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內捲媽還是躺平媽?親子專家羅怡君用「策略躺平」兼顧健康與自律

你是焦慮到不行的內捲媽,還是放生不管的躺平媽?到底哪一種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未來才是最好的?親子教養專家羅怡君分享,他是「策略躺平」路線,看重孩子的身體健康與自律習慣,留下自由發展的空白時間,讓孩子能充分探索興趣與嗜好,才能培養出獨特性與AI時代真正的競爭能力。

內捲媽媽焦慮怕孩子跟不上別人?媽媽到底在害怕什麼?

黎詩彥(主持人,以下簡稱黎):這幾年很流行一個網路用語叫做內捲,意思就是過度競爭。

我早上搭捷運的時候經過一間國小安親班,門口上就有一個榜單,它是貼說:「100分達人OOO、99分達人OOO、98分、97分……」現在國小需要這樣一分一分地計較?其實這就是我們的標準越來越高,而且競爭的範圍越來越窄。可是實際上,能拿到前三名、可以拿到100分的,也就還是那三個 ,這種情況造成了一種沒有意義的惡性競爭。有些人乾脆選擇退出競爭,「反正我再怎麼努力也爭不過別人」,我就躺平退出競爭,這種人我們又把他封成:躺平族。

那到底我們是內捲還是躺平呢?在這樣密集、高壓的競爭環境中,媽媽們要如何生存?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教導孩子應對這樣的環境,還可以生存得好呢?

首重身體健康與生活自律,選擇「策略躺平」

親子教養作家羅怡君(來賓,以下簡稱羅):你是內捲還是躺平?不能自己講,要以小孩的感覺為準。我去問了我家小孩,他說:「我覺得你都不是,你是策略躺平 。」我問他「內捲」這字有沒有聽過?他說有啊,他們都會講說:「欸他偷偷內捲!」我說什麼叫做偷偷內捲,可是內捲其實不是這樣用的,因為語言是活的,他們一知半解,內捲沒有人在「偷偷」,內捲就是光明正大的內捲。

我覺得女兒對我的觀察還滿精準的,我真的有一些事情我沒有放喔,我是抓得很緊的,但是有一些事情我就真的覺得「隨便啊不重要」,你不要再花時間在這上面就去睡覺吧!所以我很高興的告訴大家他現在身高已經超過我了,因為我很早在國中的時候,我就告訴他:身高體重最重要,我捲的真的是身體健康,這一點我沒有放過他,然後有一些日常生活的自律,這件事情我們也是從國小開始就一路到現在,某些事情大家抓大放小,你「策略躺平」其實你會躺得很安心喔,要心口合一,不能說我們今天想要偷懶,我們就說我們是躺平,哪天又受到了什麼刺激就突然奮起向上?覺得要安排很多schedule,我重新開始要盯著我的小孩,不然我對不起他的以後。我們很多媽媽其實在中間,是不斷的擺盪,那這個擺盪其實滿不好的,很多親子衝突是來自於這個。

黎:有些媽媽是沒有自己察覺,就覺得我是個非常開明,非常好的媽媽,所以你考95分就好了喔!

羅:以為像是去買菜這麼容易嗎?

黎:這會不會也跟小孩的個性是有關係的?我覺得我自己對我們家老大,我們家老大是那種比較愛讀書,他追求好成績的,我對他我就覺得我好捲喔,他考80幾分我都還會覺得說為什麼沒有考到90分?我們家老二,上小一他第一次聽考就給我一個震撼教育,拿了39分回來,然後之後有慢慢的進步啦,就60幾分。

羅:他很聰明啊,他先把標準設很低啊,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黎:他現在考到80分,我都覺得會不會太高分了,你怎麼了?

