四國國民在台的犯罪率──每萬人「59.46件」,而且東南亞案件兩造雙方多為同國人。

打臉柯文哲 勞長:失聯移工犯罪率僅國人一半以下(經濟日報)中提到:對於柯文哲認為失聯移工是「國安問題」,恐危及治安,許銘春說,8萬多名失聯移工,僅有少數從事非法工作,大多數人都跑去填補缺工產業,而且移工整體犯罪率,比起國人犯罪率一半以下。

【延伸推薦】

紀錄片|《九槍》:愛唱歌的越南青年阮國非,跟無數同胞一樣漂洋來台當工廠外勞,但面對高昂的仲介費,他為早日還債淪為「逃跑移工」。2017年8月底,阮國非在新竹郊外鳳山溪旁,被舉報意圖竊車,卻因用藥神智不清拒捕,遭值勤員警陳崇文連開九槍,延誤送醫後身亡,那一年他27歲。

文章|《九槍》後警界仍缺乏案例建構制度,「連事件真相都不知道,要如何從經驗中學習?」

文章|還原「八尺門的辯護人」故事原型:湯英伸滅門血案

作者:陳秀蓮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3.25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陳秀蓮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畢業,大學為新聞系學生,原先志向是成為獨立記者,後於文化研究課程認識黨外運動及社會運動,投身反WTO及勞工運動,2007年進入台灣國際勞工會擔任志工,2008年成為全職工作者,於移工領域從事第一線服務已有16年,長期關注勞工、性別議題,亦協助關廠工人及國道收費員關廠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