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台灣自然環境被破壞的速度有增無減,紀錄片工作者柯金源坦言自己很焦急,他與「人劇團」總監蔡旻霓及藝...
當世界第一被打敗:拳后林郁婷選擇正視傷口,讓自己變得更強
拳擊好手林郁婷世界排名曾高居第一,卻在東京奧運爆冷落敗。如何把跌跤的眼淚轉化成養分?她用「痛點轉移法...
一天玩手遊9小時的都市小孩,到鄉下挖蛤蜊、種芭樂,學會珍惜每個「有感」的當下。
13歲的宏澧經常因為玩手遊跟家人起衝突,他希望到一個不管他的家庭寄宿幾天。參加《換個爸媽過幾天》社會...
「我明明知道要努力,但是又努力不起來!」一位手機成癮的國中生,找回自律的旅程
愛玩手遊的國中生小風鈴,天天被媽媽叨唸。「我想要去一個不會一直唸我的地方,不會管我玩手機、不會叫我去...
如何面對破碎的生命經驗?《捕鰻的人》凝視修補生命的過程
面對生命困境,人生該如何繼續?這是導演許哲嘉的中年提問,他在宜蘭海邊紀錄捕撈鰻苗的阿美族人過程中,獲...
反骨也不足以形容!七等生與他備受爭議的內在書寫
作家七等生以強烈的自我書寫、現實與幻想交融、長句型的寫作獨樹一格,他的著作《我愛黑眼珠》曾被評為五零...
「就算演傭人過場,也要百分百投入。」劉引商的演藝人生路
資深藝人劉引商於2022年9月14日辭世。在紀錄片《與引商阿姨對話》中,透過導演溫知儀的拜訪,觀眾得...
當喜憨兒成為老憨兒,雙老家庭的悲歌如何解?
金馬獎入圍紀錄片《寍》紀錄了喜憨兒Peter與母親的故事。Peter在35歲後生理急速老化,影響情緒...
如何開心玩電動?實況主蝦愛橘子建議:「先做好分內事,再安心玩。」
打電動引發親子衝突?實況主蝦愛橘子點出,其實孩子也不想抱著罪惡感與愧疚感打電動,親子如果可以商量出該完成的份內事,就有機會化解衝突。
「我希望把話語權還給殺馬特,讓他們講自己的故事。」
到中國沿海工廠討生活的農民工後代,發展出用誇張髮型抒發壓力的文化,被稱為「殺馬特」族群。殺馬特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