羅:這就是小孩設定的心理學,錨定心理,他先把前面那個設很低。這一集應該要讓小孩聽一下。詩彥的例子滿有趣的是,反而自己有要求,就是說他自己比較喜歡念書的,你反而比較要求比較多,但是有些媽媽跟你相反,他就是針對那種待努力的,成長空間很大,他反而比較捲,所以每一個人的反應又都不一樣,媽媽的個性配上孩子的個性,即便是同樣的情境,很多媽媽也會做出不同的應對方式。

比如說像我自己的媽媽,我自己的媽媽,以前沒有內捲這個詞,但她的作為根本就是以馬內利媽媽,她自己也是這樣要求自己,她也不是只有要求她的小孩,這就是她的價值觀,應用在她的生活上。

可是你看我們家三個小孩,我跟我弟我妹,我們三個有些人就會像小皮球一樣,有些人他越拍,他反作用力越高,他反而不想念書了,你越拍他越不想念,你越聽他越不想念,但有些人比如說,像第一個老大,我就覺得也許我剛好做得到,所以我就通通吸收進來,而且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我並沒有覺得痛苦,所以你看即便是同樣的一種教養,在不同孩子身上,可能也會有作用力跟反作用力,所以的的確確,我們要觀察孩子的反應,然後再去調整我們的做法,而不是說哪一個比較好。

黎:有些孩子可能你推他一把,就可以把他推到位,可是有的孩子你可能再怎麼用力推,他就說我就是不要動,我有我自己想要做的事。

羅:他有他自己的節奏,那我覺得我們家小孩,算是那個推也沒有用的,就你每天都在做愚公移山的動作,其實是沒有什麼用的,我覺得你改變得了一時,改變不了他真正內在的那個節奏,那我只能說,我覺得有些孩子雖然他有能力,但是如果他沒有那個意願,其實如果過於內捲的話,很有可能到某一個門檻之後,他就開始放飛自我,反而他前面衝太快他很累了。

所以不少孩子到高中大學,他比較能自主,或是爸爸媽媽再也無法插手他的課業的時候,他反而自己就成為那個躺平族,那我覺得這一點可能是,我們在採用不同教養策略的時候,需要很小心的事,就是那個橡皮筋拉太緊的時候,彈力疲乏的時候,這個時候後悔也莫及了,或者是說,我們在教養裡面可能不要討論太多策略,應該討論的是把頭抬起來看看遠方,那個未來感是什麼,就是你到底為什麼要往前走,不然有些人原地打坐也是很舒服嘛,我離開職場就是為了不要早起啊,我現在每天都可以睡到八點半多棒啊!

黎詩彥 (左)與親子作家羅怡君。
黎詩彥 (左)與親子作家羅怡君。

媽媽焦慮怕孩子跟不上別人,補音樂學語言都無法彰顯孩子獨特性

黎:可是我覺得媽媽有時候會有一種焦慮感,就是看到小孩那種很懶散啊,然後小綿羊啊,我們會覺得別人都是大野狼,你怎麼去跟他競爭,我們會會有一種就是害怕,小孩要去競爭,會爭不過別人這樣的一個心理,那我覺得那個競爭的感覺是正常的嗎?還是媽媽要怎麼樣克服自己這種競爭的心態?

羅:我覺得台灣的環境,你很難跳脫競爭的感覺,因為我們從小就是逃難心理嘛,你想想看我們的爸爸媽媽對不對,我們那時候很多人為了要出國,他想要拿綠卡對不對,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在這個政治氛圍下,所以非常多人會覺得很擔憂,我們的那個狼性,對岸你可能會覺得他是狼,是因為他人口太多要競爭,我們真的是因為逃難心態的那個恐懼,在驅動我們。

我們要去覺察的是,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那你去看整個歐洲大陸,沒有人在恐懼你知道嗎?人家一頓飯吃三個小時競爭力也沒有比你差,十歲就開始分流,他有的就不想念書就去走高職路線了,那他們也還是大國嘛,競爭力的世界經濟力的大國。

