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陳秀蓮 | 3 月 25, 2024 | 台灣角落觀察 , 社會
移工入台工作後,若離開雇主處連續三日無法取得聯繫,雇主須通報移工失聯,這些人就是大家俗稱的「逃跑外勞」,又稱「失聯」或「失聯移工」。人不會無緣無故逃跑,「逃跑」代表後面有壓迫來源及危險,移工選擇逃離的,就是移工制度長期以來的剝削及控制。 移工逃跑真的造成台灣社會問題嗎?圖/《九槍》...
by 李景白 | 3 月 22, 2024 | 人物 , 人物特寫 , 台灣角落觀察 , 社會
我是李景白,「沈睡的水下巨人」製作人與水下攝影師,我常在思考一個問題: 如何定義人生?怎樣才是一個沒有白來的人生? 有人用財富定義;有人用權勢;有人用去過多少國家、走過多少旅途;也有人用冒險犯難來定義人生,每個人都不一樣。我自己對沒白來的人生定義沒有那麼偉大與困難,我覺得只要能過好每一天,快樂無羈、隨心之所欲,就是一百分的人生。 製作人兼導演李景白熱愛潛水,八年來閱海無數。劇照/《沈睡的水下巨人》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是這樣說人生的:...
by 黎詩彥 | 3 月 21, 2024 | 人物 , 藝文 , 藝文人物 , 藝術
提起印象派大師文森.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大多數人都聽過他的傳奇,這位瘋狂又偉大的藝術家,生前只賣出一幅畫,卻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他長年受精神疾病折磨,不惜把自己的耳朵割掉,並在37歲時死於槍傷,留下二千多幅畫,成為全球最知名的藝術家。 印象派大師文森.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自畫像,梵谷一生很少拍照,反而畫了四十多張自畫像,自畫像是梵谷繪畫藝術中的一大特色。劇照/《梵谷的樹根懸案》...
by 朱慶琪 | 3 月 20, 2024 | 人物 , 藝文 , 藝文人物 , 藝術
高第的建築之所以經典,是因為裡面隱藏著許多科學原理與數學密碼,透過物理學角度來解析巴特略之家的建築哲學,懸鏈線的結構能完美地呈現重力的影響、煙囪效應讓氣流得以充分貫穿整座建築、曲線和漩渦構成了神奇的宇宙致敬造物者的奧妙,高第所帶來的啟發,將在未來的建築裡重生。 高第建築「巴特略之家」,中空結構的天井就像藍色海洋世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高第幾乎不屬於任何世代,人們以為懂的也許只是幻想與臆測,甚至連逼近的可能都沒有。然而,哪個天才不是呢? 因此,我的文字,至多只是受高第啟發而已,絕非代表。...
by 吳敏欣 | 3 月 19, 2024 | 人物 , 棒球 , 運動 , 運動人物
紀慶然畢業自東園少棒、大理高中青棒隊、大理國中青少棒隊,但一路走來少有機會被青睞,上大學時他吊車尾擠進文化大學棒球隊,文化大學自由的球風成為他棒球生涯的轉捩點,他的心態不再拘謹糾結,釋放力量放開來,棒球路也從此打開,參加中職選秀第二輪就被台鋼雄鷹相中,時常適時發揮幫助球隊,成為眾人眼中的「零負評」選手。 紀慶然參加中職選秀第二輪就被台鋼雄鷹相中。圖片提供/台鋼雄鷹球團...
by 方嵐萱 | 3 月 18, 2024 | 台灣角落觀察 , 社會
使用爭議性文字或歧視言論來開玩笑或表演地獄梗是否恰當?喜劇演員哈利布林(Harley Breen)把和身障者相處的日常編寫成脫口秀演出,拍成《禁忌不禁忌》討論開玩笑的界線,「不是把身障者當成笑話對象,而是希望跟身障者一起笑。」在互信與同理的關係下,笑話才能真的讓人開心。 你敢開身障者玩笑嗎?《公視主題之夜SHOW》 2022年,美國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美國喜劇演員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在2022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以威爾史密斯(Will...
by 藍雨楨 | 3 月 15, 2024 | 人物 , 人物特寫 , 台灣角落觀察 , 社會
遺體修復包括清洗、縫合、重建、化妝等繁複流程,遺體修復師需要24小時待命且在時間壓力下完成修復。投入遺體修復行業20年的吳品心,曾義務修復社會重大案件現場遺體,也曾連續58小時工作,因為至親過世留下的遺憾,她堅持耕耘遺體修復技術,希望將往生者最美好的一面,留在家屬心中。 遺體修復師吳品心(中,原名鄭文萍)入行已20年。圖/《百夜縫生》 「我想要學遺體修復,是因為我不想讓其他人和我有相同的遺憾。」...
by 吳敏欣 | 3 月 14, 2024 | 人物 , 棒球 , 運動 , 運動人物
在2023年U18賽場大放異彩的柯敬賢,擁有人高馬大的運動員身材與能力,從小他練棒球遭遇低潮時,爸爸就是他最佳心靈導師,但2022年爸爸卻因遠洋漁業工作意外過世。沉澱過後,他將父親的教導化為進步的動力,準備好在世界級棒球場上奮力逐夢。 柯敬賢在2023年U18大放異彩。圖片提供/柯敬賢 只要2023年有鎖定U18世界盃青棒賽,肯定都對柯敬賢留下印象深刻,深邃五官配上黝黑膚色,上了場就用他人高馬大的身材把球送得深遠,彷彿在宣告自己是臺灣新生代強力打者接班人。他期許自己2024年高中畢業後,能有機會追隨旅美前輩的腳步展開職棒生涯。...
by 廖泊喬 | 3 月 13, 2024 | 教育 , 追劇學教養
近年來,「內捲」和「躺平」這兩個中國用語常常成為討論的焦點。前者指的是過度的競爭,而後者則意味著退出競爭。然而,有趣的是,儘管這兩個詞語看似截然相反,但它們所描述的情境卻有著相似之處。在電影《陽光普照》中,主角哥哥阿豪因為課業競爭而走上了不歸路。而在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觀眾也能看到孩子們在激烈的家庭與教育環境中,做出內捲或躺平的抉擇。同樣地,2022年的韓劇《我的出走日記》的故事開端,便是從三個姐弟希望逃離原先瀕臨極限的生活而啟程。 DMN腦神經科學研究:讓孩子好好發呆有助潛能發展。圖/示意圖...
by 陳增芝 | 3 月 12, 2024 | 人物 , 人物特寫 , 台灣史上的人事物 , 歷史
戴振耀出生於1948年、一個高雄橋頭的貧農家庭,在父親影響下,從小就非常尊敬追求社會公義的黨外前輩;初中曾在週記上為「雷震案」抱不平嚇壞了班導。美麗島事件後被捕入獄,明明是歷經折磨的苦難,三餐只能鹽水配飯,他卻笑說是住「鹽水大飯店」;判刑後,在獄中認識魏廷朝、紀萬生、楊青矗、陳忠信與王拓等人,增進不少學識,像讀「美麗島大學」。 戴振耀於1988年參加民進黨全代會。圖片提供/邱萬興...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