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冬夜,女教師陳琪瑄自后豐大橋上墜落,王淇政與洪世緯將其送醫急救後不治身亡,但王淇政與洪世緯兩人因為證人王清雲的證詞,從「不起訴處分」變成「共同殺人罪」成立,各遭判15年與12年6月有期徒刑。歷經23年司法救援的努力,2024年10月底台中高分院再更二審判決兩人無罪、2025年5月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全案無罪確定,《彼岸》紀錄司法救援的過程與王洪兩家人面對命運困境的堅韌。

兒子說:「媽媽,爸爸他為什麼會被關在裡面?」
洪世緯妻子(黃思潔)說:「你爸爸就是晚上不回家,跟別的朋友出去,然後,他的朋友的朋友打電話跟他說,跟他約在哪裡,叫他什麼時候要到。然後結果他們兩個到了那個地方以後,爸爸發現那兩個人在吵架,那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兒子回答:「我,我就不想要看,我就會離開呀。」
洪世緯妻子說:「對,你爸爸跟你做一樣的事情,他離開了,然後等你爸爸再開車回來的時候,發現有一個人掉到橋下面去了,那你會怎麼辦?」
兒子說:「我就要打電話叫那個119呀!然後我還會下去救她。」
洪世緯妻子說:「對!他跟你做一樣的事情。」
后豐大橋女教師墜橋命案,關係人之一洪世緯的妻子,嘗試跟年幼的兒子解釋爸爸入獄服刑的原因,語氣平緩,沒有過多的情緒與引導,客觀的事情陳述中,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父親只是做了一件「該做」的事情,但他卻還是「被判有罪」。
后豐大橋女教師墜橋案纏訟23年,王淇政、洪世緯終獲無罪確定
2002年,女教師陳琪瑄自后豐大橋上墜落,由案件關係人王淇政與洪世緯送醫急救後不治身亡,但王淇政與洪世緯兩人因為證人王清雲的證詞,從「不起訴處分」變成「共同殺人罪」成立,2009年王淇政被判15年有期徒刑,洪世緯遭判12年6月有期徒刑。經過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的協助,歷經23年司法救援的努力,2025年5月台中高分院再更二審改判兩人無罪,檢方提上訴,最高法院駁回,全案無罪確定。
導演施佑倫長期與台灣冤獄平反協會合作,從2015年開始拍攝《彼岸》,直到2019年台中高分院一度宣判無罪,卻又被高法院撤銷發回,直至影片拍攝結束,判決依舊未明朗,再度陷入司法的迴旋中。
在片中,我們可以看見律師團們努力尋找更強而有力的科學證據,以及透過導演貼身紀錄王淇政與洪世緯家人們在事件中的處境,過程中一度看見曙光,帶來了希望又落空,後來王淇政與洪世綸獲得假釋出獄,但證明自己清白的決心,從不輕言放棄。

王媽媽說是累世因果糾纏,才能解釋這23年的冤屈
王淇政說,他常常想起跟陳琪瑄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期待她可以入夢;洪世緯說,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完成媽媽生前的遺願,要繼續堅持打官司,直到獲得清白的一天。
對於彼此,兩人沒有怨恨,王淇政替洪世綸喊冤,他說:「我跟琪瑄畢竟還有一段情,紅毛(洪世緯)明明不在場,硬被咬下去。」「洪世緯他有辦法諒解我,但是他的妻小,要他們這麼釋懷,換成如果我是他老婆,我可能做不到。」
洪世緯還讓妻子思潔回信給王淇政,「內容說我們很好,要他不用掛心。」案發後,雙方的家庭,開始傾斜。
思潔是在老公洪世緯發監服刑的隔天,小兒子恰好臨盆,而後一肩扛起照顧婆婆以及兩個幼兒的生活重擔。影片中,多數是沈默未語,忙著工作,接送小孩,得閒時陪伴著小孩抓魚抓蝌蚪,更要定期帶著患有白血病的小兒子到醫院進行化療,或許是壓抑,但更多的是面對這無奈的命運困境,依然無以名狀,只能穩住生活的步調,過著日子。
王淇政的媽媽說:「神明都說,走了好幾個宮廟都說:他們那是累世因果啦,妳兒子是沒有害她,這種前世因果,累積因果都是比較會牽拖,妳要心情放輕鬆,這個孩子,他這一世真的沒有害她,不過就是有連帶關係。」導演問:「現在還是相信累世因果嗎?」她回答:「信、信、信,很信的信了啦。這是他的因果,他是這樣拖來拖去,沒做也是要去關啊。」在法官不採信律師團的科學證據後,王淇政媽媽完全洩氣,充滿沮喪與失望,累世的因果才能解釋這些不合理的遭遇。

星雲大師曾說:「在佛教裡,把此岸看作是娑婆世界,把彼岸當成為極樂淨土……此岸是『束縛』、彼岸是『解脫』。」施佑倫也曾分享,將片名取為《彼岸》有宗教性的意味。在影片末尾紀錄著,2018年2月,當時官司尚未定論,王淇政因表現良好獲得假釋出獄。王淇政媽媽開心的擁抱兒子的歸來,端上豬腳麵線去霉運;思潔也等到了洪世緯的歸期,接續更迎接了第三個孩子的出世;備受煎熬的他們,慢慢靠岸。
冤案當事者家人的堅韌心念,修整了司法審判的缺陷
律師羅秉成、現任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理事長說:「即便現在科學那麼昌明的情形底下,我們在很多事實的調查上面都有一些侷限性,就是說我們不可能窮極所有的資源,上天下地,上窮碧落下黃泉,把事情都調查得一清二楚,那個是把人當神看,不是一件好的事情。」他又說:「在法律上設計上,為什麼有一個無罪推定原則,作為它一個框架,就是說,一旦你認為這些事實無可調查,沒有辦法形成一個有罪確信的話,就輕易甚至草率認定一個被告有罪,那極可能會冤枉人。」
存在主義作家卡夫卡在經典名著《審判》中提到:「目標是有的,道路卻沒有;我們說有路,不過是躊躇而已。」
23年漫長的司法過程,即使是長達兩小時的影片,依然未能盡善完美;導演企圖想要採訪陳琪瑄的父親,但未能如願;唯一證人王清雲的證詞為何反覆?洪世緯加油站的影像為何不被採信?影片中都無法提供解答。
但我們可以看見身為母親的悲憤,以及身為妻子的堅韌,更多的是為了修整司法審判的過錯,所有參與其中的律師們鍥而不捨的毅力,希望能讓所有的冤案都能藉此獲得鼓舞,不再躊躇,找到自己的路。
【延伸推薦】
紀錄片|《彼岸》:王淇政與女友談判分手,後來女友墜橋身亡,王淇政請朋友洪世緯叫救護車,兩人卻遭控涉嫌殺人,本片記錄受后豐大橋案牽連數十年的兩個家庭。
文章|為什麼「無罪推定」如此重要?纏訟21年、冤獄16年的沉痛案例「徐自強案」
文章|再多冤案也無法撼動司法體制?鄭性澤:「寧可誤判、不可錯放」的錯誤執法態度,令蒙冤者付出慘痛代價
文章|冤獄14年「鄭性澤案」,紀錄片《相見相忘》為司法錯誤開啟修復的對話
作者:劉凱莉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8.20

自由工作者、特殊兒的家長。2000年進入職場,至今已20年,工作內容總是在影像與文字中遊走,因為不管是書籍或是影像的製作,都是從無到有,將所有的創意整理融合再創造,最後完成作品,而每一個工作,都是一種自我對話過程;工作之餘,專心陪伴著孩子健康快樂長大,幫他找到跟世界對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