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顛覆「為母則強」價值觀:擁有感受幸福的心,缺乏資源也不能阻止你快樂

最新上檔日劇《Woman》,從單親家庭與重組家庭的母女關係,探討親情與人生的議題,顛覆過往「為母則強」的典型模範,深入刻畫母親角色的無力與脆弱,有些人不得已逃離這個角色,也有如主角小春一樣奮力迎戰。當母親選擇不同生存策略時,也對女兒留下不同影響,未來成為一位母親時又抱持甚麼樣的信念呢?能夠跳脫世代間難解的心結嗎?

日劇《Woman》從單親家庭與重組家庭的母女關係,探討親情與人生的議題。劇照/《Woman》日本テレビ
日劇《Woman》從單親家庭與重組家庭的母女關係,探討親情與人生的議題。劇照/《Woman》日本テレビ

在《Woman》這齣劇裡,原生家庭的議題被溫柔寬容地呈現,從小春和先生青柳信兩人相互吸引的原因、建立家庭的風格習慣、教養孩子的想法信念,都是父母過去童年經驗的映照累積。

想想看生活中是否有以下情況:

為了「不像母親」一樣,告訴自己絕對不要做哪些事;

或者想要跟母親一樣,所以一定要做哪些事;

不知不覺炒出與母親同一盤口味的炒飯;

摺衣服的方式、對下雨天的感受、莫名害怕某種動物……

直到擁有自己的家人,透過孩子清澈單純的發問,才能驚覺自己受到影響的程度,即使是刻意擺脫,也是一種反作用力、一種滲透與影響;擁有自己的下一代,才是覺察自己和過去的開始。

日劇《Woman》溫柔呈現擁有自己的下一代,才是覺察自己和過去的開始。劇照/《Woman》日本テレビ
日劇《Woman》溫柔呈現擁有自己的下一代,才是覺察自己和過去的開始。劇照/《Woman》日本テレビ

從過去解讀現在的自我狀態,先理解才能世代和解

小春對於自己八歲時「拋女離家」的母親,一直處於冷漠逃避狀態,內心充滿不解、受傷也夾雜著憤怒情緒,特別當自己也成為母親,更無法諒解為什麼一個母親能夠輕易放棄子女。不過事與願違,小春為了治病不得不回頭依賴原生家庭的支援,即使不願意,想與孩子一起長大活下去的意念,戰勝自己的面子與倔強,展現強大的母性力量。

劇中演出小春與母親在對話中試探、衝突、辯解、委屈又突然能理解的過程,原來小春母親當年因為家暴而逃離,也認為小春比較愛父親而深感受傷。

小春母親想要維護父親在小春的形象,終究沒有說出口理由;小春母親對於自己的脆弱也背負著罪惡感,不敢奢求原諒而沒有主動聯繫。

這正是母親對女兒深深的愛的展現。然而必須先成為一位母親,才能完全明白這背後曲折的心意與成全。

小春意外過世的老公信,也有一段被迫成為小大人的秘密童年,被母親視為人生負擔的信,靠著每月寄來的錢獨自生活,等候久久回來一次的母親。成家之後的信曾回家鄉探望,悲傷的母親仍然對他抱怨埋怨,認為自己一人扶養孩子,一切都是迫不得已。

面對母親不願意對話的信,則展現另一種「與過去自己和解」的方式,帶回自己童年的物品,雖有遺憾失望,但是為了自己的新家人仍然努力活下去。

小春和先生兩人相互吸引的原因、建立家庭的風格習慣、教養孩子的想法信念,都是父母過去童年經驗的映照累積。劇照/《Woman》日本テレビ
小春和先生兩人相互吸引的原因、建立家庭的風格習慣、教養孩子的想法信念,都是父母過去童年經驗的映照累積。劇照/《Woman》日本テレビ

用同理的想像力語言,完成無法做到的願望

單親媽媽小春必須兼好幾份差才能糊口,無法申請補助的她不僅是經濟弱勢,其實也是「時間弱勢」,工作之餘還要做家事,加上身體狀況不佳,很難再擠搾出資源「陪伴」孩子做其他的活動。

去公園玩不花錢,但是需要時間,時間就是金錢;

任何娛樂或體驗都要花錢,祭典活動的蘋果糖也只能看不能買;

更別提養狗陪伴這種事,連房租都有困難,怎有餘力再負擔呢?

