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台灣小學生說「中國台灣」嗎?丘美珍談抖音挑戰現象的風險與控管

抖音一響父母白養?有墨西哥小學生為了響應「#最後入睡者」的抖音挑戰,服用鎮定劑而送醫;有印尼青少年因為「#死亡天使挑戰」被車撞死;有台灣小學生看抖音後習慣寫簡體字、說「中國台灣」。對此,品學堂文化長丘美珍認為,家長可以先從分散載具、規劃網路使用時間等方法,降低抖音/TikTok帶來的影響。

示意照片

在3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思考著3C產品的使用,怎樣才是合宜的尺度?如今,在我心中似乎有了定論。

3C產品的使用,不論是硬體或軟體,最終極的原則,跟每個準醫生在領到行醫執照的那一天,所宣示的希波克拉底誓詞一樣,就是「不能危害病人(Do no harm)」。也就是說,任何3C產品要進到孩子的生活圈中,最終極的準則是:不能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交友、價值觀,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以這個原則,來檢視目前在已有10億用戶的的抖音(中國版)或是國際版的TikTok,它合格嗎?

2016年問世的抖音/TikTok,以短影音擄獲了從幼稚園、青少年的眼球,全球皆然。抖音/TikTok創立時間晚於Youtube、臉書、IG(現隸屬於臉書集團),彼時,臉書的每日活躍用戶已經達到10億人,無疑已成社群之王。在擁擠的網路眼球市場裡,後發品牌的抖音,必須找尋自己的用戶。

基於保護兒童的原則,臉書規定12歲以上的用戶才能申請。這個限制,後來卻變成抖音/TikTok瞄準的市場。所以,可以說,抖音從成立第一天,就是衝著12歲以下的兒童來的。

這解釋了很多事。例如,為什麼抖音要以15秒短影音作為主要的影片規格?為什麼早期會以歌曲和舞蹈作為主要的內容?因為這正是投其所好(想想巧虎)。針對它所設定的小學及青少年孩子,以各種容易上手的介面,提供套裝的配樂、版型、特效,讓這些孩子用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短影片上傳,而這些快速不斷上傳的新影片,吸引了用戶的朋友來訪。

抖音演算法把昏迷挑戰、偷車挑戰推播到青少年眼前

看似有趣的抖音影片,這幾年卻因為一連串脫序的「抖音挑戰」嚴重變質。最近有日本青少年在壽司郎故意舔待用茶杯,或是偷吃迴轉餐檯上的壽司,也是「抖音挑戰」又一次的惡作劇。惡作劇如果不出人命,雖然還是有人要被譴責、賠償,也許都還有轉圜的空間。但是,抖音挑戰,卻比我們想得更邪惡。

2021年,抖音曾經出現「#昏迷挑戰」,鼓勵用戶把繩子套在自己的頸部,直到昏迷為止。結果,美國有一個八歲女童因此窒息死亡。同系列的挑戰,已經造成至少7名15歲以下的孩子死亡。

去年在抖音曾經風行的「#偷車挑戰」,在青少年之間掀起了一陣偷車風潮。有6名美國14至19歲的青少年,看了抖音影片手法模仿偷車,竟然成功開車上路!結果車子出了嚴重車禍,有一名14歲女生當場死亡。另外有3個印尼青少年,因為「#死亡天使挑戰」,突然衝到馬路中間一輛疾駛的大貨車前面,結果一人被當場撞死。

這個月,則是有15名墨西哥的小學生,為了響應「#最後入睡者」的挑戰而遭殃。這個挑戰的規則是讓一群人集體服用鎮靜劑,最後入睡者獲勝,結果其中3名因此送醫。

有傷心的父母親,想要弄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結果發現這些挑戰並非是由孩子主動搜尋,而是由演算法推播到孩子的眼前,在父母親看不到的時間和空間裡。

台灣面對另一種「抖音之亂」:中國統戰工具疑慮

因為語言的藩籬,這些在國外造成人命的抖音之亂,並沒有在台灣掀起同款騷動。但是,台灣面對的是另一種抖音之亂。

抖音由中國起家,上面有大量簡體中文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有些也能吸引台灣目前400萬的抖音/TikTok用戶,其中尤其以小學生、國中生為多。

