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盧拉拉 | 9 月 5, 2024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特殊清潔工作」專門清整「非預期死亡」現場,例如命案凶宅。特殊清潔是一種追尋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觀察死者遺留事物與整理遺物的過程中,「祂」的過往逐漸清晰,清掃時傾聽旁人口中的「祂」,進而拼湊出曾經活著的故事,與尋找死者想要交託之物給予牽掛之人,清理只是一種手段,讓生者與死者之間能夠好好對話,也設法找到自我救贖的答案。 特殊清潔現場。圖片來源/《盧拉拉特殊清潔記事簿》臉書粉專 有人問過我:「清理現場時看到這些環境,會不會覺得很不現實?這個世界很不正常?」...
by 楊雅晴 | 9 月 4, 2024 | 世界那麼大, 人物, 人物特寫,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文化, 社會, 藝文
去巴黎之前,我沒什麼吃甜點的習慣,但在工作壓力爆棚的趕稿期,卻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暗黑甜點控。截稿前我幾乎每兩天就要去超市的甜點區報到,每一次都會悲劇性地抱回數量驚人的巧克力。直到回台灣之後,吃甜點的慾望已大幅減低。我想過,會不會是因為跟家人住在一起,沐浴在愛中,不再是一個成天渴望被愛的孤獨異鄉客,所以脫離了甜點的掌控。 作家楊雅晴與孩子一同動手做甜點。圖/百吻巴黎Kiss.Paris-楊雅晴FB提供...
by 廖泊喬 | 9 月 3, 2024 | 世界那麼大, 教育, 文化, 未分類, 社會, 藝文, 追劇學教養
「讀懂情緒」直接影響著人際互動,並在自我成長中左右著人際關係及事件的後續發展。情緒不僅影響他人的行為與反應,察覺他人的情感更有助於建立更深層的連結。在當今社會,情緒智慧與人際關係的能力愈發受到重視。如果孩子們能有更多機會練習理解他人的情感與需求,不僅能增進同學之間的互動,還能讓他們的社交圈更加穩定,為未來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讀懂情緒也能讓親子間有更多良性的互動,知己知彼就像學會了忍者讀心術。 忍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透過扮演各種角色來執行任務。劇照/《破解!忍者奧義》...
by 吳齊殷 | 9 月 2,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講述青少年霸凌的《沉睡的野獸》著墨在「霸凌受害者往往會被孤立」、「霸凌現象是爭奪佔據地位的展現」兩個重點,正好與我之前使用實證調查資料,以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所探析的青少年學生霸凌問題的研究發現,不謀而合。青少年對地位的追求是霸凌的核心,許多成人也同樣在追求地位、在生活中掙扎尋找自己的「棲地」,無法給予迷途少年適當的指引。 青少年對地位的追求是霸凌行為的核心。圖/《沉睡的野獸》 編按:本文討論涉及《沉睡的野獸》劇情,請斟酌閱讀。 「我們沒有惡意,但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by 公視數位內容部 | 8 月 30, 2024 | 不可不知的中港台, 政治
起初,中國政府否認有「新疆再教育營區」的存在,但國際研究團隊透過衛星圖像找到證據,大規模的拘禁令人不寒而慄,維吾爾人被羅織罪名、進入營區,遭受強迫勞動與虐待,維吾爾兒童被迫與父母分開,在孤兒院或寄宿學校接受統一教育,傾力抑制維吾爾文化宗教的傳承。澳籍維吾爾人透過媒體與紀錄片《新疆再教育營》要向世界發聲、揭露這些惡行。 澳籍維吾爾人希望向世界揭露「新疆再教育營」的真相。圖/《新疆再教育營》...
by 文蔚然 | 8 月 30, 2024 | 人物, 人物特寫,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放手比愛更難。」孩子生活常規嚴重拖拉、無法自動自發,很多時候源自家長的過度保護。究竟父母該如何循序漸進的放手?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負責的態度以及自信心? 十二歲的星宇是家中的老么,上面有兩個大哥哥,家裡常常只有星宇一個人,讓他覺得很無聊。由於星宇個性溫和,爸媽覺得他「一看就是會被欺負的那種」,因此對星宇特別保護。哥哥在同年齡時已經可以自己煮飯、自己上學,但爸媽卻對星宇照顧得無微不至。 十二歲的星宇是家中的老么,他覺得拉二胡很酷,所以決定拜師學藝,但往往練兩遍就不練了。劇照/《換個爸媽過幾天》...
by 郭子老師 | 8 月 29,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漫漫的暑假終於快接近尾聲了,相信很多父母都感到如釋重負,因為孩子們終於又要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父母們也不用再絞盡腦汁,幫孩子研究、報名各式各樣的夏令營,但畢竟孩子們也自由自在、隨心所欲過了兩個月,開學後的緊湊步調,孩子們能順利適應嗎? 如何在暑假結束前,幫孩子們進行收心動作,以利開學時的校園生活呢?圖/示意圖...
by 文蔚然 | 8 月 28, 2024 | 世界那麼大, 人物, 社會, 藝文人物
以一系列金色繪畫流芳千古的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是19世紀末知名的象徵主義畫家,他的代表作《吻》(The Kiss)描繪一對相擁在一起的戀人,金色長袍將他們的身體纏繞在一起,被視為是20世紀早期的經典。這副畫的女主角被認為是艾蜜莉.芙洛格(Emilie Flöge),她是20世紀最出色的時尚設計師,也是克林姆的一生摯愛。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的代表作《吻》(The Kiss)描繪一對相擁在一起的戀人,金色長袍將他們的身體纏繞在一起,被視為是20世紀早期的經典。圖/《藝術家與他的情人》...
by 曲培棻 | 8 月 27, 2024 | 世界那麼大, 文化, 社會, 藝文
NHK這部紀錄片日文片名「未だ在らず」,出自佛教禪宗的禪語「祇是未在」中的未在,意思是「還沒到啊!尚未啊!修行再怎麼有成,離臻於化境還遠著呢。」本片主人翁石原仁司主廚在京都經營連續13年獲得米其林三星殊榮的茶懷石料亭「未在」,店名即取自他做為座右銘的「未在」二字。 石原仁司主廚在京都經營連續13年獲得米其林三星殊榮的茶懷石料亭「未在」。劇照/《京都食未在》...
by 大坦誠 | 8 月 26, 2024 | 到底要怎麼教小孩?, 教育
小學生中有一種最受歡迎的「人設」,就是「連老師都抓不住你」的酷炫與新鮮感。但常有孩子弄巧成拙,無法掌握「做自己」與「社會化」的分寸,搞得人人都討厭他。其實,精采的友情就是在彼此的吐槽和磨合之中增長的,你不用學著成為別人,而是要學習讓「自己」和「別人」的特色融洽地結合,就像《什麼都沒有雜貨店》裡聚集不同特色的小朋友,透過相處經驗的累積,來接納自己與別人。 孩子的友情通常是在彼此吐槽和磨合之中增長。圖/《什麼都沒有雜貨店》...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