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玉里劉一峰神父的傳教事業:他的奉獻和挑戰

劉一峰神父主持的花蓮玉里天主堂,讓失去依靠的遊民、精神病友、獨居老人等弱勢族群有所依歸,劉一峰帶領大家做環保工作獲取收入,也陪伴隔代教養兒童閱讀學習,他還負責「安德啟智中心」與「安德怡峰園」,讓中高齡智能障礙者不再無依無靠。

神父劉一峰。圖/《總統文化獎人道獎:劉一峰神父》

天色漸亮,一位銀灰色頭髮的輕快身影,打開了花蓮縣玉里鎮天主堂的門,準備開始忙碌的一天。他是來台奉獻超過五十年的法國神父劉一峰。

劉一峰能講多種原住民語、台語、國語,彷彿他在台灣出生

「我二十五歲到台灣,先住在花蓮後來瑞穗,第三站才是玉里。」從那時起,劉一峰深入當地生活,活得像個當地人,他所主持的玉里天主堂,是個讓遊民、精神病友、失業者、酗酒者、失親的孩童與獨居老人皆能依靠的港口。劉一峰會說阿美族語、泰雅族語、布農族語、國語、台語……「我們常說他是法國的阿美族,布農族人就會說他是法國的布農族。」安德啟智中心教保員葉淑芬笑說。

「神父,我肚子餓。」當劉一峰走出天主堂外,馬路上已經聚集了許多人。其中一位婦人對著劉一峰發難,他隨即說:「沒問題,等等我們一起。」接著他聚集大家祝禱:「親愛的天父我們感謝你,今天是好天氣,我們工作就比較方便。我們也求祢來包容我們的精神……使我們成為祢最可愛的子女。」禱告完畢,劉一峰帶領這些外界眼中的邊緣人,一起工作、一起吃飯。

圖/《總統文化獎人道獎:劉一峰神父》

讓邊緣失依人找到尊嚴,穩定生活

「差不多二十年前,我們就開始做一些小規模的環保工作。」會有這個發想,是因為劉一峰認為做這件事情一方面可以團結鎮上無依無靠的人們,其次則是能夠獲得一些收入,用來幫忙安德啟智中心。「那時候真的缺很多錢。」

透過劉一峰的努力以及當地「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機構的協助,媒合了許多失業者找到工作,「有一些外面的人,要人力、要工作,神父都會問我們的人力符合需求嗎?」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服務人員林平緯回憶起,一開始神父和他商量替當地失業者找工作的情況。透過媒合,原本的失業、代工者生活有了依靠,不安穩的生活轉趨穩定。

「也許我對社會上遇到困難的人們比較注意,跟他們接觸之後,我也覺得他們有可愛的一面,不要看不起他們,要重視他們的尊嚴。」這群原本被視為社會不穩定的份子,因為劉一峰溫情的對待,看重他們的理想,與關懷他們的心,讓這群人有機會融入團體之中。原本被視為邊緣人的失依人們,有機會達到自己心中的理想。

圖/《總統文化獎人道獎:劉一峰神父》

劉一峰口頭禪「可以、沒關係!」給人莫大安定感與依靠感

除了照顧大人,孩子也是劉一峰關懷的對象。教友趙文涓是教會內協助陪伴隔代教養兒童的大姊姊:「小時候常常看到神父常常幫助小朋友,然後教他們看書、唸字、讀聖經,無形當中讓我覺得這是一種讓人很感動的事情。就是別人學會或得到知識,那種感覺很神奇。」這群受到劉一峰照顧的孩子們,課後有了去處,不僅獲得溫暖的照顧,同時也學到了知識。

圖/《總統文化獎人道獎:劉一峰神父》

「安德啟智中心」是劉一峰另一處助人場所。這裡住著許多智能障礙的居民,劉一峰在此設立木工、環保組、烘焙組,培養自立生活的能力。「因為他們住在那裡,也要吃,所以早上吃自己做的麵包。」安德啟智中心教保員葉淑芬提起劉一峰神父,言詞中滿溢敬佩:「神父最常說,『沒關係我可以。』我就一直想,真的嗎?明明就很忙了。後來我慢慢學習,也把那句話放在自己身上。」葉淑芬學習神父的精神,發現原來一句「可以、沒關係」,其實給予他人很大的安定感,讓他們覺得自己有所依靠。

近來,劉一峰發現,有殘障手冊的中年人老的比一般人快,「我們才想到要再安排另一個中心—怡峰園」,此地專門收容超過五十歲的障礙者,玉里地區凡是符合資格的人都可以住進來。歷經多年的集資募款與三年的建造過程,安德怡峰園已經在2019年落成啟用。

劉一峰用他一貫的溫暖精神繼續幫助玉里,他也引用德蕾莎修女的話:「修女曾說,不必做很偉大的事情,只要在小的事情當中放入愛,做到最好、那就好了。」。

【延伸推薦】
節目|《無事坐巴士:花蓮、壽豐、玉里》:主持人吉雷米拜訪舊識:玉里天主堂劉一峰神父,他被稱為玉里的法國爸爸,照顧玉里當地弱勢族群超過五十年。
紀錄片|《總統文化獎人道獎:劉一峰神父》:來自法國的劉一峰神父,25歲時來到台灣,至今已奉獻了50年。他所主持的玉里天主堂,是讓遊民、精神病友、失業者、酗酒者、失親的孩童與獨居老人皆能依靠的港口。不僅提供住宿與餐食,更鼓勵他們藉由勞動找回生命尊嚴。
文章|關懷移工弱勢被罵胳臂往外彎?李麗華:因為看過太多家破人亡。

文字整理:方嵐萱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4.28

從主流媒體出逃,但仍然在字海裡浮沈,書寫他人的故事與經營各類專題報導。喜歡和人聊天,喜歡聽故事,更愛把聽到的故事寫成故事。現在還喜歡起捻花惹草,期待有生之年寫出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