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廖泊喬 | 5 月 19, 2025 | 教育, 追劇學教養
《混沌少年時》最珍貴的啟示是:每個「問題行為」背後,都有一連串未被聽見的對話需求。主角傑米需要的不是被貼上「偏差少年」的標籤,而是一個能幫助他區分「獲得父親認同」與「符合陽剛期待」的對話空間。這樣的對話不需要戲劇性的轉變,而是藏在日常的互動當中,當孩子被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性別標籤困住時,引導他們看見自己的特質。 《混沌少年時》從一樁兇殺案出發探討青少年議題。圖/Netflix...
by 藍雨楨 | 5 月 15, 2025 | 台灣史上的人事物, 歷史
5月15日是台灣「全國兒童安全日」,源自1992年一場震驚社會的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當時,一輛載著幼稚園師生出遊的遊覽車,因安全設備的改裝不當與人為疏失,在行駛途中突然起火。事故共造成20名兒童與3位大人喪生,引發社會震怒與媒體高度關注,燒出台灣公共交通安全長期以來的制度性缺失,成為台灣社會難以抹滅的傷痕,也揭開了兒童交通安全議題長期失守的現實。 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是台灣社會難以抹滅的傷痕,也促成後續修法。《公視新聞》...
by 唐墨 | 5 月 14, 2025 | 台灣史上的人事物, 歷史
許多孩子從小被教育「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能吃」,但如果是巷口鄰居阿姨給的糖果可以吃嗎?台灣曾在1985年發生隨機連續殺人案,兇手是一個普通三口之家的母親陳高連葉,他育有一子,但因為切除子宮後無法再生育、導致家庭不睦,忌妒他人家庭幸福,於是將劇毒氰酸鉀包入糖果中,毒殺鄰近學童造成七死二傷。在她不能生育的十幾年間遭遇那些精神打擊?隨著她在1989年伏法,早已無法釐清。 中央日報1986年9月30日報導。圖片來源/中央日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by 文蔚然 | 5 月 12, 2025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偶像團體林立,越來越多青少年成為「追星人」,有人因此充滿學習動力,學語言、唱歌、跳舞,往表演之路邁進;也有人表示親子溝通出問題,父母只會一味阻擋、不願理解孩子追求的事物。《少年願望事務所》主持人鄧惠文點出,產生衝突的源頭可能是進入青春期後,親子不再緊密地互相理解;若孩子喜歡追星,反而可以看成是重塑親子關係的新的切入點。 當孩子成為「追星人」,家長該如何應對? 美國人類學者特拉尼(Jamie...
by 王思涵 | 5 月 9, 2025 | 教育, 追劇學教養
或許你曾遇過這種「年輕父親」,與青春期女兒外表看似兄妹,眼神中夾帶著天真與絕望的「大男孩」,生活捉襟見肘,卻仍執著要對家人大方。《日麗》11歲的女孩正在摸索成為女人,她的父親也正在摸索著如何當個父親。作為心理師,經常聽到類似的故事:要在心理上強迫自己成熟,去看顧生命中的大人,忽略因此而感到孤獨的自己。 《日麗》從青春期女兒與爸爸的度假之旅中描繪出親子關係。圖/《日麗》 編按:本文討論涉及《日麗》劇情,請斟酌閱讀。...
by 文蔚然 | 5 月 8, 2025 | 不可不知的中港台, 人物, 歷史, 藝文人物
「有句話說,紀實攝影會說話,時間越久,話越多。」從事攝影工作三十多年,謝三泰不只是攝影師,更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人,在他的鏡頭下,時間被攝影定格,畫面中的人、事、物和土地,娓娓道著動人的故事,一直傳達給未來的人們。 攝影家謝三泰。圖/《深淵的回望》...
by 文蔚然 | 5 月 6, 2025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幸福,一定要擁有很多嗎?在崇尚功成名就的亞洲社會,有人選擇在低慾望中,找到安穩的生活。阿維一家三口住在新北金山、一間幾乎沒有任何擺飾的房子。阿維在陶瓷工廠上班,太太阿暶經營手工肥皂品牌,家庭收入在中低標準邊緣的他們,存款常常低於5萬元,但他們卻過得比許多人都滿足。 阿維(右)與阿暶不希望過度追求金錢、導致影響生活。圖/《誰來晚餐》 36歲的阿維,高中時父母離婚,因為家裡經濟狀況不佳,他差點無法參加高中畢業旅行,幸好老師和同學幫忙湊錢,他才如願成行,高中畢業後,他開始負擔自己的生活費,和父母的關係漸行漸遠。...
by 公視數位內容部 | 4 月 30, 2025 | 人物,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關於生命的故事
舞蹈家吳文翠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超過30年,近年負責揹著GPS發射器,為行蹤無法預定的媽祖鑾轎定位,為信徒香客們指路,進香往返四百多公里的路途上,沿途的住家與香客們有默契地互相照顧扶持與結緣。年復一年,媽祖帶來的精神力量,陪伴吳文翠度過人生低潮時期,「每一年得到的能量,可以夠一年份的用。」 白沙屯媽祖被稱為粉紅超跑,每年進香都盛況空前。圖/《文翠回家》 「不是說我求祂(媽祖),我就會變得好過,不是。單只是你努力地往前走的同時,你知道有人(媽祖)在愛護著你,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劇場工作者、舞蹈家吳文翠說。...
by 吳敏欣 | 4 月 29, 2025 | 人物, 棒球, 運動, 運動人物
當效力美國職棒大聯盟奧克蘭運動家的沙子宸,成為臺灣第一個社區棒球出身,獲得美職球團青睞踏上旅外生涯起,無數個有類似背景的棒球男孩,心中的夢想之燈跟著被點亮,壽山高中王牌投手吳祉恩就是其中之一,他自己也沒想到,僅僅三年的科班訓練,就能擠身同屆頂尖投手,被國內、外球探的雷達鎖定,完全符合他口中「起步雖慢但是能彎道超車」的自我形容。 壽山高中投手吳祉恩實力備受肯定,已被國內外球探鎖定。圖片攝影/吳敏欣...
by 劉凱莉 | 4 月 28, 2025 | 台灣史上的人事物, 歷史
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以報導文學搭配紀實攝影,彰顯對社會底層與邊緣者的生活寫實,如「內湖垃圾山上的小世界」、「幫你們蓋那個新動物園的時候」、「龍發堂」系列,揭露社會的陰暗。攝影工作者何經泰、謝三泰、蔡明德、鍾俊陞、侯聰慧、廖嘉展、顏新珠,以及從事影像創作的許震唐,都用影像見證台灣發展過程。 《人間》雜誌聚焦社會議題與弱勢族群。圖/《深淵的回望》...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