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調香師成功重現16世紀瑪歌皇后香水,創作的祕密就在嗅覺、觀察力與情感連結

法國調香師尼古拉.巴利著有《怦然心動的101款香水圖鑑》,是當代少數仍遵循古法創作的調香師,他曾用茉莉花、龍涎香、麝香重現十六世紀法國瑪歌皇后的專屬香膏,更為客戶創作專屬香水回味重要往事。他認為調香的過程就像音樂和弦,更常透過大自然的氣息刷新靈感,讓整首「香氛樂章」更具特色與厚度。

法國調香尼古拉.巴利。圖/《怦然心動的魔法調香師》
法國調香尼古拉.巴利。圖/《怦然心動的魔法調香師》

「只要能令人陶醉,瓶子並不重要。」尼古拉.巴利(Nicolas Bally)認為,香水的靈魂不在華麗的瓶身,而在那無形卻能觸動情感的氣味。

這位大師級調香師著有《怦然心動的101款香水圖鑑》(101 Parfums à Découvrir),是當代少數仍遵循古法創作的法國調香師之一。與主流香水工業強調視覺與市場話術不同,尼古拉選擇隱居在羅亞爾河畔一座中世紀小鎮康代聖馬汀(Candes-Saint-Martin),工作室鄰近一座十二世紀的教堂。在這裡,他遠離喧囂的行銷舞台,專注於用天然香料、歷史文獻與敏銳的嗅覺,重現時間的記憶。

調香師穿越時空五百年,重現16世紀瑪歌皇后香水

投入香水界二十五年,尼古拉最大的成就之一,是重現十六世紀瑪歌皇后的專屬香膏。這段歷程如同考古學般艱辛:他必須在國家檔案館翻閱皇后的帳冊,從「茉莉花、龍涎香、麝香」三種反覆出現的原料線索中,推敲出香膏的比例與質地。

在十八世紀之前,固體香水「香膏」是貴族生活的重要部分。對尼古拉而言,這不只是調製香氛,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創作──讓塵封於紙上的氣味,重新於當代空氣中流轉。

「香膏的拉丁文其實就是『香水』,它就像皇后的鑽石項鍊,是地位與品味的象徵。」據說瑪歌皇后的丈夫亨利四世,因不愛用香水而常帶著體味,甚至被視為婚姻不睦的原因之一。氣味,始終影響著人與人的連結。

圖/《怦然心動的魔法調香師》
圖/《怦然心動的魔法調香師》

調香就像音樂和弦,也是情感的翻譯

在康代聖馬汀的工作室裡,尼古拉總會把各種精華滴在試香紙上,反覆嗅聞與調和。他形容這個過程就像音樂和弦:前調是明亮的木管與清新的弦樂──橘子、檸檬、佛手柑;中調如同旋律的骨架,襯托個性;而後調則是深沉的低音,常以麝香、檀木、龍涎香來堆疊,如同交響樂中的大提琴與定音鼓,讓整首「香氛樂章」更具厚度。

對尼古拉來說,香水不是單一的味道,而是一首隨時間展開的樂曲,每個人佩戴它,都能演奏出屬於自己的版本。

尼古拉的另一項專長,是為世界各地的客戶創作「客製化香水」。他深知香味與情感、記憶的緊密聯繫。

「氣味能勾起遙遠的往事──童年的院子、某段戀情,清爽的味道讓人想起夏天。」一位俄羅斯客戶分享,對的香水能完全改變外表,一整天都有香水,感覺好像前往遙遠的地方。。

對尼古拉而言,每一次調香,都是一段情感的翻譯。稀有的玫瑰、神秘的松露、帶有泥土氣息的沒藥……,這些原料經過挑選與處理,如同寶石一般被打磨,最終凝結成一段屬於客戶的獨特故事。

客製化香水,通常連結著美好的回憶與情感。圖/《怦然心動的魔法調香師》
客製化香水,通常連結著美好的回憶與情感。圖/《怦然心動的魔法調香師》

松露與胡椒也能成為原料

除了花卉與木質,尼古拉也熱衷於嘗試非常規的素材。他特別迷戀松露──那帶著泥土與動物氣息的野性香調,蘊含著難以言喻的神秘。科學證明松露中含有類似費洛蒙的成分,這或許也是為何牠能激發人類與動物的嗅覺共鳴。

近年來,他甚至受邀為一間香料公司設計胡椒味香水。黑胡椒、白胡椒與粉紅胡椒在他的調和下,幻化成一款清新卻帶有張力的中性香氛。對尼古拉而言,這些「野性」原料的加入,讓香水世界更廣闊,也更真實。

鮮少人知道,尼古拉的前半生與香水毫無關聯。他曾是政治學博士,擔任記者與外交官,專長在國際事務與衝突處理。然而,他最終選擇轉換跑道,投入氣味的世界。

「嗅覺與情緒記憶有著緊密的連結。」他解釋道,「香水是記憶的媒介。人事物會改變,但香水不會變。」

這種浪漫而執著的信念,讓他甘願背離高薪的外交舞台,走進偏遠小鎮,與花草、樹木、石塊和古老文獻為伴。

在新品問世前,尼古拉會前往蔚藍海岸的香水實驗室,和實驗室的調香師見面,做最後的調整。實驗室的「氣相色譜儀」可以把樣品中的所有物質區分開來,確認香水量產時品質一致 ,這是在實驗室製造香水的品管工作。

對尼古拉而言,香水創作不該被侷限於實驗室。他常在新品完成後,走進附近的果園或河畔,透過大自然的氣息刷新靈感。大部分的同業只調製香水,並不想去找原料,尼古拉喜歡這麼做,他認為需要接觸大自然,才能持續進步和創作。

尼古拉喜愛在大自然的氣息中找到新靈感。圖/《怦然心動的魔法調香師》
尼古拉喜愛在大自然的氣息中找到新靈感。圖/《怦然心動的魔法調香師》

香氣是一首無聲的詩,香水是一種情感的語言

不論是聞保加利亞的玫瑰,或是蔚藍海岸的檸檬,尼古拉總是會回到康代聖馬汀,在這個石塊與歷史的搖籃,他找到靈感的來源,他致力於這個看不見、摸不著又安靜的熱情,甚至無法解釋這種熱情。

尼古拉說:「這很難以言喻,音樂和繪畫都有自己的用詞,而香水只能用原料來形容味道,我們會說『玫瑰』或『茉莉』。希望人們不要只把香水當成時尚的配件,或誘惑人的方式,而是一種語言,一種情緒、情感的語言,與人溝通的方式。」

務實的人可能會問調香師,一生致力於製作香水是否只是徒勞?尼古拉卻給出了另一種回答:「任何徒勞的事,都值得去做!」他的作品不僅是香氛,更是一段段凝結的時光、一首首無聲的詩。

當我們再次聞到熟悉的香氣,那一瞬間的心動,也許正是尼古拉想傳達的:香水不是瓶中的液體,而是一場關於情感、記憶與靈魂的永恆對話。

【延伸推薦】

紀錄片|《怦然心動的魔法調香師》:尼古拉巴利是法國少數遵循古法的大師級調香師。他不僅為客人量身打造香水,還試圖重現歷史上的名品,成功讓十六世紀瑪歌皇后的香膏重返人間!

文章|個人不是主角、夢想不在他鄉,最有人情味的法式甜點來自對家鄉土地的愛

作者:文蔚然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9.3

資深媒體人,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喜歡觀察,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期望能透過用書寫將正向力量匯聚筆尖,豐富讀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