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三部曲》是生命故事,也是台灣歷史縮影

黃娟生於日治時期,1960年代活躍於台灣文壇,《楊梅三部曲》是她的代表作,也被譽為台灣第一部女性書寫的大河小說。它跨越了三個世代,寫主角幸子從小時候日治時期的童年,到她出國、台灣兩千年政黨輪替,是台灣歷史的縮影。

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現在閉起眼睛,想像你是從嘉應州度過險惡的黑水溝,來台灣尋求新天地的一個客家人,你們沿著S溪往上游走,走了很久,正因累極而想休息時,眼前突然出現了滿山滿谷的野生楊梅。」—《楊梅三部曲》。

楊梅,古名楊梅壢,1708年客家人開始來到這裡找尋生活的新天地。出生於桃園楊梅的黃娟,以自身的生命經驗為題,64歲開始寫作《楊梅三部曲》。她創造了一位主角幸子,而幸子其實就是黃娟生命的縮影。

《楊梅三部曲》。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戰爭下的童年生活,刻畫一部曲歷史的腳印

黃娟很喜歡楊梅,她說小時候楊梅不大,街區就只有兩排房子。黃娟在楊梅的家離國民學校很近,她放學後喜歡回到學校玩,因為平時上學的時候,很多學生搶著玩,她們搶不到,「放學後去學校玩,就感到很滿意。」

真理大學台文系戴華萱副教授說,黃娟從女性視角去創作《楊梅三部曲》這樣一部大河小說的時候,讀者看到真正戰爭時,一般大多數人的生活。例如在這裡躲空難,然後去種菜、沒飯吃的生活。

日治時期,楊梅老街早晨,庄民總要跳早操。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黃娟小學四年級,學校經常有躲警報的訓練,警報響時,她記得兩雙手各有功用,拇指堵住耳朵、四指矇著眼睛。躲警報的日子,楊梅市區不再安全,她們疏散到楊梅鄉村的二重溪。她記得到二重溪時看到的第一景色,是母鴨帶著小鴨在那裡漫步,她很喜歡。這些都被黃娟寫入楊梅三部曲裡,過往記憶成為小說場景。

搬到鄉村後,母親帶著幾個小孩,黃娟和姐妹總要幫忙母親。黃娟是家中二姐,要負責把衣服帶到溪邊洗。黃娟回憶到,三妹黃惠信那時外向,跟附近的男孩子玩得很好,經常帶她抓魚,所以三妹常帶抓到的魚回來,就像古代打獵的男人一樣,「我們女的在主內,她是男的在外面打獵,然後把戰利品帶回來給我們。」

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楊梅的回善寺也是小說的一個場景。黃娟說,那個時候日本的騎兵隊駐在回善寺,回善寺裡面,有一個日本的士兵跟黃娟相識。他們聊了很久,士兵對著黃娟開始唱日本軍歌。那時日本軍歌非常流行,黃娟能理解這些大時代的小人物,日本兵唱軍歌的時候,她表示她的意見、也同情他。

「幸子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找了一塊舒服的岩石坐下,面對綠海之中,點綴著紅色果實的楊梅林,大唱她的軍歌。起初她覺得很痛快,精神也飽滿得很,可是慢慢她發覺聽似雄壯的歌詞裡,都隱含著傷感。那種預知死亡,卻不得不壯烈成仁的無奈。」—《楊梅三部曲》。

靈感來自生活,從女性到異鄉人都是寫作題材

黃娟的作品取材自生活,她從28歲開始寫作,「我開始寫作的時候,已經有自己相當的思想,對台灣的社會情況也有相當的認識。」她也寫女人的命運、婦女問題、愛情問題,是一種刻畫時代、代表台灣那時的社會。

60年代社會對於女性的共向,有諸多的壓力與期待,因此黃娟作品中會出現描繪相親,以及應該服膺媒妁之言或是自由戀愛的討論。文學評論家許素蘭說,黃娟身為戰後第二代女作家,並非遠離紅塵不食人間煙火,反而能以女性溫柔的觀點,深刻描寫出社會問題,並且探討關於傳統與現代價值觀的種種衝突。