所以我覺得在感受到那個競爭害怕的同時,我都會去想一想,上次我去台東旅行的時候,那樣也是過一天耶,這樣也是過一天,你去看機場商務人士有沒有,忙得跟什麼一樣對不對,分秒必爭,那樣也是過一天。可是呢在塞納河畔的那些坐在咖啡座的人,那樣也是過一天,那到底他們的一天有什麼不同?坐在河邊喝咖啡的人也不一定比較窮,他可能有更有餘裕,可是那個餘裕未必是經濟力帶來的餘裕喔,他可能是心理上面,其實他很平靜他很滿足,他不需要這麼多的競爭來標籤自己。

另外就是AI也出現了嘛,那如果我們今天真的很想,替孩子的未來有一些競爭感的話,我們可能要多了解這個世界到底在怎麼變化,現在競爭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國內,我們有很多歷史文化因素,整個亞洲都是這樣子的氛圍,可是你要去看一下是說,這個世界還有另外一種玩法啦!

就是所以我覺得有一本書叫《無限賽局》,就他講的不是零和關係,而且科技出來之後我們越來越不需要競爭,你怎麼拼也拼不過AI你在拼什麼,那你就要去想,所以回歸到本質,那你這個人的獨特性跟價值感是什麼?所以那個獨特性反而現在才是越來越重要的關鍵因素。

所以如果你要說競爭,用競爭的角度來看這件事的話,那我就要問了,每個人的獨特性在哪裡?

黎:這又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就是因為我們以前,我覺得我們那個時代,我們的競爭其實就只有你的分數你的學校 ,可是現在的孩子為了要有獨特性,為了要跟別人不一樣,什麼都得爭耶,就是不只是功課好不行,功課好是基本的,你還可能還要再多個才藝。

羅:我跟你說,這就是另外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現在的家長你腦子裡可以想到的可以補的 ,都不叫獨特性,我舉一個例好了,有一次我受邀就是某一個教育部辦的營隊,他要徵選一些高中生,出去代表台灣參加去日本交流,那他中間就會有一些書面審查,搭配著每個人都要拍三分鐘的自我介紹影片,那你知道人才輩出,就是所有你想得到的北中南的名校的學生,還有私校的學生全部都卯足了勁,因為它是一個代表國家的免費的交換,可以出國,大家當然很競爭,你知道那個自我介紹影片,本人看到第十支的時候我都快吐了。

為什麼,十個裡面八個會彈琴,九個會拉小提琴,然後很奇怪就是那幾個樂器,不然就是告訴你說他會日文他會德文,然後就會簡單的做一段自我介紹,就是你會發現,你自以為的獨特其實是千篇一律的訓練,(我們以前會個英文就了不起,現在還有什麼西班牙文日文韓文,你還有第三第四個外語,)可是這不是獨特性,這只是一直不斷在疊加同樣的東西,好所以今天你會一個語言,兩個語言三個語言,那都是在語言類別啊,那其實說難聽一點你只要學就會了嘛,然後以後AI有翻譯眼鏡了,其實你學這些也不一定很有用,可是你花了大把的時間,你的時間成本全部花在這裡,這個時候聰明的家長,你可能真的要精打細算一下,你時間成本這樣花下去,是值得的嗎,那所以我剛舉那個例子就說,大家都要允文允武喔,又會K又會玩喔,但我說的獨特性似乎不是這種,你要貼更多的標籤在自己身上。

舉個例好了,那一次呢我發現有一支影片,那一支影片是裡面學歷最差的一個人做的,然後我就在想像,哇看到這個影片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他的背景,而是說你要去比對你才會知道說你看的影片他的這個人的資料是什麼,所以當我看到那支影片的時候,我好驚訝,我趕快去比對說,欸這位是哪個學校的,他竟然是一個高職生,你知道他做什麼嗎,他一樣要展現他會日文、他會吉他,然後他很喜歡畫畫,大家是怎麼展現這三個的,他很厲害,他用自己的那個畫畫畫了一本繪本,把它做成2D動態繪本,自己彈吉他配樂作詞作曲,那裡面呢還夾雜了他日文的這個中日的翻譯跟對照,所以你看他是用一個這樣子的一個完成品,把自己的能力用出來,他為什麼要學這三樣,因為他可以做一本很有趣的繪本,傳播他的想法,甚至他可以翻譯給日本人聽。

