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藍雨楨 | 3 月 2, 2023 | 人物, 人物特寫, 台灣角落觀察, 引領台灣的女性們, 社會
在關愛之家,大家都叫楊婕妤咪咪,意思是「媽媽」。像母親一樣到處奔波是她的日常,舉凡深夜接送產婦、照顧孩子、縫製義賣品、甚至徒手在廁所接生嬰兒,還要應付各種檢舉,為此搬家至少超過一百次。她心中的理想,就是替失聯移工和孩子打造無私且共享資源的大家庭。 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圖/《有時Mama,有時 Mimi》 「等了九個月,已經很久了,一路上遇到許多問題和困難,期盼已久的終於來了……。」產房裡,新生兒呱呱墜地,印尼籍移工媽媽Yuni與丈夫倆人守候了一整夜,終於喜悅地迎來家庭的新生命。...
by Amber | 11 月 23, 2022 | 人物, 台灣角落觀察, 引領台灣的女性們, 社會, 移工在台灣, 與觀點對話, 觀點, 過勞怎麼辦
李麗華在南方澳成立漁工職業工會,是台灣第一個全由外籍移工組成的職業工會。部分船東與仲介覺得李麗華「老是胳膊往外彎」,曾有仲介放話要對她不利,但李麗華更擔心他們去對付移工。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圖/《讓愛傳下去:漁工鬥士李麗華》 烈日下海面閃耀著金色光芒,漁船緩慢地駛近漁港,靠岸停泊的船隻上,漁工洗曬的衣物隨海風搖擺,這裡是宜蘭的南方澳,對許多外籍漁工來說,這裡是他們第二個故鄉。...
by 刀子口 | 10 月 20, 2022 | 台灣角落觀察, 從紀錄片出發, 性別, 性別平權了嗎?, 社會, 移工在台灣, 觀點
2004年,上百名菲律賓女性移工,因老闆掏空資產落跑,開始進行集體抗爭。導演陳素香拍攝《T婆工廠》記錄她們以史無前例的勇氣,挑戰台灣移工政策,為了工作抗爭、為了同志愛人勇往直前。 圖/《T婆工廠》 2004年底,位在新北三重生產電腦主機板、介面板等零組件的「飛盟國際電子公司」,因老闆掏空資產轉往中國,員工面臨關廠的命運。其中一百多名來自菲律賓的女性移工,因三個月沒拿到薪水無法生活,憂心忡忡來到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求助。...
by 吳佳芊 | 8 月 26, 2022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移工在台灣, 過勞怎麼辦
勞工權益保障不分國籍,這些傷病移工是需要被幫助的「人」,不是用過丟棄的免洗筷,他們都是有血有肉、會哭會笑的「人」。在脆弱的時候給予短暫、合適的幫助,就能改變一個家庭的人生。 在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安置的癌症移工。圖/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提供 在台灣,移工因為職災死亡、失能的比例是台灣人的兩倍,從事3K(註:危險、骯髒、辛苦)產業的移工們,在看不見的陰暗角落,每天都有人因職災導致重大傷病,魂斷異鄉。 「我不知道來台工作,會讓我殘缺回鄉」...
by Eleen(化名) | 8 月 12, 2022 | 移工在台灣
「得知自己懷孕時又高興又擔心,因為我待的工廠從來沒有人在懷孕後還可以留下來,大家都是六個月之後就被要求回國,我不知道台灣法律說我可以留下來。保障我的法律好像被隱藏起來,沒有人告訴我,也沒有人試圖拉我一把。」 Eleen抱著五個月大的寶寶。 我是Eleen(化名),來自印尼,那時候想來台灣是為了給十歲女兒更好的生活,我希望她能有機會受教育,不用跟我一樣辛苦,所以跟老公兩個人來台打拼當廠工,今年是我來台灣的第三年。...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