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1968年黃娟旅居美國,開始寫台灣人在美國的生活。因為族群不同,被歧視、升遷不容易,黃娟看到台灣人跟台灣人之間互相歧視的現況,她在寫作裡把真實的人性給描摹出來。

「當陳世華的老板,進入他的房間時,他還站在那個小窗口,有點迷失地想,自己日常起居的家,離開自己的故鄉,是多麽地遙遠,而他每天所做所為,與他故鄉的人民,是多麼地不同,但是不知幸還是不幸,離開故鄉雖然遠,遇見自己的同胞並不難,雖然其中一些同鄉,怎麼也不能說是友善的。」〈相輕〉—黃娟。

黃娟(左三)與在美國的家人合照。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黃娟(左三)與在美國的家人合照。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文學評論家許素蘭說,過去談到留學生文學,在六、七〇年代,作家會強調二度漂流的過程,台灣不是母土,他們漂流到海外去,再度成為一個在異鄉漂流失根的人。但黃娟的台美文學,其實是一種融入當地的生活表現,還有一個重點是她會關懷母土,因為台灣是她的故土、是她紮根的地方。

台美文學具批判性,打造戒嚴時期二部曲寒蟬

黃娟除了寫她在美國的生活外,也寫台灣。文學評論彭瑞金說,黃娟到了美國以後,作品多了一點批判,她從美麗島事件寫到陳文成,透過這樣的政治事件,有距離的觀察試圖去反省檢討,當年是戒嚴的年代,這樣的文學非常稀有。

黃娟在美國的作品,經常寄給1964年出版的《台灣文藝》。黃娟說,《台灣文藝》的創辦人吳濁流先生當年不怕,只要他們有稿子給他,什麼文章吳濁流先生都敢登。

即便著有七篇長篇小說、十部短篇小說集、兩部散文集,但黃娟後來仍在台灣文壇上消失了好一段時間。「我的黑名單不是在警備總部,我的黑名單是上了幾個大報的編輯,我的文章消失了很久,很多人就不認識我。」

黃娟說,《楊梅三部曲》的第二部故事中,這個階段的台灣人,日子過得像寒蟬一樣。「就是你不敢吭、不敢叫,那是從日本戰敗開始,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台灣人過的日子。」

三部曲落土蕃薯,平民視角書寫台灣百年歷史

黃娟在《楊梅三部曲》中創造了一位主角幸子,幸子其實就是黃娟生命的縮影。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黃娟在《楊梅三部曲》中創造了一位主角幸子,幸子其實就是黃娟生命的縮影。圖/《文化容顏:楊梅三部曲 黃娟》

《楊梅三部曲》的第三部「落土蕃薯」,從主角赴美僑居寫到政黨輪替,是一部有系統的台灣現代史。《台灣文藝》主編傅銀樵評論,小說家或詩人很少涉及到政治,都有一種自我警總的心態,但台灣政治的三個階段,從日治時代到國民黨時代,再到有反對運動的年代,剛好黃娟通通都經歷過,不管是二二八或白色恐怖等事件,也幾乎全寫進她的作品中了。

文學評論家許素蘭說,黃娟從1961年開始寫,她的作品從當時到現在,都是保持著一個社會參與的熱忱。她透過一個作家細膩的觀察,跟她社會參與的心。在不同作品裡面,她可能只有題材的變化,但是她的一個寫作的初心,是沒有變的。

「《楊梅三部曲》呈現台灣歷史上變動最大的一個時代,我是想說,要把台灣歷史重現出來。這個是要寫小民的故事,看說一般的平民是怎麼過的,我經歷的、我看到的台灣的歷史,一百年的歷史。」黃娟這麼說著。

【延伸推薦】
紀錄片|文化容顏:第21屆國藝獎得獎者紀錄片《楊梅三部曲 黃娟》:小說家黃娟是戰後第二代少數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成長歷程,就是台灣的歷史縮影。

文字整理:江婉琦
責任編輯:陳珊珊、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5.23

台南關廟人,本人很內向,但內心卻很厚話,所以寫作,平衡看來冷冷靜靜的自己。興趣是在台北夜裡的河堤騎腳踏車。喜歡東南亞議題,曾服務於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移民工文學獎,現為《Mingalar Par緬甸街》刊物採訪撰寫與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