因為這些都是工具,他把它用出來,用在他這個人獨特性上,他的獨特性在於,他有一件很想說的事情想要跟大家分享,所以繪本的故事創造,又是另外一個了,但你看嘛其他的那些,了不起的中學,他們就是會對著鏡頭自我介紹,然後告訴你說,我現在要彈一段很厲害的巴哈那個手指很厲害是這樣沒錯,可是,你看,當你看了十個人的巴哈、十個人的蕭邦之後,這些就已經不稀奇了。你的獨特性,你的人的這個特質,並沒有在裡面發揮。

讓孩子有空白時間自己支配,就能觀察出他真正感興趣的事物

黎:可是,媽媽聽了以後壓力更大。就是學了一樂器還不夠,然後學了語言還不夠,然後還要再還要會一些特技。他還要再會一些別人更不會的東西。但我們怎麼樣在這樣的文化當中去抗衡,或是如果我們家不是那種很有財力,我不是那種很有資源可以陪伴小孩的,我的小孩將來怎麼去跟那種三歲學騎馬、四歲打高爾夫、五歲到卡內基彈鋼琴的人,我們怎麼去跟他拼啊?

羅:你有沒有發現有一些人就是,你不管講什麼他總是可以焦慮?我會建議,就是你可不可以先什麼都不要做。就是你知道那個水,就是你那個水一直在搖晃它,裡面有一些物質,就像那個雪花瓶你一直搖晃它是靜不下來的,你看不到它的原貌。

所以如果是我的話,像我的小孩,他在國小階段幾乎沒有學任何才藝,然後我就想說怎樣你是一點興趣都沒有嗎,怎麼沒有半點特質發揮出來?可是人家每天,都可以把自己的時間打發的很好啊,他也沒跟你喊過無聊啊,只是你不曉得他在幹嘛而已。這個時候就是你要去觀察他,因為他如果好好他可以做一些事情的話,就表示那個才是他的特質。

所以我就發現說,他可能不喜歡學樂器,比如他從來沒有跟我要求,學鋼琴打擊樂什麼他都不要,但他很喜歡音樂,他很喜歡「評論音樂」,他是一個欣賞者,他可以聽得出來什麼跟什麼不一樣,那你就會知道說,這個人他其實他的五官是還滿敏感的,那這個可能他的特質,那你知道我們大人的想像力是很頻繁的,不是說你今天觀察了這些,然後你就有能力要組成什麼,因為那不是你的責任,他的這些特質要留時間,讓他去跟別的人、別的事情去碰撞之後才會發展出來。

所以我覺得如果,剛剛大家很羨慕那個做繪本的那個獨特性,我相信他的媽媽絕對沒有幫他安排這一切。他也沒去上過繪本課,靠小孩自己的特質。但他要有大把的時間去做那件事,他要有大把時間去想我有什麼東西想告訴別人,我有什麼事情,我有什麼時間可以留下來畫畫。一直畫一直畫一直畫。

所以我的意思是說,反而是可不可以就是讓孩子有一些「空白時間」。那講到這裡我覺得滿好笑,每次我在講空白時間空白時間,然後就有一些內捲媽媽,他們就是很焦慮,然後他們聽到空白時間很重要,他要培養創意,這是培養創意的重要方法,所以呢他就在他緊緊的 schedule 裡面安排了,(跟我)說老師有有有我有改進,我大概在每個禮拜有幫他安排了三個小時的空白時間,但這句話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笑話,就是哇空白時間也是要安排的,所以是怎樣,三點到四點是空白時間,所以你小孩在二兩點五十分,不管他在做什麼都要被打斷,因為三點到四點是空白時間?

