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王海玲也曾跟楊麗花學藝,豫劇王子劉建華23歲才入行

臺灣豫劇團的當家小生劉建華,是豫劇皇后王海玲的大女兒,從小在劇團長大,耳濡目染下也想學戲,但媽媽怕女兒吃苦堅決反對,甚至向祖師爺祈願女兒不要考上藝術學院。直到23歲那年,才在楊麗花的栽培下入行,輾轉傳承母親的豫劇衣缽。對劉建華來說,豫劇是父親、歌仔戲是情人,而對戲的熱愛,從8歲開始就始終如一。

《臺灣豫劇團》豫劇皇后王海玲(中)與女兒劉建華(左)、劉建幗(右)。圖/劉建華 提供

從小,劇團就是她和妹妹的遊樂場,劉建華自稱是「在劇團玩大的小孩」,媽媽是知名的「豫劇皇后」王海玲,幾乎可說是「臺灣豫劇」的代名詞。每當媽媽教學生,兩個稚齡女兒就在旁邊偷師,偶爾還會上台客串,台上優美的燈光、觀眾熱烈的掌聲,讓劉建華很享受在舞台上的感覺。

八歲時,劉建華在劇團(當時為飛馬豫劇隊)叔伯輩的鼓勵下,悄悄地參加科班甄選,想要正式拜師學藝。然而,當王海玲發現,自己的女兒竟然也在學生的名單上時,她說什麼也不肯在家長同意書上簽名。

王海玲向女兒解釋,學戲很苦,被打被罵就算了,早期戲曲表演者還會被稱作「戲子」,得不到社會的尊重;且劇團生存不易,風雨飄搖隨時會消失,學戲需付出很多努力,待遇也只是吃不飽、餓不死,沒有任何做媽媽的,會送自己的孩子走一條這麼辛苦的路。

「那時我哭很久,覺得媽媽自己也是經過家庭革命,選擇投入這一行的,為什麼不能理解我?」儘管傷心,年紀尚小的劉建華也別無他法,只能聽從父母的安排,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成為受人敬重的「師字輩」。

王海玲求祖師爺不要讓女兒學藝,吃素一個月還願

或許是因為血液裡埋藏著表演基因,劉建華始終對舞台抱持一份嚮往。十八歲考大學時,她決定報考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當她告知媽媽時,王海玲什麼話也沒說,劉建華搭飛機從高雄到台北參加考試,這是她第一次獨自出遠門,「可見我想學戲的決心有多強烈!」

沒想到,當劉建華到了戲劇學系門口時,卻吃了閉門羹,她才發現自己竟看錯了時間,考試早已結束,讓她一路哭著從台北回到高雄。

回家後,媽媽知道她連考都沒考,暗自鬆了一口氣。後來,劉建華才從劇團的長輩們口中得知,媽媽認為她去考藝術學院,一定會考上,所以她去求祖師爺,希望祖師爺保佑女兒不要考上,媽媽還為此吃素一個月來向祖師爺還願。

《臺灣豫劇團》藝術總監王海玲與女兒劉建華。圖/劉建華 提供

23歲從會計轉行學戲,回憶和媽媽攤牌留下懊悔眼淚

有了兩次失敗的經驗,讓劉建華暫時放下了學戲的念頭,專心埋首於課業。但她還是沒有忘記對戲劇的熱愛,只要有機會,她就去看戲,同一齣戲她可以看好幾遍,每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畢業後,劉建華進入全球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報稅季同事都加班到三更半夜,她卻心繫著要趕去看7點半開演的戲。「我在事務所待了一年多,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她深知在華麗的辦公大樓裡當個白領階級,不是她想要的人生,看到楊麗花歌仔戲團在招募新血,喚起了劉建華內心蠢蠢欲動的戲曲夢。妹妹劉建幗鼓勵她:「妳人生還有幾個二十三歲?妳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於是劉建華毅然辭去工作,奔向打從八歲時、她就已經為自己選好的道路。

那時,媽媽正好從高雄來到台北演出,行動派的劉建華跑到媽媽下榻的飯店,和媽媽攤牌,說:「我辭職了,要去跟楊阿姨學戲,無論妳同不同意,我都要去。」難以想像,媽媽聽到這句話,該有多麼震驚?但是王海玲卻表現得十分淡定。

入行多年的後,劉建華才感知,「那天是王老師主演的《中國公主杜蘭朵》國家戲劇院首演前一晚,應該也是她表演生涯中很重要的時刻,她的演出壓力應該很大,而我卻選在那時候去告知她……。」談起這段往事,劉建華為自己的自私流下了懊悔的眼淚。

跟隨楊麗花磨練歌仔戲,嗓音獨特扮小生很吃香

23歲才開始學戲,怎麼跟那些練了「十年功」的科班演員相比?剛學歌仔戲時,劉建華壓根兒沒想過要演主角,但由於她的嗓音獨特、扮相達標、外型在小生的條件上很吃香,加上從小的耳濡目染,學了三個月後,她就在巡迴義演中扮演《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唐伯虎。