然而望海與小陸這對年紀尚小的姊弟卻不見愁苦模樣,媽媽小春牽著兩個孩子一起開懷大笑,是影集中最常出現的畫面。

每一次當孩子提出天真需求或疑問,無法滿足孩子的小春,從來不輕易說「不」,而是先肯定孩子的觀察或需求「這樣啊~~」。接下來運用想像力,用言語和孩子一起想像做那件事的畫面、或可能發生什麼?邊走邊講、邊講邊聊,不知不覺好像就已經完成了呢!

同理孩子的感受,孩子有「當孩子的權利」,如果不能夠馬上做那件想做的事,那麼還有什麼其他選項可以提供同樣的感受呢?也許是說個笑話?回憶曾經發生的趣事?孩子的意見和期待充分被重視,也許不能彌補所有的遺憾,但至少當下仍然能感受到母親的愛。

人死不能復生,即使孩子說出「好希望能牽爸爸的手,不要只是用想的」這樣的話,小春也能完全同理,口頭重複孩子們的願望,沒有急著反駁、解釋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是與孩子共同待在同樣情緒裡靜靜思念。

同理孩子的感受,也許不能彌補所有的遺憾,但至少當下仍然能感受到母親的愛。劇照/《Woman》日本テレビ
同理孩子的感受,也許不能彌補所有的遺憾,但至少當下仍然能感受到母親的愛。劇照/《Woman》日本テレビ

孩子藉由閱讀父母的人生成長,關鍵在於具備感受幸福的能力

「想像法」當然並非萬能,小春也準備「備案」承接孩子可能發生的失落。

例如參加祭典時,事先準備手捏飯糰當作餐食,肚子餓的時候帶開進行野餐,避免孩子在活動現場難以拒絕「生理飢餓、心理想要」卻買不起的人性大考驗,充分展現同理又溫暖的變通智慧。

小春認為根本沒有所謂的幸福與不幸,有的只是能感受幸福的那顆心。小春和孩子們述說當年與老公相識的過程,不避諱地與孩子分享自己對逝者的思念與愛,這份被老公愛著的感受,讓小春擺脫童年創傷,擁有感受幸福的能力,也是她最想要傳達給孩子的重要觀念。

只要擁有感受幸福的心,缺乏資源也不能阻止你快樂。劇照/《Woman》日本テレビ
只要擁有感受幸福的心,缺乏資源也不能阻止你快樂。劇照/《Woman》日本テレビ

信在劇中曾和小春說:「等我們過世後,孩子會閱讀我們一路走來的人生,為了讓孩子能把這本書、把這個答案懷抱在胸口,我們就是為此而活的……要盡我們所能的誠實,盡我們所能地努力,不讓孩子們感到丟臉,我們要這樣活著。」

小春和信都是單親家庭被迫獨立長大的小孩,他們藉由成立自己的小家庭重整人生信念,孩子就是他們爬梳陰暗過去的動力,唯有敢面對黑暗的影子,才能真正重新站在陽光下;不論是否擁有資源,都有資格得到幸福快樂!

【延伸推薦】

影集|《來自星星的少女》:八歲的小男孩虹仍沉浸在媽媽死亡的悲傷中,虹的爸爸忙於工作突然要擔下照顧之責也不知所措,因此虹的好友搬家後,他感到更加孤單。某天晚上,他在屋頂上看見流星雨,其中的一個星星落在遠處的山上,於是虹騎上腳踏車,展開尋找星星之旅。

紀錄片|《成為更好的家人》:「打我的人,是我媽媽。」在韓國,80% 以上的虐待兒童案件都發生在家裡, 且由「父母」造成。本片的主角是一名虐待兒子的母親,以一年時間跟拍,記錄她至警局檢舉自己、她的虐待行為和悔恨,以及兒子的希望與絕望。

文章|每個孩子都有《異能》?請守護孩子的天賦特質與自由選擇的權利

文章|《王后傘下》遮的不是風雨,而是撐出親子之間的信任空間

文章|南韓小媽媽遭嚴重歧視,長輩勸送養孩子保住「女性身價」

文章|「媽媽,我知道你不是討厭我,只是妳也害怕被否定。」

文章|40歲懷孕卻發現卵巢癌,何如瑄學會如何跟兒子談論死亡

作者:羅怡君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3.08

羅怡君

斜槓中年,現以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為主要身分。

曾任職於奧美公關、三立電視與外商,擔任行銷公關與企業溝通之角色,離開職場後已溝通與教養為出發點,展開多元人生的探索與實踐,創立「Home Page首頁讀書館」,成立讀書會推廣兒少閱讀小說。

出版七本著作,fb粉專為:「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Home Page首頁讀書館」

Podcast:《K歌Su房》、親子天下《少年特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