你知道小孩是沒有辦法空白的,那個空白叫假的空白,空白不是這樣空白法,空白是你讓他自由去支配時間,所以為什麼很多孩子到了國高中,他很習慣被排滿,那就會另外一種很嚴重的問題叫逃避自由,當你給他自由,現在不是講學習歷程嗎?要自我學習嗎?我告訴你自主學習他們完全不會,他們不知道要幹嘛,所以當你把他的 sensor 都關掉的時候,要他很乖的接受你的安排你的組合的時候,當你要再開啟那個開關時他已經沒有能力了。

所以非常多的孩子在高中的自主學習課程,他不知道自己興趣要幹嘛,他巴不得有人告訴他他可以做什麼。

不要執著成績,要陪孩子克服學習的困難與問題

黎:就已經不曉得怎麼來利用時間了,所以留白跟觀察孩子的特質,我覺得這是媽媽很重要的功課,可是我覺得有時候會在不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媽媽的世界也是,我可能一開始我是下定決心是,我要讓小孩子自由發展,我不想要太強求課業,可是我覺得會漸漸的比如說我的大女兒在學鋼琴,漸漸我會聽到在那個圈子裡面,就會聽到說誰誰誰去參加什麼比賽,誰誰誰表現得很棒,我也會覺得那你要不要比賽看看?

或者是我覺得我一開始,我是覺得小孩子應該不要補習,或者是他們可以下午的時間,他可以自由運用,可是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就聽說,誰誰誰他在補什麼,然後他有在學,我就會很擔心說孩子會不會就是少了這些經驗,或者是他跟別人好像不太一樣,或是他這樣下去真的可以嗎?我覺得媽媽怎麼樣去把持自己的初衷?

羅: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論你的初衷是什麼,你都不要去有自己的想像,因為像剛剛的題目,要不要學才藝要不要去補習,其實我覺得補習沒什麼不好耶,為什麼因為就有人學校老師講他聽不懂啊!那他為什麼不能去尋求一個更有效率,找到一個人他講的話他聽得懂,讓這件事情變得簡單然後好處理呢,所以我從來不會對任何事情有一定的答案。

你看喔,不管我們今天的想像是以馬內利媽媽那種 schedule,或者是我們自己想像要有給他一個下午的空白時間讓他自由運用,這些都是我們的想像。所以通通不要有想像,你就是看孩子他需要什麼。

今天他的課業碰到困難了他有挫折了,其實真正在意的是:你不要因為這個挫折而放棄了學習,那我可以怎麼幫助你?他可能聽到說:「媽媽,我跟你講,那個誰誰誰,他去那家補習班好像很厲害耶,那家補習班老師好像很厲害,每次他們出來的考試都考得很好,我也想去試試看。”」去啊,對不對?就是重點應該是跟孩子討論,是「我要怎麼幫助你?」 但他不能因為你的挫折而打壞了你很討厭數學,或者是你再也不想碰他了,那我們要避免的其實是這個,而不是執著在成績,因為成績只是一個結果嘛。其實你好了他就好了嘛,對不對?你學會了他就好了,你沒有學會他就是不會好。

所以我們應該在意的不是那個成績,但不是說成績不重要,而是說透過成績來反映你現在做的事情有沒有達到你的目的,這才叫不浪費時間。所以我們常常會跟孩子討論說:「那你覺得你現在需要什麼支持?」請他去問,他自己也會聽很多嘛,對不對?