楊麗花疼惜後輩,特意把她帶在身邊,對她照顧有加。一次閒聊時,楊麗花語重心長的對她說:「妳媽媽不讓妳學戲,是因為妳是她女兒,她不知道怎麼教妳。但我想,有一天你還是會回到媽媽的身邊。」

彷彿是預知那一天的來臨,楊麗花給她機會磨練,又苦心為她藏拙,無私地栽培後進,讓劉建華在歌仔戲中盡情汲取養分。

豫劇王子劉建華曾追隨楊麗花學藝。圖/劉建華 提供

回歸豫劇團不當主角,從打雜會計做起

掙扎在戲曲夢想和經濟現實間的幾個工作輾轉後,北漂的劉建華收到媽媽的召喚:「歌仔戲很多人學,但豫劇面臨人才斷層,妳要不要回來學?」

劉建華二話不說,再次辭去了原有工作回左營,繞了一大圈,終於回到了生命的原點,也是戲曲舞台的起點。

王海玲告訴女兒:「妳起步晚,不用想演主角。」

劉建華說:「只要讓我演戲,跑龍套我也很開心。」

「跑龍套也需要功夫。」

「那我打雜、做會計也行。」

於是,劉建華在豫劇團一邊從工讀生做起,一邊把戲曲功夫從頭學起,勤練功的過程中,吃苦是難免的,但她認為:「能在自己喜歡的環境,能把興趣當成工作,很幸福。」畢竟是注定要吃這行飯的,劉建華從實習團員開始,逐漸在劇團中展露頭角,擔綱主要的生角演員,被觀眾封為「豫劇王子」。

妹妹劉建幗畢業後,也跟隨姊姊闖出來的路徑,放棄教師實習,投入劇場領域。姊妹倆一起創辦「奇巧劇團」,致力於將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結合,保留文化底蘊,也創新突破開拓更多樣的可能性。

《臺灣豫劇團》豫劇皇后王海玲(中)與女兒劉建華(左)、劉建幗(右)。圖/劉建華 提供

豫劇是父親歌仔戲是情人,多元混融更貼近生活

「對我來說,豫劇是父親,是養我育我的土壤;歌仔戲是情人,帶給我怦然心動的激情和火花。」從小生長在眷村,姊妹倆習慣了南腔北調、各式文化融合。她們把傳統戲曲混搭西洋搖滾樂,不只吸引了傳統戲迷,也引起當代觀眾的共鳴,2011年第一次舉辦售票演出,便博得觀眾熱烈的迴響。

「媽媽一開始擔心我們是不是玩得太過火,但觀眾喜歡,媽媽也放下擔憂,轉而支持我們。她說,劇團最重要的,就是得到觀眾的認可。」

《臺灣豫劇團》七十周年,公視+推出|豫劇有喜|藝文策展。圖/公視+

剛結束臺灣豫劇團70週年大戲《鏢客》的巡迴演出,劉建華也推薦對豫劇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到公視平台收看臺灣豫劇團經典之作《杜蘭朵》《一樹紅梅》《劉姥姥》,還有王海玲退休之作《觀 ‧ 音》、廣受好評的實驗劇《試妻!弒妻!》,以及從莎士比亞經典跨文化改編的《天問》等。

劉建華說:「戲曲曾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希望透過傳承與創新,持續和社會對話,讓豫劇藝術可以一直活在人們的生活裡;透過戲劇反映社會、昇華情感,敲擊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延伸推薦】
節目|《豫劇有喜》:臺灣豫劇團七十周年,公視+精選14部經典作品,多元豐富的選擇、傳統與創新兼具,相挺看好戲、還有好康抽獎,豫劇有喜,就在公視+。

節目|《人·物-劉建華》:劉建華 豫劇王子。出身戲曲世家,極具天賦,扮相雋朗,打娘胎裡就愛演戲,非科班出身卻兜兜轉轉地回到了戲曲的行當。穿上厚底靴英武瀟灑;著上雲頭鞋斯文韻籍。

節目|《藝術很有事 第四季》祖師爺的女兒們—豫劇皇后與奇巧胡撇仔戲:豫劇皇后王海玲的兩個女兒劉建華(小名奇奇)、劉建幗(小名巧巧)在媽媽工作的劇團長大,從小就展露表演和創作天賦。雖然王海玲一直不希望女兒走上辛苦的戲劇之路,但兩姊妹最終還是成立了奇巧劇團。奇巧劇團每年都有新創的劇目,因為媽媽是豫劇演員,加上兩姊妹從小喜歡看歌仔戲,因此奇巧劇團的劇碼常常會融合了多種不同的傳統戲曲。

文章|張孟逸接掌「薪傳」歌仔戲,台前幕後自在切換多重角色

文章|林懷民說她「燒成灰都是南管」—王心心專一且純粹的南管世界

文章|登上大港開唱舞台,楊秀卿讓台語唸歌傳唱

作者:黎詩彥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6.01

黎詩彥

政大廣電系畢業。專職作家,斜槓新聞採訪、廣告文案等媒體工作。著有《一切從信心開始》、《親愛的老公》、《你在黑夜中閃耀》、《我那不完美卻幸福的單親旅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