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協作嚮導巫瑪芙:不要害怕開始,揹30公斤也要堅持走下去

我是巫瑪芙,來自台東利稻部落的自由嚮導,大家喜歡叫我小太陽。身為高山少見的女性協作,經常得揹負著將近30公斤的食材與裝備,穿梭在山林間,靠自己的雙腳往上爬。這份工作很辛苦、挫折感也很重,但我堅信自己選擇的路,不要害怕開始,只要好好堅持走下去,時間就會給你答案。

高山協作兼嚮導巫瑪芙。圖/巫瑪芙提供
高山協作兼嚮導巫瑪芙。圖/巫瑪芙提供

雖然從小到大對山不陌生,但是自從接觸爬山這個活動以後,我對山的好奇是非常非常的多。記得我第一次看到嘉明湖的時候,心中那個「哇」的聲音真的是非常大聲,因為從來沒有看過,在這麼高海拔的環境下,有這麼漂亮的一個湖面。

身為布農族原住民,從國小到國中,假日都得跟著爸爸或是哥哥姐姐一起上山打獵,那時候我其實沒有很喜歡往山上跑,因為要幫忙揹獵物,都是心不甘情不願被抓去山上。每次去打獵,總是跟不上爸爸的腳步,而且小時候就是很想要跟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在山上的時候,都會想為什麼我要跟著爸爸他們一起來到山上?那時候一心只想玩,也從沒想過自己跟山的緣分。

大學畢業後在外工作了將近三年,曾做過健身房、餐飲之類的工作,記得最後的工作是在拉麵店,離職後的第二天,大學同學傳了一封簡訊給我,說有個在家鄉附近的工作,要不要去試試看?而且薪水也蠻高的。

山屋清潔員也要兼任廚師。圖/巫瑪芙提供
山屋清潔員也要兼任廚師。圖/巫瑪芙提供

轉職山屋清潔員,登山動力就是想看更多臺灣美景

於是我就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去面試,其實老闆原先想要聘用男生,但因為我剛好是臺東縣海端鄉的青年,雖然是女生還是決定給我機會,優先試用一個月,沒想到這個月我做的還蠻習慣蠻上手,好像跟山莫名有緣份。

在工作過程中,最有趣的是能在山屋的小廚房裡,聽到很多協作以及嚮導分享,他們去了很多臺灣的角落,不管是高山百岳、或是低海拔的探勘路線,不管是形容山裡的樣貌、或是講述原住民文化與山裡故事,都讓我對臺灣各地心生嚮往,非常非常好奇想要一直去探索臺灣、想要好好地站在臺灣的任何地方、好好欣賞臺灣的美。

對我來說,其實爬山動力的來源,就是我很想要好好地欣賞,臺灣各個角落不同的美景。

巫瑪芙爬山的動力來源,就是能看見更多台灣的美景。圖/巫瑪芙提供
巫瑪芙爬山的動力來源,就是能看見更多臺灣的美景。圖/巫瑪芙提供

擔任高山協作,生理期背重物一度想放棄

轉換做嚮導的過程,得先從協作做起,踏入這行之前,曾收到許多前輩關心,因為他們覺得連男生做起來都很吃力,更何況我是女生,擔心我吃不了苦。但那時我意志很堅定,因為我認為沒有人可以決定我要做什麼,我告訴自己就算選擇錯了,也絕對不反悔,因為我還年輕,能吃苦就趁現在。

實際當協作後,發現女生多少還是跟男生有所落差,因為體能可以被訓練,但生理上的結構無法避免。曾經有一次,我在生理期間剛好要揹28公斤的重物到嘉明湖山屋,那時候身體狀況真的很差,當時老闆還說:你們女生那個痛的時候,吃個止痛藥就可以啦!但女生生理上的痛,男生真的沒有辦法體會,那時我因為痛到不行,甚至邊走邊哭,只好先撐到向陽山屋,把食材暫時安置,請下一次補給的協作人員來幫我繼續完成工作。

想放棄的念頭幾乎是天天都有,常會思考這份工作適合我嗎?總是會懷疑自己、經常覺得沒有辦法達到老闆的要求、挫折感很重。比如說可能需要你扛30公斤,五個小時來回嘉明湖山屋,但直到現在我也還沒有達成這個要求。做這份工作的壓力,還得常常被跟男生比較,未能達成任務或是做錯事情時,也會讓我覺得很自責。

