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如何關心政治?台大生李承璦:先從能不被議題風向支配開始

我是李承璦,就讀台大歷史系一年級,對我來說理解政治其實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有些同學喜歡熬夜追劇、花錢追星一樣。我認為唯有不斷的學習、去吸收和聆聽,才能不被情緒與議題風向盲目支配。如果問18歲的我,為什麼關心政治?我想是因為,這就是我誠懇面對自己所深愛土地的方式。

李承璦高中參與《今周刊》 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向總統提問。圖/李承璦提供
李承璦高中參與《今周刊》 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論壇向總統提問。圖/李承璦提供

「憑什麼他們可以這樣做?」「為什麼我的同學們都不知道這些事?」

我第一次真正自主的產生意識,想要更靠近政治、更了解自己所生所長的土地的瞬間,其實來的很早,那是在2014年的春天,太陽花學運爆發的時候,還在讀小學中年級的我總是困惑又憤怒。因為所知太少,以至於在我聽到同學說:「蛤?太陽花學運是什麼?」時,只有高漲的情緒,卻無法組織出完整的言語來描繪我心中的憤慨,無法清楚的講解事件的來龍去脈,甚至進一步分析「為什麼不合理」、「為什麼人民起身反抗」。

我才發覺,我的憤怒有一大部分指向自己,我恨自己無法釐清滿腔怒火從何而來,也自覺懂得不夠多。我知道我得不斷的學習、我得開展我的心胸去吸收和聆聽,然後我才能不只是被情緒支配、才能無愧於心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李承璦小學中年級參加330反服貿遊行。圖/李承璦提供
李承璦小學中年級參加330反服貿遊行。圖/李承璦提供

理解政治從日常做起,透過聽廣播與參訪學習歷史

不過說到底,理解政治對我來說其實就是日常的一部分,不是為了做為研究者或倡議者,而就像是大家會情不自禁的熬夜追劇、花錢追星一樣;因為熱愛人群,再加上政治是從「我」到「我們」的第一份衝動,很骯髒又很迷人,是身處在這個世界上,開始思考群體的第一步。

所以為了追求如煙火般爆炸的思考和喜悅,我在通勤時間點開《法客電台》、《The Real Story》等等節目,搖搖晃晃的公車上,駐港記者講述中國打壓異音的手段、原住民同學分享與課綱和政策息息相關的求學心得、政治犯前輩們陳述著過去受到監視與壓迫的經歷,而我的手緊緊掐著黑色制服裙,遙望著這座島嶼的過去、立足於現在,並懷想著未來。

我也在課餘時間到二二八紀念館,聽研究臺灣史的昱齊老師講述美國臺獨運動發展史;到景美人權園區,跟著導覽員詩茜姊姊回到陽光被畫上格子的時空中,思考曾任美麗島雜誌主編的陳忠信前輩口中「這可能需要一兩代來努力」的堅定和坦然;到共生音樂節,想像著裝咖人樂團唱的《林秀媚》中,槍響之後,被留下來的人該如何繼續生活。每多了解一個故事、多看到一張老照片,和臺灣越來越靠近的欣喜之情總讓我像著了魔般的繼續在這條路上翻滾前行。

李承璦於中山女高校內舉辦公投公聽會。圖/李承璦提供
李承璦於中山女高校內舉辦公投公聽會。圖/李承璦提供

舉辦校園公聽會讓思想碰撞,置身事外與嘲弄政治並非有效解法

在學習的同時,我也渴望號召更多夥伴一起關心所處的社會,因此在高中時,我和朋友們以中山思潮(中山女高校內異議性社團)的名義,將各式議題帶進校園中,舉辦公投公聽會、反送中週年短講,帶著滿滿的好奇心和不同的想法碰撞。

而在這些珍貴的對話空間中,我也觀察到年輕人並非不關心政治,而是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宇宙,裡面有家庭、有夢想、有課業、有愛人。若幸運的能有一點點時間分出來給廣袤的世界,那一定首先是先被「有情」的事物吸引了。「有情」可能是困窘、感動、幸福、憤怒、哀愁、溫馨,任何有強烈情緒張力訊息,就能夠迅速爬上大家社群版面。所以許多同學眼睛可見的總是政治新聞特別荒誕的那一面,以至於他們大多選擇用置身事外或調笑嘲弄的態度,來面對令人失望的政治生態。

我認為,我們不該把政治想像成過於汙穢或神聖的存在,因為它不只存在立法院的豬內臟中;不只存在決定國家走向的統獨議題中;它更是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其實身邊的同學們常常在「聊」的話題,包括在新課綱制度下申請大學的煩惱、《八尺門的辯護人》中無法為自己發聲的漁工、熱食部滷味區缺貨的滷蛋,都與政治習習相關,但是否能將話題往更高層次推展,並深入討論議題背後的脈絡,則需要更多有志之士在日常中展開行動。

李承璦與基金會夥伴們籌備人權辦桌。圖/李承璦提供
李承璦與基金會夥伴們籌備人權辦桌。圖/李承璦提供

高中公民課讓思想啟蒙,參與節目與政治人物對談

「你們知道這禮拜的經濟艙之亂嗎?」公民老師走進教室拋出了一個大問號,同時開始在黑板上畫出了飛機座位的配置圖。這是我高中三年的公民課一貫的開場白,老師在翻開課本之前,花時間和我們討論時事,並提問讓同學們發表意見。這些難能可貴的時光,給了我足夠的空間暢談與思考,偶爾也像為我多開了一扇窗,讓我得以了解不予自己相左之立場的脈絡。

而走出高中校園後,在升大學的這個暑假,我參與了公視新企劃的節目《哈囉!你給問嗎?》的錄製,面對面的與臺灣的政治人物交流,偶爾欣慰還有好多有理想抱負的青年在為這個國家打拼;偶爾感嘆政治家們爐火純青的避重就輕技巧。此外,我也成為了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的志工,藉由實際參與和籌辦「人權辦桌&市集」等活動,期待能開啟溫暖的對話空間並創造互動。

李承璦參與公視節目《哈囉!你給問嗎?》,擔任最萌提問團。圖/節目劇照
李承璦參與公視節目《哈囉!你給問嗎?》,擔任最萌提問團。圖/節目劇照

在理解政治的這條路上,我時刻感受到自己是幸運的。在我穿著制服慌慌張張地從學校趕到活動場地時,總有前輩熱絡的關心我,並用厚實的手掌拍拍我的肩,「謝謝你來啊,年輕人」。

如果問18歲的我,為什麼關心政治?

我想,因為這是我誠懇面對自己所深愛土地的方式。

【延伸推薦】

節目|《哈囉!你給問嗎?》:一個新形態討論政治的節目,我們不要「炎上」,只是想正向溝通、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一起來關心、並參與公共事務,重建一個良性循環的政治環境。
文章|為流浪漢寫陳情書、看國際新聞認識政治人物,親子政治教育從生活做起
文章|台灣的立委職權有哪些?監督政府、打架、密談「喬事情」?

作者:李承璦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2023.11.06

李承璦

李承璦,可以在禮拜一笑出薩摩耶臉的苦中作樂大師。

最近的夢想是想要連續墊牆五十顆,成為值得依靠的隊友;一直以來的夢想是希望我們美麗又自由國家可以堂堂正正的以國家的姿態立足於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