如果他今天是一個,你知道好勝心很強的小孩,他一定會跟你說他去比賽我也要,因為比賽可以穿很漂亮的禮服,我也想要穿漂亮的禮服。OK 啊,你是因為禮服有動機的,也是很不錯,(我們去選美的,)對對對,就是你就讓他去自己有那個動力,開口的時候你支持他,那不管那個支持是落入到人家覺得:「哎呦,你怎麼也跟著去比賽了?哎呦,你怎麼也怎麼樣?」 無所謂,你根本不要去聽。如果你身旁有這種朋友,那就代表你交錯朋友了。結論在這裡。

不用當一百分的媽媽,活出自我才能讓孩子以你為榮

黎:但是我覺得你剛才有一個有句話滿點醒我的,就是覺得如果媽媽覺得很捲,或者覺得怎麼那麼的高壓,就是說是因為自己的框架太多了。我們有太多我要做這個,我不要做這個,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媽媽,怎麼好像給自己很多的。我們自己先貼標籤,然後再加在孩子身上。

羅:你自己先躺平吧,然後你就想想說什麼事情不能放。那譬如說,我真的不太在意她才藝什麼。我以前小時候也是被我媽叫去學鋼琴啊,我現在也沒有喜歡彈。因為我喜歡是跳舞啊,所以到後來我自己去點 YouTube 看的,也不會是鋼琴啊,也會是跳舞啊。對不對?他總是會在自己可以選擇的時候找到自己喜歡的。

所以你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觀察,就去看你小孩你在 YouTube 都在看什麼。我跟你講,每個人都在看YouTube,但每個人看的東西都不一樣,那個就是獨特性。小孩喜歡打電動,每個人喜歡打電動,可是有些人打電動就是不一樣。你問他你為什麼喜歡《傳說對決》,十個小孩有八個跟你講的理由會不一樣,那個就是獨特性啊。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他們都叫做喜歡打電動,可是你到底有沒有真的去問,他為什麼去選這一款?有些人是喜歡歷史,有些人是喜歡裡面的音樂,有些人是喜歡裡面的設定。

所以你看喔,如果你真的可以知道孩子因為什麼而喜歡那個東西,下次你要再推薦給他任何活動,或者是推薦給他其他的資源,是不是就比較有門路,而不是完成自己的想像,或者是周邊的人給你什麼建議。

黎:就先知道我們家小孩是什麼樣的quality,我們再去捲他。可是媽媽很無奈,因為我們也很想躺平啊,可是躺平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害怕,覺得我這樣子是不是耽誤了孩子,我是因為我沒有好好栽培孩子,因為我們上一代人,常常聽到上一代的爸媽會說,我就是欠栽培,所以我們這一代的爸媽很努力的要栽培孩子。就我們其實沒有想要他功成名就,我們只想要他不落人後,可是某一方面就會覺得說,好像我沒有付出這麼多,我沒有那麼努力的推孩子,我也找不到一個肯定我自己的理由。

羅:應該是這麼說,我們的環境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人可能欠栽培,現在的人是欠舞台,現在的人不欠資源嘛,網路上你要學什麼都有,所以如果你孩子真的想學,你沒錢也可以學,對他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了,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家長,真的已經沒有欠栽培這件事,我有一句名言,就只要我焦慮的時候,我就拿來安慰自己,就是:「羅怡君你放心,你是沒有能力埋沒一個天才,天才就是天才好不好,他不管人生再怎麼困苦,他就是個天才,你是沒有能力埋沒他的!」對不對?他終究會在人生的某一個點,碰到了誰,有了什麼機緣,展現他的才華,所以我們真的,我們的孩子大部分都不是天才,天才很難得的,不會在你家的,好不好,你沒有這麼多,積這麼多陰德,不要自己幻想,天才不會在你家的,我都是這樣子告訴自己,不要擔心,你看看我們自己。

我每次演講,我都會跟現場問說:「各位是長春藤名校畢業的舉手?各位是台大畢業的舉手?」其實也沒幾個。啊,你們在焦慮什麼?我們哪一個人不是過得好好的?哪一個人不是成家立業?哪一個人不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我身旁有很多哈佛畢業回來的好朋友們,他們都很會念書。我們那一屆超會念書的,可是我發現他們的煩惱,跟我們的煩惱也是一樣的。我們的人生課題並沒有不同,他也一樣在煩惱,他的小孩該怎麼辦?他一樣在煩惱,很多我們在煩惱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大家真的不要想太多,你是沒有能力埋沒天才的,你先好好照顧自己吧。

黎:那如果我是,就是我小孩表現也平庸,課業也沒有特別突出,然後也沒有什麼,讓我覺得哇他好厲害的地方。那我怎麼去肯定我自己說,其實我也是一個很好的媽媽?

