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致頴 | 6 月 13, 2023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發生車禍過失致死案件後,我曾經請弟弟當面叫我「殺人犯」,因為我想知道面對這件事情的我會有什麼反應。後來我也開始學習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更多遇到類似事件的人。 車禍之後,「死亡」這件事從過去的遙不可及,到現在如影隨形。 我是Baron,我曾經撞死一個人。 意外發生在6年前,當時的我是一名19歲的大學生。我記得那天天氣很好,我下課後準備開車回山下的宿舍,那是一條雙向單線道的道路。...
by 吳珮如 | 4 月 21, 2023 | #metoo, 了解我們的世界, 性別, 性別平權了嗎?, 政治
「生活上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都會把慰安婦阿嬤帶回過去,越想逃越發現逃不了。」同黨劇團邱安忱爬梳台韓慰安婦歷史,重現在舞台劇《燃燒的蝴蝶》中,希望用藝術對抗時間帶來的遺忘。 韓國多處設有慰安婦銅像「和平少女像」,以紀念戰爭的痕跡和暴力,此為首爾梨泰院的一處和平少女像。攝影/吳珮如 「當這些日本軍人在欺負她的時候,她看到自己像是變成一隻蝴蝶,她好想飛離窗戶、飛過海洋、飛回臺灣,飛到自己的家鄉,可是她沒有辦法……。」 舞台劇《燃燒的蝴蝶》,用偶戲、影戲重現慰安婦在南洋的夢靨,但蝴蝶破翅,真正回到家鄉的她們早已無法負傷飛行。...
by 藍雨楨 | 4 月 7, 2023 | 不可不知的中港台, 台灣角落觀察, 政治, 社會
關愛之家楊婕妤用「以工代賑」方式,提供失聯移工工作機會,又可以邊照顧小孩,卻造成違法聘僱的違法事實;有民眾在大湖公園划船被開罰,主張「公民不服從」拒繳罰款。如果為了達成公理正義的目標、進行非暴力的違法行為,會有哪些權衡的標準? 關愛之家的孩子。圖/公視主題之夜SHOW 如果是為了達成公理正義的目標,可以因此犯法嗎?...
by 張倬聞 | 3 月 31, 2023 | 人物, 人物特寫, 性別, 性別平權了嗎?
國中時期我的腦海突然有個聲音說:「我是個女孩子!」但我一直隱藏著,直到出社會後有次尾牙,同事拱我戴假髮穿旗袍,才正式開啟了我的女裝不歸路。老婆、小孩都知道我喜歡女裝,他們不支持也不反對,他們選擇包容與尊重。 哞哞醬。圖片提供/哞哞醬 我成為偽娘的契機要從國中說起:有一天我的腦海突然有個聲音說:「我是個女孩子」。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這個想法,當時我只把這件事告訴一個很要好的女生朋友,然而因為我的原生家庭比較保守,所以我選擇把內心的小女孩隱藏起來。...
by 宋家瑜 | 3 月 17, 2023 | 了解我們的世界, 從紀錄片出發, 性別, 性別平權了嗎?, 政治, 社會, 觀點, 過勞怎麼辦
當照顧兒童、病患、老人的「照顧服務員」工作成為職業,薪水卻無法提高,因為這些工作原本多由女性肩負,且常是免費利用。一位法國議員主張為照顧服務員爭取正常工時、最低薪資與培訓制度,但法案沒有通過,眾多勞工仍身處不平等的工作條件之下。 照顧服務員的本質是服務人,喜歡與人相處是非常重要的特質。(圖/《姊姊妹妹戰起來》) 法蘭斯瓦魯芳(François Ruffin)是法國左派法蘭西不屈黨的議員,在國會辦公室工作時,他發現這裡的清潔員薪水非常低。...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