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

戰地新聞如何報導?公共媒體應與人民同立場、辦識敵方政治宣傳為優先

戰地新聞如何報導?公共媒體應與人民同立場、辦識敵方政治宣傳為優先

當母國受到敵國勢力侵犯時,記者在現場採訪時,要如何目睹母國人⺠受難又維持中立報導呢?此時的公正中立,又是誰的公正中立?身為台灣公共電視記者的我,看完拍攝烏克蘭公共電視台新聞人員的紀錄片《戰火報導者》後,我認為原則是,若台海衝突發生,報導口吻當以台灣立場播報,並以辦識敵方政治宣傳為優先。 烏克蘭公共廣播公司在地下室播報以躲避空襲。圖/《戰火報導者》 《戰火報導者》是一部描述烏克蘭公共廣播公司的記者們,如何在戰爭爆發時繼續堅守崗位,留在烏克蘭傳遞戰火下的故事。...
避免情緒化與去知性化,透過歷史脈絡重認識俄烏戰爭

避免情緒化與去知性化,透過歷史脈絡重認識俄烏戰爭

已超過一年半多的俄烏戰爭,仍被國內外許多主流媒體以侵略者/邪惡壞人(俄國)和受害者/無辜好人(烏克蘭)這樣的簡化、二分概念,為人們定義並強化對這場戰爭的理解方式。公視在「2023世界公視大展」(Best of INPUT)的「戰火浮生」單元裡,將選映兩部很有價值的關於俄烏戰爭的紀錄片,讓我們可以從一種無知的、情緒式的狀態中走出來,重新開始認識俄烏的衝突與戰爭的現實。 紀錄片《煙硝裡的烏東》(Between Earth and Sky: War)。圖/劇照 戰火中的記者:「我不想再拍更多孩童死亡的事件了」...
「邪惡的平庸」納粹劊子手重要證言出土:「大屠殺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邪惡的平庸」納粹劊子手重要證言出土:「大屠殺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阿道夫‧艾希曼(Otto Adolf Eichmann)是二戰時猶太人種族滅絕計畫的主要負責人,在耶路撒冷世紀大審判上,作家漢娜鄂蘭以「邪惡的平庸」一詞來描述艾希曼,認為他是典型的公務員,只是服從命令而已。但一份近期重見天日的錄音帶揭露艾希曼的真實樣貌,他在錄音帶中說,「我得誠實告訴你,如果我們殺了1030萬猶太人,我會很滿意地說『很好,我們消滅敵人了,我們完成任務了。』」 阿道夫‧艾希曼。圖/《魔鬼的自白》...
吉雷米:我的父親生於血腥的戰火中,但仍教導我用愛化解仇恨

吉雷米:我的父親生於血腥的戰火中,但仍教導我用愛化解仇恨

二戰期間,我的爺爺曾參加美國盟軍行動,在法國血戰納粹軍隊,戰爭結束後回到家鄉,卻又遇到阿爾及利亞內戰爆發,被迫舉家離鄉背井。爸爸在這樣萬人喪生的動亂環境下成長,但他仍然教導我們以德報怨,就像 《我的戰爭限動》中,受納粹迫害的主角爸爸一樣。 示意照片 我小時候,爸爸常常跟我們講爺爺的精彩故事。 大約兩百年前,我爸爸的祖先們就在阿爾及利亞定居,當時阿爾及利亞是法國的殖民地。1944年的夏天,爺爺認為不能讓瘋狂的希特勒大亂兩千年的法國歷史,他準備參加美國盟軍「龍騎兵」(Operation...
如何用故事和孩子討論戰爭?用生命經驗引共感,找尋動亂中的重要信念

如何用故事和孩子討論戰爭?用生命經驗引共感,找尋動亂中的重要信念

關於戰爭,我知道歷史脈絡、利益、價值和政治的算計,但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些看似無解的問題?和孩子討論戰爭,會不會反而讓孩子害怕無助、對未來感到悲觀?我的疑問跟困惑,在動畫《朵尼婭》中得到了部分解答。 小女孩朵尼婭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敘利亞內戰改變了她的世界。圖/《朵尼婭》 《朵尼婭》是一部迷你動畫影集,每集才八分鐘,總共六集,一開始看到這個篇幅,忍不住感到困惑:這麼簡短的作品,要如何把敘利亞的處境、敘利亞人民的處境、難民尋求庇護的過程以及對戰爭的反思甚至應對的方法講清楚,而且是用孩子能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