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

《幽暗小徑的鬼》如實轉化白色恐怖歷史,在國家暴力下沒有人是自由的

《幽暗小徑的鬼》如實轉化白色恐怖歷史,在國家暴力下沒有人是自由的

我曾參與人權教案《新生》的設計,引導學生從原先對「白色恐怖」的不理解,到融入情境地認真思考「我要怎麼活下去?」體認自由的可貴。在觀看以白色恐怖史實為素材的《幽暗小徑的鬼》時,心情也相當沉重,隨著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成立及國家檔案的解密,教育現場應當深入探究曾經走過的幽暗小徑,以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的觀點看待這段過往。 《幽暗小徑的鬼》以白色恐怖時代為創作背景。圖/《幽暗小徑的鬼》...
學生如何關心政治?台大生李承璦:先從能不被議題風向支配開始

學生如何關心政治?台大生李承璦:先從能不被議題風向支配開始

我是李承璦,就讀台大歷史系一年級,對我來說理解政治其實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有些同學喜歡熬夜追劇、花錢追星一樣。我認為唯有不斷的學習、去吸收和聆聽,才能不被情緒與議題風向盲目支配。如果問18歲的我,為什麼關心政治?我想是因為,這就是我誠懇面對自己所深愛土地的方式。 李承璦高中參與《今周刊》 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向總統提問。圖/李承璦提供 「憑什麼他們可以這樣做?」「為什麼我的同學們都不知道這些事?」...
《楊梅三部曲》是生命故事,也是台灣歷史縮影

《楊梅三部曲》是生命故事,也是台灣歷史縮影

黃娟生於日治時期,1960年代活躍於台灣文壇,《楊梅三部曲》是她的代表作,也被譽為台灣第一部女性書寫的大河小說。它跨越了三個世代,寫主角幸子從小時候日治時期的童年,到她出國、台灣兩千年政黨輪替,是台灣歷史的縮影。 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現在閉起眼睛,想像你是從嘉應州度過險惡的黑水溝,來台灣尋求新天地的一個客家人,你們沿著S溪往上游走,走了很久,正因累極而想休息時,眼前突然出現了滿山滿谷的野生楊梅。」—《楊梅三部曲》。...
你的「臺灣認同」,來自於中國的威赫恐攻?|與轉型正義對話

你的「臺灣認同」,來自於中國的威赫恐攻?|與轉型正義對話

導演傅榆曾在紀錄片《不曾消失的臺灣省》中說,身為一個從「非本省」家庭長大的小孩,她其實本來對「臺灣」是不存在認同感的。紀錄片直指臺灣人的省籍與族群認同,而兩位不同世代的大學師生觀影後,如何對照自我的生命經驗? 編按:本文為《觀點同不同》邀請臺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林瓊華、學生呂柏翰,觀看《不曾消失的臺灣省》後,一同對談分享。 在《不曾消失的臺灣省》紀錄片中,傅榆導演運用幾段戒嚴時期的臺語電影片段,配合著在影片中以口述的方式闡明的觀點,以自己的生命經驗道出了眼中的外省與本省。...
國高中老師怎麼教轉型正義?|與轉型正義對話

國高中老師怎麼教轉型正義?|與轉型正義對話

國高中時期可以培養對轉型正義「理解、思辨、行動」的三個階段,除了課綱課本中的知識脈絡,更應實際在生活周遭覺察跟行動。 課綱中的轉型正義 透過主題單元強化系統學習 在108課綱上路之後,社會領域盤點中學六年的課程,服膺時代的變遷,針對課綱進行許多基礎性的改革,其中轉型正義也正式納入高中的社會領綱中。其實在99課綱的應用地理和公民與社會中,就已經談論「正義」和「人權」,也呼應現代社會追求公平正義的理想。但是其中對於過去威權政府壓迫的各種不正義,在我國以往的社會領域中,都未有特別的章節談論跟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