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移工弱勢被罵胳臂往外彎?李麗華:因為看過太多家破人亡

李麗華在南方澳成立漁工職業工會,是台灣第一個全由外籍移工組成的職業工會。部分船東與仲介覺得李麗華「老是胳膊往外彎」,曾有仲介放話要對她不利,但李麗華更擔心他們去對付移工。

李麗華在南方澳成立漁工職業工會,是台灣第一個全由外籍移工組成的職業工會。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圖/《讓愛傳下去:漁工鬥士李麗華》

烈日下海面閃耀著金色光芒,漁船緩慢地駛近漁港,靠岸停泊的船隻上,漁工洗曬的衣物隨海風搖擺,這裡是宜蘭的南方澳,對許多外籍漁工來說,這裡是他們第二個故鄉。

走在漁港邊,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親切自然地和留岸的漁工們打招呼,但遠遠看到仲介的身影,則是臉色一沉,說道:「我不能靠太近,不然如果有人來查驗,他們就會直接聯想到是我。」李麗華表示,她去漁港都得要戴口罩,船東或是仲介一看到她就會瞪她,他們覺得李麗華怎麼老是胳膊往外彎、去幫助外國人,甚至有仲介公司放話要對她不利,對於這些威脅,李麗華無奈地說:「我沒有那麼多去考量自己的人身安全,我更擔心的是這些仲介或雇主會轉而去對付他們的勞工,威脅他們如果參加工會就把他們遣返。」

三年薪水60萬,移工卻只領到20萬?李麗華組工會為弱勢發聲

回想最開始接觸南方澳漁工,是因為一位手被繩索絞斷的外勞個案,由於擔心其被雇主遣返,為了幫他爭取一些賠償,曾在勞工局任職的李麗華開始研讀一些法規,探討外籍勞動條件有沒有被保障,研究過後發現工會法明訂外國人可以加入工會、組織工會、或是擔任幹部,就這樣2013年開始在南方澳成立漁工職業工會,這也是台灣第一個全由外籍勞工組成的職業工會。

即使沒有收入,還得經常面對財務上的問題,但李麗華非常投入,只因看到了太多不公不義:「我幫他們算過,移工三年薪資約可賺60萬,如果透過仲介公司,三年大約只能領到20萬,等於有40萬都是被仲介公司拿走的。」翻著資料帳本,一一細數外籍勞工個案,甚至還有很誇張的案例,原本當時基本工資是18780元,但被扣除膳宿費等名目後,一個月的薪水只剩下1912元,該名移工就這樣領了十個月,都不知道自己被剝削了。

有一位印尼籍移工Wanto被診斷出鼻咽癌,但仲介公司沒有告訴他實情,甚至想遣返他。在工會斡旋下,終於撤銷離境,並得以治療。另一位印尼籍漁工Supriyanto,在船上工作時候經常被船長毆打、用浮球和尖銳的漁勾敲他的頭,工會得知消息時他已過世,卻被簽結「因病死亡」。李麗華知情後開始追查,最終由監察院糾正漁業署,讓屏東地檢署重啟調查。

印尼籍移工Wanto被診斷出鼻咽癌。圖/《讓愛傳下去:漁工鬥士李麗華》
印尼籍漁工Supriyanto,在船上工作時候經常被船長毆打、用浮球和尖銳的漁勾敲他的頭,工會得知消息時他已過世,卻被簽結「因病死亡」。李麗華知情後開始追查,最終由監察院糾正漁業署,讓屏東地檢署重啟調查。
印尼籍漁工Supriyanto。圖/《讓愛傳下去:漁工鬥士李麗華》

看過太多家破人亡,不希望讓弱勢再擔心受怕

翻開聖經,李麗華朗讀馬太福音25章40節:「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篤信基督教的李麗華,曾任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傳教士,雖然原生家庭中沒有人是教會成員,但她因為信仰的關係,加入教會一年後就去傳教:「聖經中說最小的弟兄就是我要幫助的人,所以弱勢或是沒有資源的人,都是我想幫忙的。」

卸下傳教士工作後,從1992年為平溪老礦工爭取勞工權益開始,李麗華就一直在為弱勢發聲,每每接觸各式各樣的悲慘案例,她總能感同身受:「我過去看到太多家破人亡或是妻離子散、家庭破碎、小孩沒有人照顧,這樣悲慘的情況,我不希望讓這些孩子們,一直要忍受;而還沒有面對這樣子問題的家人,是不是每天都在擔心受怕?」把移工稱呼為「家人」,李麗華自述因為家中有六個兄弟姊妹,成長過程中充滿家的溫暖,所以特別希望能讓移工即使在異鄉也能感受「有家的幸福」。

每到特定節日如聖誕節,工會就會特別舉辦晚會和菲律賓漁工同樂,也會安排和印尼漁工一起烤肉;考量到移工大多來自熱帶地區,工會也幫忙募集捐贈的冬衣,李麗華說雖然語言不通,但看到移工開心,她就覺得很開心,因為移工可以放輕鬆的時間不多,所以如果有這種溫情的時間,她都特別珍惜。

期望運用國際輿論,改善台灣移工現況

多年為勞工奔波下來,李麗華深覺個案真的處理不完,應該回歸到政策法律面來做調整,她多次出國從事國際倡議與國際連結,企圖運用國際輿論的壓力,來改善台灣勞工的狀況,避免讓台灣被冠上奴人之島的印象,因為除了一些既得利益者,台灣還是有很多人在保護勞工、在為移工發聲。

2017年美國國務院頒贈李麗華「英雄獎」,表彰她打擊人口販運的勇氣,成為第一位獲獎的台灣人。
2017年美國國務院頒贈李麗華「英雄獎」,表彰她打擊人口販運的勇氣,成為第一位獲獎的台灣人。圖/《讓愛傳下去:漁工鬥士李麗華》

「我都覺得我好像望海的母親,每天都去漁港看船有沒有出港,如果船沒有出港,他們在岸上工作時就比較安心,通通空的時候,我就會擔心浪會不會很大、會不會有甚麼不幸。」講到激動處,李麗華真的就像移工的母親,甚至留下心疼的眼淚:「我沒辦法看到一個人比我處境更糟糕時,我沒辦法閉著眼睛或是不看他,不去伸出手來援救、援助他們。」

圖/《讓愛傳下去:漁工鬥士李麗華》

對於遠渡重洋跨海而來的移工們,不論是沈船失蹤或被毆打或積欠薪資,都在不合理的對待中傷痕累累,而李麗華就像是護佑著他們的母親,對李麗華來說,為弱勢發聲不僅僅是一個工作,更是她的生活、她生命的全部。

【延伸推薦】
文章|台灣人都救不完,還要救外國人?傷病移工的哀歌與救援(吳佳芊)
紀錄片|《讓愛傳下去:漁工鬥士李麗華》:形容自己如「望海母親」的李麗華,從1992年為平溪老礦工爭取勞工權益開始,就一直在為弱勢發聲這條路上前進。
戲劇|《第一鮪》:一艘遠洋漁船,一位抓黑鮪魚的老船長;一位準備退休的輪機長;一位菲律賓漁工工頭;一位什麼都不會,但因為仲介說上台灣船賺比較快,就跑來討海的印尼人。每個在船上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也都有自己的念想。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2.11.23

文字是跨時空的橋樑,我們都能當一個寫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