如果根據小學現場老師的觀察,自從抖音在2016年創立之後,沉浸在抖音/TikTok數年的台灣小學生,出現了幾個前所未有的現象,包括:崇拜中國偶像,唱中國的流行歌曲,大量說中國用語,例如說「中國台灣」,開始寫簡體字……在教育界的老師,擔心這會變成繁體字傳承的教育危機。在國安領域的專家,則擔心這是中國認知作戰的一環,意在增加年輕世代對中國的好感,在兩岸對峙的現況下,混淆敵我意識。而抖音一直無法擺脫蒐集用戶個資的疑慮,甚至就在上個月,還出現經營權易手,39歲的創辦人張一鳴,把價值不斐的98.81%股份,轉讓給一家成立只有23天的廈門小公司,讓人不免猜想,抖音是否已經成為中國的統戰工具。

影片平台後面的經營者,的確反映出不同的企業性格。例如,跟抖音性質類似的Youtube,雖然也是影片平台,但是隸屬於Google集團的管理團隊,似乎更為謹守「不以科技作惡」的企業核心精神。對於兒少內容頻道的經營,更有主見,教育與娛樂並重,對於18歲以下用戶的保護措施也很具體。

在種種的線索下,身為家長或老師,不論就教育、文化或個人隱私的考量,看到的現狀是:孩子使用抖音/TikTok,弊多於利。

即便是在民主自由的國家裡,自由也有界線,例如:我們對於兒少身心都有最基本的保護措施,「保護」很多時候意味著「限制」。孕婦為了孩子的健康會忍住不吸菸,電影必須分級,駕照申請年齡有規定,都是如此。

應思考抖音能為我做什麼,而非我要替抖音作什麼?

基於抖音過去的不良紀錄,我認為它危害了兒少的價值觀和生命安全,所以,不論在校園還是在家裡,限制使用抖音,是理所當然。抖音並非無可取代,抖音能做到的事,也有其他管道能做到。

跟孩子溝通APP或任何軟體的使用原則時,我認為最好的說法是:

就像玩具有好壞之分,APP也一樣。接觸到新的APP時,想想「這個APP能為我作什麼」,而不是「這個APP要我為它作什麼」。換言之,好的APP是個好幫手,幫你完成瑣事,完成工作、完成心願,節省你的金錢和時間;而壞的APP卻正好相反,讓你浪費了金錢、時間,有時甚至讓你的健康生命受到危害。

如果是在家裡,我甚至會採用更堅決的方式,保護孩子的家居時光,不被3C全盤接收。我們家試過,最後覺得可行的3C使用原則,會從分散載具功能、規劃使用時間、線上線下生活平衡,3個方向著手。

1、分散載具的功能:
把智慧型手機變成:陽春手機+電腦。
孩子高中以前,我們家不會提供智慧型手機。但會提供陽春手機(無網路,供外出聯絡)以及電腦。如果真的因為班務聯繫,需要用到line等社群軟體,就安裝在電腦上。

2、規劃家裡的網路使用時間:
家裡的wifi會設定使用時間,不會全天有網路。在家做功課時,可以用電腦連線使用。

3、線上線下生活平衡:
不論大人小孩,都需要有離線生活的時間與空間。一起培養不上網也找到樂趣的方式,不論是在家裡看書、作點心,或是出外散步,都比滑手機好。

也許有人不知道,把ipad銷售到全世界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不准孩子在家裡用ipad。臉書和Google這些網路世界的霸主,在其中工作的工程師,每天研究如何把演算法調整到讓人人對網路上癮,卻不讓他們家裡的小孩擁有手機

我不禁猜想,說不定創辦抖音、身價超過1兆5000億台幣的張一鳴,也不讓自己的10歲的小孩看抖音?因為,抖音對小孩的生活、學習、交友、價值觀,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危害。這樣真的不太健康,不是嗎?

公視主題之夜SHOW論壇討論

【延伸推薦】
文章|玩TikTok的國中生,其實沒你想像得那麼負面?
文章|抖音名曲《黑桃A》風靡校園,與其禁制幼兒唱跳「寶貝乾一杯」,不如嘗試溝通讓孩子練習思辨
論壇|《「TIKTOK『紅』什麼?會被滲透、思想改造嗎?」》

作者:丘美珍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2.9

作家丘美珍

品學堂文化長|專欄作家,著有《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
歷任記者、編者、作者、譯者、編劇,曾榮獲文化部電影優良劇本獎、基督教華文創作金獎。
曾任:《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數位時代》編輯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