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阿嬤不喝豆漿,因為會想起男人的體液—同黨劇團邱安忱爬梳台韓歷史創作舞台劇

「生活上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都會把慰安婦阿嬤帶回過去,越想逃越發現逃不了。」同黨劇團邱安忱爬梳台韓慰安婦歷史,重現在舞台劇《燃燒的蝴蝶》中,希望用藝術對抗時間帶來的遺忘。

韓國多處設有慰安婦銅像「和平少女像」,以紀念戰爭的痕跡和暴力,此為首爾梨泰院的一處和平少女像。攝影/吳珮如

「當這些日本軍人在欺負她的時候,她看到自己像是變成一隻蝴蝶,她好想飛離窗戶、飛過海洋、飛回臺灣,飛到自己的家鄉,可是她沒有辦法……。」

舞台劇《燃燒的蝴蝶》,用偶戲、影戲重現慰安婦在南洋的夢靨,但蝴蝶破翅,真正回到家鄉的她們早已無法負傷飛行。

等不到道歉的慰安婦阿嬤,如何有尊嚴地活下去?

同黨劇團團長兼編劇邱安忱,為了製作《燃燒的蝴蝶》,花了多年時間爬梳台灣慰安婦的歷史,除了聚焦慰安婦的遭遇,他更關注的是「不只是活下去,而是她們怎麼樣有尊嚴的活下去」。

台籍慰安婦存在的事實,直到二戰結束後47年、西元1992年才被世人發現,有許多台灣女子在二戰期間成為慰安婦,而透過台灣婦女救援基金會等團體機關調查後,已知的台籍慰安婦有59人,但日本政府至今從未向她們道歉,等不到一句道歉的台籍慰安婦陸續過世,如今全台僅存1人。

為了更了解慰安婦的心境和遭遇,邱安忱曾想找「阿嬤」聊聊,但家人不希望阿嬤被打擾,邱安忱只好從文獻下手,從教授朱德蘭等人的著作到婦援會發行的書籍,以及慰安婦主題的紀錄片《阿媽的秘密》、《蘆葦之歌》等,邱安忱卻發現,台灣的相關資料太少,「我看不太到這個人物的3D的樣子」。

紀錄片《阿媽的秘密》訴說慰安婦阿媽埋藏心底的故事。

韓國將慰安婦議題帶入戲劇與漫畫,成功引起關注

邱安忱轉向同樣有慰安婦歷史的韓國探查。韓國是第一個設立慰安婦和平少女像的國家,也有許多關於慰安婦的藝文作品、文獻書籍,除了口述、紀錄片等,甚至將慰安婦議題代入戲劇、漫畫,引起話題。

在韓劇《還有明天》中,有一個角色設定是自責害朋友成為慰安婦、因而想自殺,但被陰間使者拯救。而韓國漫畫《草》則敘述女學生被賣到酒館又被帶到中國,最後變成慰安婦,戰後55年又回到故鄉的故事。韓國電影《花漾奶奶秀英文》,則大膽地用喜劇來談悲劇,從主角「鬼怪奶奶」的趣味日常帶出慰安婦的血淚歷史,引起大眾的注意。

「除了去直接的描述她們被騙、她們在南洋的遭遇之外,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寫的?」邱安忱看過這類慰安婦議題的作品後,發現同樣具有創傷經歷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常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後遺症,「很多受難者回來之後會做惡夢,然後他們對人的不信任,他們會暴躁焦躁,然後可能會有自殺的傾向。」但邱安忱閱讀過的慰安婦相關史料卻較少提到這部分心境。

慰安婦阿嬤不喝豆漿、不吃魷魚,因為感官記憶會想到過去

「我開始好奇,慰安婦回來後如何生活?她們是如何追求他們的幸福?」邱安忱在韓國的作品中找到一些答案。

「她們都不喝豆漿,因為豆漿會讓她們想起男人的體液,她們不吃魷魚,因為上面的吸盤會讓她們想起,梅毒在她們身上那種皮膚的樣子。她們洗完澡之後,看到身上的水珠,就會懷疑說,是不是有陰蝨在她們的毛髮上面,她們看到小狗在舔人,她們又會想到,她們服侍日本軍人的樣子,她們就是聽到海浪的聲音,也會回想起她們在南洋看海的日子。」

邱安忱一氣呵成地說出這些令人驚恐、帶有畫面感的情境,主要來自韓國小說家金息的作品《最後一個人》,這本2016年出版的小說,是韓國第一部以慰安婦為議題的長篇小說。「所有生活上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都會把他們帶回過去,我會覺得這樣的生活蠻可怕的,就是你一直要去回想,一直會把你帶回去過去,你越想逃,你會發現你越逃不了」,所以邱安忱蒐集慰安婦的五感,重現在舞台劇中。

慰安婦畫出鮮豔色彩的少女,是心中嚮往的療癒

邱安忱在紀錄片《蘆葦之歌》中,看到慰安婦阿嬤透過繪畫課療癒自身,總是用鮮豔的色彩畫出心中嚮往的少女,讓他直覺地想到了蝴蝶的隱喻,「牠變成繭之後,然後牠會演化,牠會重生,對我來講,有一個蛻變的過程」。

台灣擁有超過400種蝴蝶品種,60、70年代期間更外銷上億隻,而有蝴蝶王國的美名,其中坐擁群山的南投更是補蝶產業之最。邱安忱起初將《燃燒的蝴蝶》劇中角色的家業設定為捕蝶人,而被帶到南洋成為慰安婦的女子,就像是一隻蝴蝶,被牽制住,被用針釘在木板上面,回不了家鄉台灣。

戰爭結束後,慰安婦即便返鄉,卻再也不是原來的自己了。「她們想要好好活下去、幸福的活下去」,邱安忱看過這麼多慰安婦作品,他體認到「把過去的事情忘記了,沒有辦法讓你好好的活下去,你必須要好好的面對過去,才有真的可以有尊嚴地活下去」,這也是邱安忱想透過《燃燒的蝴蝶》表達的想法。

如今台籍慰安婦僅存1人,邱安忱提到「我們現在的執政黨好像比較不談論這個東西」,但邱安忱不希望這段記憶被大眾遺忘,所以近年來他不斷地爬梳歷史,轉化成劇作,希望讓更多台灣人了解台灣事。

「有一天,當這些活生生的口述歷史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繼續記住這些發生過的事情?」作品即是他的答案。

【延伸推薦】
Podcast|《公視主題之夜SHOW:以藝術對抗遺忘, 《燃燒的蝴蝶》不是慰安的女人,是歷史的見證人 ft. 同黨劇團 邱安忱》
映後論壇| 《公視主題之夜SHOW:以女體為戰場的轉型正義》:戰爭會帶來集體的傷痛,附隨而至的「性暴力」經常成為對付敵方的武器,雖然這些女性受害者沒有像男人一樣在戰爭中死去,但她所承受的痛苦卻以另一種方式,慢性折磨一輩子,甚至摧毀一個人的自尊。這樣的集體罪刑,一直到1990年代南斯拉夫內戰後,聯合國才認可戰時性侵害及性騷擾是違反人權的罪行。
文章|當代台灣的你我,更要持續關心慰安婦跟戰時性暴力。(周芷萱)

文字整理:吳珮如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2023.4.21

吳珮如

駐韓獨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