高山協作經常得揹負將近30公斤的食材與物品(左:巫瑪芙)。圖/巫瑪芙提供
高山協作經常得揹負將近30公斤的食材與物品(左:巫瑪芙)。圖/巫瑪芙提供

走山路和自己對話,發洩情緒釋放壓力

做協作常常有機會一個人走山路,那時候我就會和自己對話,有時候是開心的、有時候是難過的、有時候壓力很大,我會一個人去釋放自己的壓力,有時候是吶喊、有時候是哭泣、有時候甚至生氣,但發洩完後,我會告訴自己還是必須繼續走完,因為這是自己選擇的路。

這幾年間也遇到很多協作前輩因為揹負過重,頸椎、膝蓋、腳踝都有傷,導致沒有辦法繼續工作,也有人到都受傷了也還在咬牙苦撐。但我對自己最大的要求,不是能夠揹多重、也不是能走多快,只求自己能平安上山、平安下山、不要受傷就好。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做這麼辛苦的工作,但我認為只有真正去體會,才能懂得生活帶來的道理。工作上覺得辛苦覺得累的時候,當然也有想要放棄的念頭,但當自己能夠好好努力生活,就會發現其實生活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也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慘,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好好堅持走下去,時間就會給你答案。

前往馬太鞍溪路上(左:馬詠恩、右:巫瑪芙)。《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2》劇照/攝影Katie Chen
前往馬太鞍溪路上(左:馬詠恩、右:巫瑪芙)。《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2》劇照/攝影Katie Chen

與山同行找回自己,藉由群山拍攝傳承文化

其實我跟大多數人一樣,大學畢業時也曾經迷惘,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能做些什麼?所以我很感謝介紹我這份工作的朋友,因為這份與山同行的工作,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也找回了自己。我們家讀大學的人不多,爸媽對我的期望很高,希望我畢業以後可以找份穩定的工作,或是出去教書當老師,至少是做一些平地行政的工作,但顯然我並沒有朝著他們的期待走。

當我從事協作工作的時候,每次下山爸媽看到我很疲憊的回家,曾經告訴我,要不要就在平地找個工作就好,不要那麼累,但那時我還是拒絕了,因為這份工作,讓我覺得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樣子。大自然就像我的教室一樣,讓我能夠用我的方式,分享給山友們關於山的知識、或是在地文化、或是山帶來的影響,讓他們也能好好體會山帶給他們的回憶。

左:巫瑪芙、右:馬詠恩。《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2》劇照/攝影Katie Chen
左:巫瑪芙、右:馬詠恩。《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2》劇照/攝影Katie Chen

這次拍攝《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2》在山上的過程中,看著另一位主角詠恩的背影,彷彿好像看見爸爸走在前帶領著我,只不過路線不同而已。

我們行程第二天是一條比較平緩的路,那時候下著細雨,我走在詠恩後面,當我抬起頭看到他的背影,突然有種感觸,想著他一個人要面對很多事情、要自己去尋找這條路,當下雖然覺得有點狼狽,但是他那寬闊的肩膀承擔了這一切,他對文化的執著讓我非常敬佩,也很謝謝他這一路傳承給我的文化。

巫瑪芙。《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2》劇照/攝影Katie Chen
巫瑪芙。《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2》劇照/攝影Katie Chen

「不要害怕開始,因為開始了你會忘了害怕。」-巫瑪芙

這句話是我在最後的鏡頭,送給自己的一句話。在部落長大的我,不敢說對自己的文化了解多少,在面對自己文化這塊,說實在我沒能完完全全的了解自己的根本,所以特別珍惜能透過這次機會,好好看、聽、學,也給自己的成長歷程留下記錄。

從一開始的害怕鏡頭、害怕自己每句說出來的話,一直到後來我忘了害怕,到最後是享受在當下,我們一起踩在回家的路上。

【延伸推薦】
節目|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2:『群山之島』第二季,嚴格說,並非只是第一季的延伸,而是在經歷了第一季之後的一種蛻變。第二季,我們尋覓了呂忠翰、李佳珊、張國威、巫瑪芙、馬詠恩等五位傑出的臺灣登山家,繼續帶領我們看見更核心的山林世界。山,真的把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放大了。

文章|冒險的本質:從尼泊爾登山隊成功登頂K2峰談起

文章|登山的當代意義

文章|超過3千公尺的高山裡,有那些深山傳說?

文章|無氧攀登世界高峰,呂忠翰:臺灣需要會探險的小孩

文章|臺灣溪降先鋒李佳珊:深谷就像壓抑情感的沉積,理解山下世界是最巨大的攀登

文章|登山者張國威:別在意高度與名氣,也別滿足於既有路線

文章|獵人歌手馬詠恩:把夢想寫進歌裡,成為一個努力、認真、好好的布農人

作者:巫瑪芙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7.20

來自台東縣海端鄉利稻部落的布農族,我叫巫瑪芙,目前的在做高山嚮導及高山協作,希望繼續雙腳,走向台灣各個角落看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