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現場,有時候會聽到孩子們討論自己是不是撿來的?自己是不是多餘的?尤其因為常常跟父母起衝突,甚至會懷疑父母是不是不再愛我?這樣的聲音偶而會出現在國小高年級的心裡,因為這階段的孩子,需要面對自己身體、心理及情緒的變化,而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如果沒有跟著調整,在青少年階段的親子關係中,往往會是很緊張的狀態,彼此都容易在憤怒、後悔中糾結,然後將彼此的距離越推越遠。
相信很多父母都為了孩子不肯放下手機而煩惱,也常常苦惱搞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為什麼無法跟青少年好好進行親子對話呢?為何孩子會趁父母晚上睡著還偷偷起床玩手機?為何孩子花那麼多時間在手機上,卻不肯花時間在功課上?為何每次孩子回答的口氣都很不好?有好多好多的為什麼充斥在家有青少年的父母身上,青少年時期真的是洪水猛獸的蠻荒時代嗎?
公視《換個爸媽過幾天》節目中,真實呈現青少年父母在親子間的矛盾與無奈,也能看到彼此之間的拉扯,後來透過交換父母過幾天的實驗,也讓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更有想法,再透過節目中專業醫師的講解,也讓青少年及父母放下彼此心中的糾結。
關心被當嘮叨、提醒被嫌囉嗦,原來都是大腦的錯
家長常常想不懂,為何青少年像隻刺蝟一樣,一個暑假過後,好像孩子被附了身一樣,情緒來得急又快,父母的提醒往往被孩子用頂嘴的方式回應,讓家長滿頭問號:這到底怎麼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青少年的年齡定義是10~19歲,此時青少年的大腦正在經歷第二階段的大腦發展,也就是第二個關鍵期。這個階段青少年大腦的邊緣系統已經逐漸發展成熟,所以,青少年的情緒來的又急又快並且多愁善感,同時往往覺得全世界的眼光都在看著自己,於是開始花比較多的時間在打扮上,男生會梳著帥氣的髮型,女生則對穿著搭配有更多的堅持,這些迷之行為看在父母的眼裡,往往被歸類為浪費時間,因此當父母要孩子多花點時間在課業時,孩子的杏仁核馬上被激發,於是開始頂嘴、口氣不好,父母也感到很無奈,心想為何孩子這麼容易生氣?
負責控制情緒、理性判斷的前額葉皮層(上層腦)大約要到25歲才會逐漸成熟,而讓情緒衝動、脾氣暴躁及重視社交的邊緣系統(下層腦)卻在青少年時期更加強化,這就是為何青少年容易因為父母的一句話而感到煩躁並頂嘴的原因,他們對於理性控制的能力還比較弱,所以,青少年不是故意脾氣衝動,而是身不由己。
以愛之名連結上下腦,避免命令句和只關注成績
父母要如何避免親子之間不必要的衝突?其實,就是喚醒青少年的上層腦,並讓上層腦的理性來控制下層腦的衝動,這樣就能讓父母跟孩子間的衝突降至最低,當衝突次數降低後,青少年也不會累積太多對父母的愧疚感,而讓下次的衝突更加火爆。
如何喚醒上層腦,郭子老師提供幾個方法:
1、改變說話的方式與節奏
盡量避免用命令式的口氣來跟青少年說話,而是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問題,並且自己做主。例如:當孩子作業還沒寫,卻沉溺在手機世界,父母可以先用關懷的口氣,並且用語氣較緩慢的速度詢問:今天功課多嗎?預計用多少時間完成作業呢?此時,孩子的上層腦就有機會被啟動而開始理性思考,至少也不會覺得父母太囉嗦而產生言語衝突,而用較緩慢的語速進行詢問,也比較不會刺激到青少年的下層腦,而讓青少年感到不耐煩。
2、關心孩子的身心狀態而不是只關心成績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課業壓力是比較大的,父母往往也會因為孩子的成績表現而神經緊繃,此時,父母更應該從關心孩子的整體狀態出發,而不是以成績表現做為談話的開端,因為成績會誘發孩子下層腦的啟動,下層腦是負責生存機制,一旦感受到被威脅,就會馬上被激發而做出反擊、逃跑的行為。同時,聚焦於關心孩子的生活,也能藉此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會讓孩子較願意接近父母。若孩子的情緒穩定,課業上也能有更好的表現,孩子也會願意跟父母分享生活點滴,父母也可以進入孩子的世界。
3、愛要說出口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對於情感的變化是敏感而脆弱的,請父母多跟孩子說:我很愛你,這樣散發正能量的表達,能讓孩子感到溫暖而不孤單,同時也能讓孩子的情緒保持穩定,何樂而不為呢?
一個孩子的外顯行為,其實就代表一個家庭結構、夫妻關係及親子相處模式,這實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要調整孩子的行為,通常需要調整整個家庭系統,每天看著孩子成長與改變,這就是從事教育行業的迷人之處!
【延伸推薦】
節目|《換個爸媽過幾天》:一項社會實驗,探索自己並找到親子衝突的解方。
節目|《Lazy MAMA_媽媽不想努力了》:耍廢合理,拒絕說教!我們不是Lady MaMa,是Lazy MaMa!教養路上挫折重重,不想努力的你遇到哪些難題?如何才能輕鬆優雅教小孩?
文章|當孩子迷上地獄梗與短影音?運動、靜坐與閱讀有效降低數位焦慮
文章|蘿蔔刀?科目三?媽媽不懂孩子在流行什麼沒關係,讓孩子有表現機會講給你聽
文章|女孩為手機不惜與媽媽互槓,母女心疼彼此的感受卻說不出口
文章|漫畫少女揮別負面批判,突破框架的勇氣來自一句簡單的支持
作者:郭子老師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7.11
逢甲大學會計系學士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肄業
西亞特美語創辦人
親密之旅初階帶領人
艾爾協會專任講師
享家親職團體講師
郭子老師早期是從事金融業,在會計師事務所及證券公司都有歷練,但由於熱愛孩子,並對教育有熱忱,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熟悉的金融業,投入教育行業。
為了更了解孩子們不同階段的發展,郭子老師積極進修,除取得保母執照外,也考取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在職碩士班,在碩士班的研讀過程中,對於兒童發展、婚姻關係越研究越有興趣,於是創辦西亞特美語,來實現心中想要的教育環境。
一個孩子的外顯行為,其實就代表一個家庭結構、夫妻關係及親子相處模式,這實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要調整孩子的行為,通常需要調整整個家庭系統,每天看著孩子成長與改變,這就是從事教育行業的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