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林良哲 | 5 月 29, 2023 | 台灣史上的人事物, 從戲劇看台灣史, 歷史
《安平追想曲》在1950年代問世,由陳達儒作詞、許石作曲,《安平追想曲》的橫空出世,帶給當時生活在小島上的人們,一份異國情懷的想像。《安平追想曲》與後續台語電影《回來安平港》皆邀請知名歌仔戲演員楊麗花擔任女主角,也引起金曲金片的熱潮。 1969年由楊麗花主演的新劇唱片《人情悲劇金唱片:安平追想曲》以及1970年發行的《安平追想曲續集:回來安平港》唱片封面。圖片提供/林良哲...
by 小茵 | 5 月 26, 2023 | 台灣角落觀察, 如何撕掉標籤?, 戲劇與人生, 社會, 觀點
媽媽會跟不同的男性往來,她對自己的工作避而不談,那個龍蛇雜處的底層社會,也是我不想面對的世界。我跟《那天,我媽偷了老師的車》片中主角有類似成長背景,但主角很早就看透,其實作為女兒,我們終該厭惡的不是母親、不是自己,而是這個社會的虛假與矯情。 小春(左)與以性愛電話賺錢的媽媽。圖/《那天,我媽偷了老師的車》 約莫在小學三、四年級,我住進了外婆家生活,母親偶爾會來外婆家看我。在一個偶然下,我看見了一紙離婚協議書,發現父母離婚了。母親從某個時候開始在酒店工作。生活日夜顛倒的母親,似乎會與不同的男性友人往來,這些叔叔們,有些有家人小孩。...
by 簡苑玲 | 5 月 25, 2023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萍水相逢的人聽聞我因為八仙塵燃受傷,總會問「你們賠償金拿多少?」但對我來說,傷痛無法被秤斤論兩地估價。就如同近期台中捷運工安意外、台南路口車禍等事件,所有的傷痛,尤其是人為的創傷,都無法被估價,也無法因賠償而得到療癒。 八仙傷者正在復健練習拿起物品。圖/《夢迴樂園》...
by 江婉琦 | 5 月 23, 2023 | 人物, 台灣史上的人事物, 文化, 歷史, 藝文, 藝文人物
黃娟生於日治時期,1960年代活躍於台灣文壇,《楊梅三部曲》是她的代表作,也被譽為台灣第一部女性書寫的大河小說。它跨越了三個世代,寫主角幸子從小時候日治時期的童年,到她出國、台灣兩千年政黨輪替,是台灣歷史的縮影。 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現在閉起眼睛,想像你是從嘉應州度過險惡的黑水溝,來台灣尋求新天地的一個客家人,你們沿著S溪往上游走,走了很久,正因累極而想休息時,眼前突然出現了滿山滿谷的野生楊梅。」—《楊梅三部曲》。...
by 温佳琦 | 5 月 19, 2023 | 人物, 人物特寫
白俊育是茶廠第五代經營者,孩提時看著家中長輩製茶的忙碌影象,便立志不接家業;退伍後,原本打定主意,邊找工作邊在家幫忙,意外做出人生的轉折。從25歲的「休閒農夫」到35歲的「專業農夫」,憑著踏實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個性,用雙手揉捻出有如藝術品般的茶葉,也因著茶葉揉合了一家人的情感。 製茶人 白俊育走在自家茶園。圖/邱瑞清 攝 「從小我就下定決心,不要回來製茶,沒想到退伍後,我就回來了。」...
by 江婉琦 | 5 月 18, 2023 | 人物, 藝文, 藝文人物, 藝術
王墨林是台灣小劇場運動的先驅人物,他長期探索身體與社會文化、政治威權與歷史的脈絡,他引介的《怒吼吧 花崗》是台灣戲劇史上第一次「報告劇」的演出;他策畫的《拾月》更是解嚴後重要的小劇場展演。 王墨林(右)。圖/《如夢之行走 王墨林》 王墨林有個座右銘:「劍在、江湖在、我人就在。」他說恁爸沒咧驚,沒咧驚,外在的世界翻騰成什麼規格化的樣子,恁爸不怕那些。 王墨林服役十年看清權力關係,赴日留學認識「身體論」...
by 蘭妮小姐 | 5 月 17, 2023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追劇學教養, 開學症候群
韓劇《浪漫速成班》雖然定位為愛情喜劇,但粉紅泡泡的背後卻反映出南韓沉重的升學壓力,有些孩子從國小就開始上高中先修班,搶人氣補習班的位置比搶演唱會門票還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成為跨國界的家長共通語言。 韓劇《浪漫速成班》劇照。圖/TVN官網 今年第一季在Netflix霸榜多時的韓劇《浪漫速成班》,劇情講述一名小菜專賣店老闆,為了幫女兒報名人氣補習班,意外和一名補教名師墜入愛河。這齣愛情喜劇雖然充滿粉紅泡泡,仍有相當篇幅反映出南韓升學壓力,以及南韓家長教養子女的態度。 南韓補習風氣盛行,升學就是戰爭...
by 余浩瑋 | 5 月 15, 2023 | 人物,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文化, 藝文, 藝文人物, 開學症候群
高中時叛逆衝動的我,多次惡意違反校規被退學、流浪街頭,所幸接觸到青少年劇團,從表演藝術中找到存在與快樂的動力,到現在持續推廣戲劇教育。就像《龔囝》電影中的主角,我有想完成的事情而努力嘗試,只要能找到興趣與目標,青春就不會只有迷惘。 圖/《龔囝》 看完《龔囝》的那個晚上,我想起了好久好久都沒有回想起的一段回憶。 高中的我讀的是藝術學校,但因為叛逆衝動、多次惡意違反校規、頂撞師長而被學校退學,流浪街頭一段時間。《龔囝》裡的阿樂和嚴允,在表演之後有沒有被懲處,我們沒有機會知道,但掉出體制之外的我,卻很幸運的被劇場給接住。...
by 大姚Da yao | 5 月 12, 2023 | 人物, 關於生命的故事
當碰到人生重大難關的時候,也許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是我」,然而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圖文創作者大姚經歷另一半離世後逐漸理解,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屬於自己的安排,沒有一段過去是白走的,當走不下去的時候,請試著告訴自己:「今天能好好活著,已經很棒了。」 確診的那一天,我們的世界崩塌了。圖/大姚提供 「如果有一天,你所想像的幸褔人生,在一瞬間打碎了,要如何繼續走下去?」小時候我對自己的人生,一直都又一個未來藍圖,我想要建立一個家庭,然後和相愛的老公共度餘生。從來不曾想過,我會這麼早就面臨了生老病死的課題。...
by Naomi | 5 月 10, 2023 | 台灣角落觀察, 從紀錄片出發, 社會, 觀點
情慾議題該如何有效與外界溝通並被理解?我想和平開啟對話的其中一種方式,是被看見並引起討論。沒有預設腳本的《布洛卡區》平實地記錄了矽膠娃娃產業的樣貌,或許正是開啟理性討論情慾議題的機會。 圖/《布洛卡區》 布洛卡區,主宰話語產生的腦區,一旦受損,人們將無法完整的把訊息輸出;一如情慾的存在,常常找不到合適的出口,只能在你我生活中片段的被傳遞著。...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