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畫家達利決裂後,布紐爾如何東山再起?他拍《無糧之地》重新定義「超現實主義」
路易斯·布紐爾擅長以超現實主義風格,拍攝出許多挑戰且暗諷階級、宗教及社會的作品,《無糧之地》是他的職涯中唯一的紀錄片,對他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布紐爾 超現實人生》便以動畫方式,結合該紀錄片的真實片段,用虛實交錯的手法,紀錄了布紐爾的拍片過程,以及他與心魔交鋒後,頓悟出真實自我的歷程。
解決容貌焦慮從發現自我內在魅力開始,想被別人喜歡之前要先愛自己
受到社交媒體濾鏡下「大家都很完美」的錯覺,時下青少年相當容易面臨「容貌焦慮」問題,轉而對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滿。容貌焦慮的根源通常來自於不安全感與對自我價值的懷疑,青少年要學習將注意力轉向內在價值,例如個性、能力或影響力等學習新技能、參加活動帶來成就感,也能發現自己的內在魅力,容貌焦慮的影響自然會減弱。
配偶過世後還要扶養他的家人?法院依「同居事實」等要件斟酌扶養義務
配偶離世後,生存的一方除了調適情感失落,還必須處理法律責任與義務。正如《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吃飯2》喪偶的女性長輩,陷入與姻親相處與扶養公婆的困境。依法律見解,配偶死亡並不會使姻親關係自動消滅,法院會依「同居事實」、亡配偶父母是否有扶養需要、生存配偶的扶養能力及其他順位義務人等四項要件綜合判斷,而生存配偶仍為法定繼承人,這些原則構成喪偶後法律責任的核心。
全身癱瘓如何享受生活?他被兩個男朋友脫光衣服綁在十字架,台灣漸凍人胡庭碩看了片卻說:「羨慕」?
我是胡庭碩,病歷上寫著漸凍症。曾以為身體沒了自由,人生也跟著關門。《三人四腳》讓我看見另一條路:耶皮全身癱瘓,仍與男友們瘋狂冒險、跌倒流血也能大笑。從恐懼、彼此憂慮,到一起成就生活,我學會:站不起來,那坐著也沒關係,但記得抓穩,因為人生將繼續飛奔前行。
我與詐騙集團談了一場「戀愛」:明知有詐,被害人為何仍深陷其中?
愛情無價,所以愛情詐騙是最貴的,我想了解被害人糾結的點是什麼?所以我踏入這個「遊戲」,每天和「他」傳訊息、交談秘密,我體認出被害人內心需要的是被人深度關注、深度凝視,不想讓關心自己的人消失的感覺。如果承認是詐騙,這段感情就成了泡影,這也正是打擊愛情詐騙時,反詐警察永遠打不進的心魔。
談戀愛最難的是「看見自己」,走過「理想化」「幻滅」「共生」三階段才能好好愛
愛情的發展往往經過理想化(Idealization)、幻滅(Disillusionment)與共生(Integration)三階段,若能誠實看見彼此並願意調整,才能進入成熟的狀態。多年伴侶諮商的經驗讓我看到,愛裡最難的課題之一是「看見自己」,我們常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認為是他讓我受傷、讓我不快樂;然而,當我們願意停下來覺察自己在害怕什麼、在失落什麼,就有機會找到自由。
爭議網紅安德魯·泰特仇女賺流量,帶起「阿爾法男」運動鼓吹男人主宰女人順從
網紅安德魯·泰特(Andrew Tate)是全球出名的厭女、反女權代表人物,他是傳統男子氣概特質的集合體,外表強壯、多金、自信且出言不遜,透過激進的仇女言論賺取流量與聲量,創造出巨大商機與眾多追隨者。他更是「阿爾法男」運動的代表人物,鼓吹「男人主宰、女人順從」是生物天性的謬論,以粗俗言論貶低女性價值。
在畫中與痛苦吶喊的靈魂交會,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孟克的生命吶喊
孟克悲慘的童年影響到他往後的創作,多以生命、死亡、愛和悲痛當成主題,筆觸壓抑且充滿情緒張力。像是那幾乎可以聽見痛苦呼喊的《吶喊》(The Scream, 1893),或是充滿死亡氣息的《病中的孩子》(The Sick Child, 1885-86)。
陳定南曾霸氣帶隊親拆違建,讓宜蘭成為國際公園城市,以環境永續與觀光立縣
1979年高雄爆發美麗島事件,1980年2月28日發生林義雄家族滅門血案,這兩起震撼全台的事件,成為陳定南一生的轉捩點。他決心棄商從政,投入改革之路,寫下宜蘭地方治理的一頁傳奇。他就像現代版的唐吉訶德,懷抱著理想主義,為宜蘭定下「觀光立縣」環境永續的主調。
走出喪親喪偶憂鬱低谷,「好好吃飯」重拾食物滋味是回到生活正軌第一步
在安寧病房中,我陪伴過許多即將失去另一半的夫妻,「吃飯」這件小事,在喪偶長輩的心裡,往往藏著最深的情感。吃太多、吃太少,往往是憂鬱的警訊,不只是食慾的改變,而是一種失去共食的孤單。我們能給的陪伴,不是急著「讓他忘記過去」,而是允許悲傷有自己的節奏,慢慢回憶過去的點滴,才能慢慢地放下,重拾食物的滋味與生活的動力。




有兩位摯友共度人生精彩時刻。圖/《三人四腳》-400x25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