羅:他覺得你好就好啦,你們倆不吵架你就是很好的媽媽啦。為什麼我們要成為一個「很好的」媽媽?我們就成為「夠好的」媽媽就好了。我覺得那個很好的媽媽的這件事情,你要去覺察是說,這是誰給你的期待?對那你自己有沒有其他的成就感來源?

因為你的眼睛一直放在你小孩身上,其實我的孩子從國中開始,我就嘗試把我自己跟他拉開距離,就我不能再一直眼睛看著他,他其實不太需要我了,他可能需要更多的空間,才有辦法長出更多他的自己,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的失落,可能我們自己要去想,我們有沒有什麼過去,我們想學的東西沒有學的,我們有沒有什麼事情,我們很喜歡做我們沒有做的,或是是我們想要影響小孩,希望他多閱讀,那我們自己有閱讀嗎?我可不可以自己先養成那個閱讀的習慣?

是的,因為孩子會看著你,他想要一個崇拜的對象,那個崇拜的對象會是你嗎?他絕對不會因為你是一個很好的媽媽而崇拜你,他會因為你活出了自己,他一直眼睛看著你,他會覺得你好棒,你好厲害,你好酷,你好屌喔,所以他就會看著你。

所以先把自己顧好吧,你實在不用成為一個夠好的媽媽,你成為一個夠好的人就好,捲自己就好了,你有焦慮捲自己。

AI時代抽象能力越顯重要,健康自律情緒管理才是要培養的能力

黎:那老師可不可以給我們一些方向,就是如果說在這個,什麼都要比拼,什麼都很競爭的環境裡面,媽媽到底要著重孩子的哪一些能力,那些才是他真的受用一生的競爭力?

羅:我覺得抽象能力滿重要,首先是第一個,他有沒有覺察情緒的能力,很多人她後來沒有辦法把生活一直維持在一個軌道上,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他會任由他自己的情緒牽著走,那牽著走的時候,可能很多原因都是別人發動的,他有了一個回應,他有了一個反應,但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所以我覺得在國小階段,我最注重的就是健康,再來就是自律,再來就是情緒的處理能力。

黎:如果媽媽們真的覺得很焦慮,或是覺得,我已經內捲到想要躺平了,那我還有一個建議就是,你就放下你的手機,把那些社群全部關起來,很多是我們的比較,或是我們焦慮是來自於,看到別人很棒,可是你怎麼看到的,就是來自於你的那些FB啊IG啊,

羅:所以我就說交錯朋友啦,要去交一下不同的圈子喔,也是有很多人策略躺平得很開心。

黎:對啊,我們放下手機放下比較,然後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孩子還是很可愛的,我覺得我們媽媽自己跟孩子其實都已經夠努力了,真的不要再要求太多。謝謝大家收聽我們今天的節目,那是不是今天感覺含金量非常的高?怡君老師還有很多教養方面的文章都會收錄在公視的觀點同不同追劇學教養這個單元裡面,歡迎大家去瀏覽。

【延伸推薦】

PODCAST|《媽媽不想努力了》:耍廢合理,拒絕說教!我們不是Lady MaMa,是Lazy MaMa!教養路上挫折重重,不想努力的你遇到哪些難題?如何才能輕鬆優雅教小孩?

文章|《Woman》顛覆「為母則強」價值觀:擁有感受幸福的心,缺乏資源也不能阻止你快樂

主持:黎詩彥
來賓:羅怡君
文字整理:楊子瑩
責任編輯:陳珊珊、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5.17

觀點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