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整天抱著手機,父母該怎麼辦?

臨床常發現網路成癮的孩子有一種深沉的「徬徨」或「無奈」,可能來自家人的憂愁、衝突或與消極,產生「成人世界也沒什麼好」的想法,所以寧願一頭栽入虛擬的世界。

圖/《換個爸媽過幾天》

進入青春期,有沒有發現孩子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多、與家人的互動越來越少?

應該要寫功課、吃飯、洗澡、甚至是該睡覺的時間,孩子會不會仍然捨不得放下手機、平板或是關掉電腦?

臨床經驗中,網癮兒童青少年最常出現的感受,往往是對於自己、世界、以及未來的「迷惘」。甚至可以說,是「迷惘」導致「迷網」。迷惘來自於親子衝突、課業壓力、同儕關係挫折、自卑、或是原本即存在的身心失調。

人們會被網路吸引,常是因為不同的原因。其中男生最多的是「網路遊戲成癮」,尤其以「手機遊戲成癮」占大宗;女生則是以「網路關係成癮」居多,即花費過多的時間與精神在網路社交訊息上,例如過度在意他人留言、過度在意網路形象等等。其他網路相關問題,包含影片或短視頻成癮、網路購物成癮、網路賭博成癮、情色媒體成癮、網路搜尋或追星成癮、網路霸凌、網路不當交友、網路詐騙、網路帶風向等等,千變萬化。

怎樣算網路成癮?有一項回答「是」就要注意

可以用下面四個準則,來判斷自己或家人的網路使用是否已達成癮:

一、無法停下:覺得已經花費太多時間與精神在上面,但是就是無法自拔,不自主地又會拿起手機來滑。
二、耐受性:指的是越來越無法滿足,比如說要求使用更長的時間、或是玩更刺激的遊戲等。
三、戒斷症狀:如果主動或被動停止使用時,會不知所措、煩躁、憂鬱、大發雷霆、甚至出現暴力或自殺威脅。
四、負面效應:出現不好的影響,如成績退步、家庭失和、身心不適等,仍無法減少或停止網路使用。

「次發性網癮」為多,把網路作為慰藉

如何找出孩子成癮的原因?可以先了解,網路成癮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原發性網癮」是指因為網路太好玩、太吸引人了,反覆使用下、久而久之沉迷進去。

原發性網癮只占不到二成,比較常見的是「次發性網癮」:因為某些身心或環境因素,導致以網路作為慰藉,這占了網癮的八成以上!其中最常出現的背後問題包含親子關係不佳、人際或課業適應不佳、憂鬱症、社交焦慮症、發展疾患(主要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及亞斯伯格症)等。

用不批判的開放態度,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若發現孩子有網路成癮的傾向、整天抱著手機,此時建議先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不要有太多預設立場。用好奇、不批判的開放態度,試著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對孩子來說,手機的使用有其必要性,甚至是最大的生命寄託。否定此種必要性、就等於否定孩子本身!嚴厲的管控,常常是促使網癮加劇甚至親子關係破裂的主因。父母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在青少年時,是否也曾渴望周遭大人的肯定、理解與尊重?

圖/《換個爸媽過幾天》

多數手機成癮的孩子,其實有自覺

大多數手機過度使用的孩子,其實是有自覺的。父母可以開個家庭會議,討論孩子「自我管理」,討論出孩子的理想與生涯規劃、現今手機使用方式會不會阻礙夢想的實現,進一步邀請孩子自己制定出合理的手機管理方案,並討論其他替代手機的有趣活動。

爸媽們請牢記,對於孩子的想法不要批評或否定,「試誤學習」是人生最好的經驗。

深入了解網癮孩子內在的感受,常常可以發現一種深沉的「徬徨」或「無奈」。這種感覺常常來自於長期感受到父母本身的憂愁與消極,或是目睹家人之間的衝突或疏離。這讓孩子產生「成人世界也沒什麼好」的深刻信念,所以寧願放棄成長、一頭栽入虛擬的世界。要扭轉這樣的信念,父母不妨將重心從孩子移回自己身上,重新思考自己的目標與夢想並積極實踐,為孩子做出最好的示範。

我戒菸,你戒玩手機

人與人之間、尤其家人之間有盤根錯節的「集體潛意識」,藉由集體潛意識,我們可以隔空影響他人,實踐「我好、你也好」。希望孩子戒手機,我們也必須戒些什麼,例如媽媽戒甜食、爸爸戒菸;希望孩子更積極,我們也必須更積極,例如上健身房、讀社區大學、做志工等。希望孩子喜歡與人互動,我們也必須先主動改善伴侶、親友及職場關係。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必要時,務必尋求專業協助。我常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發現車子拋錨了,會不會很勇敢地拿出螺絲刀、扳手,自己把引擎拆開來修理?網路成癮涉及生理、心理及成長環境等因素,背後的原因十分複雜,如果是已經根深蒂固的網癮問題,建議尋求學校輔導體系、心理師及精神科醫師等專業協助。若是自以為是地強行介入,常常都會引發更大的問題與衝突。

網癮兒童青少年「迷惘」、「迷網」的時間久了,孩子可能逐漸習以為常,變得消極、沮喪、自我封閉。此時,父母、師長與親友的接納、體諒、同理及循循善誘,就顯得十分重要。形容起來,那是一種「我的想法、感受與苦衷被人真切地看到並珍惜的感覺」。這樣的理解與關懷,可以成為黑暗中的燈塔,給予孩子溫暖與力量,引領孩子回到自己的夢想航道!

【延伸推薦】
節目|《換個爸媽過幾天》6位與爸媽鬧很大的青少年,他們下決心離家出走,展開全新的生活體驗。這一趟未知的旅程各種情緒竄動著,開心、迷惘、甚至崩潰……一項大膽的社會實驗進行中!
節目|《青少年網癮大作戰》據統計直播觀看最熱門的是遊戲類型,這也與青少年的喜好密切相關,而隨之帶來的網路成癮問題也成為新型態的精神疾病。
文章|如何與有情緒困擾的家人溝通?馬大元:「無知就是美德」(馬大元)

作者:馬大元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2.08.22

精神科醫師,臨床工作25年。天生亞斯特質,高中曾一度憂鬱,掌握調適技巧後逐漸開朗。之後考上陽明醫學系,並於醫師國考及高考拿下雙料狀元。95年成立公益組織「新竹市精神健康協會」,服務弱勢精障者及家屬。近年與太太林姿吟職能治療師一同發展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網紅醫師夫婦。身為四寶爸,以四個孩子為老師,不斷學習教養之道並分享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