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偶像形式包裝母語創作,舒米恩用K-POP唱出原民文化新面貌

原住民歌手舒米恩選擇用偶像流行樂形式來宣傳母語創作歌曲,也創辦阿米斯音樂節等活動,持續努力為原住民文化找到新的應用方法,產生時代的新面貌。

原住民歌手舒米恩致力推廣母語,創辦阿米斯音樂節
舒米恩。圖/《歡迎光臨美式生活》

「我覺得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我是誰,我怎麼肯定我自己現在這樣的位置,世界很大,你總是要有自己的位置,但是在那之前你可能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探索。」

舒米恩‧魯碧,是台灣具有代表性的原住民歌手。他同時是一位詞曲創作者、演員、音樂製作人、音樂節策展人。他來自台東都蘭部落,透過音樂創作以及原住民文化找到屬於自已的定位。

以KPOP、明星偶像為概念,包裝個人專輯

《我們的約定》是舒米恩第一首母語創作歌曲,收錄於2010年首張個人專輯中。舒米恩最初激發將母語創作跟流行音樂兩者合在一起的想法是來自於想要做電音,以仿K-POP(韓國流行樂)的形式創作,進而影響部落的年輕人,並吸引更多人對原住民歌曲產生好奇。

在做首張個人專輯時,舒米恩便告訴專輯音樂製作人林揮斌,「我要紅」、要以明星「偶像」的形式呈現,將專輯的整體包裝透過拍形象照、拍MV的方式吸引目光。舒米恩很清楚這些外在包裝其實都只是手段,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讓大家產生興趣,以達到推廣原住民文化的目標。

原住民歌手舒米恩致力推廣母語,創辦阿米斯音樂節
圖/《歡迎光臨美式生活》

接下部落傳承重任,激發部落少年創作音樂

返鄉回到台東都蘭部落,舒米恩接下籌辦部落「巴卡路耐訓練營」的重任。巴卡路耐是阿美族組織中最年輕的階層,隨著現代社會發展,部落文化的傳承也面臨斷層危機。「巴卡路耐訓練營」將傳統結合現代營隊,教導部落青少年歌舞、母語歌曲、野菜採集等傳統文化。

如何延續部落文化的傳承?舒米恩認為,「有了認識,才會有喜歡的可能,有了喜歡才會有認同,如果連基本的認識都沒有,你當然就不會有喜歡的機會。」

接下傳承重任後,主要面臨的現實考驗就是經費問題。他開始舉辦《海邊的孩子》演唱會,透過演唱會收入籌備資金。他也將部落的青少年帶到《海邊的孩子》演唱會表演,透過與觀眾的近距離接觸,讓這群小朋友從一開始只會被稱讚「可愛」的表演方式,到學會增加表演層次,也因此誕生後來的《海邊的孩子:大後浪時代》。其中曾經參與第一屆《海邊的孩子》演唱會的Mafana樂團成員Sofin,就是從巴卡路耐訓練營開始,在舒米恩的鼓勵中堅持創作,繼續踏上音樂之路。

越在地越國際,創辦顛覆台灣音樂節的「阿米斯音樂節」

原住民歌手舒米恩致力推廣母語,創辦阿米斯音樂節
圖/《歡迎光臨美式生活》

2013年舒米恩於都蘭部落發起第一屆「阿米斯音樂節」。「阿米斯音樂節」是以部落及阿美族文化為主體的音樂節,參考國外音樂節「Good Neighbors Jamboree(鹿兒島音樂節)」。鹿兒島音樂節活用在地元素,所有的攤位及表演者幾乎都是鹿兒島當地人。由於都蘭部落也同樣具有社區及文化條件,舒米恩認為透過音樂節結合社區力量,有機會讓都蘭部落的豐年祭文化觀光化所產生的矛盾感,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原住民歌手舒米恩致力推廣母語,創辦阿米斯音樂節
圖/《歡迎光臨美式生活》

「阿米斯音樂節」將「明星」和「舞台」給了都蘭部落的在地表演者,並提供當地人與參與者進行互動交流的機會。《歡迎光臨美式生活》中的「美式」,傳達的就是以「阿美族文化風格」出發,從環境到集體舞台,創造出一個屬於所有參與者的「阿美族式概念」美式生活。

在世界另一端,發現自己心中的音樂節奏

金馬獎最佳導演陳潔瑤的紀錄片《漂流遇見你》,將舒米恩帶到世界的另一端「法屬小島─新喀里多尼亞」與當地原住民音樂人進行交流。在一個月的交流中,舒米恩發現當地非常盛行雷鬼樂,其中有一個節奏「Kaneka」更是融入在他們的流行音樂之中。

「那你們台灣的原住民有什麼節奏嗎?」被問到這個問題的舒米恩,當下反射性拍出一個節奏,他發現這個節奏無論在原住民語、中文、台語歌曲中都曾經被使用過,原來這就是他想要融入音樂中的節奏。舒米恩相信音樂風格的形成不能只靠單一歌手,但是透過更多音樂創作人投入創作,就可以逐漸形成這個節奏的音樂風格。

舒米恩哼唱法屬小島─新喀里多尼亞原住民的「Kaneka」節奏,也分享台灣音樂特有節奏。

如果現在不努力傳承,以後原民文化只會在博物館裡面

《不要放棄》是舒米恩為電影《太陽的孩子》創作的歌曲,這首歌並同時榮獲當年度金馬獎和金曲獎的雙重肯定。《不要放棄》也是第一首獲得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獎的原住民歌曲。在面臨低潮之時創作這首歌的舒米恩,其實也是在告訴自己「不要放棄」。「我們沒有要贏,我們不是為了贏,我們不想讓這些美好的事情,在我們這一輩裡面被消失。」舒米恩說。

舒米恩的好夥伴、創作歌手阿洛·卡力亭·巴奇辣回憶,有次跟舒米恩聊天,她問:「舒米恩,如果我們不繼續堅持走下去,會怎麼樣?」,舒米恩回答她,「那以後我們兩個人會在故宮,被關在櫥窗那邊,別人投幣我們兩個就要表演唱歌。如果我們今天不努力,以後我們的文化會是在博物館裡面。」

舒米恩與歌手阿洛·卡力亭·巴奇辣是創作上的好夥伴
圖/《歡迎光臨美式生活》

舒米恩說自己這一輩的年輕人,對於長輩留下來的美好環境和文化知識,需要找到新的應用方法,就會產生這個時代的生活面貌。例如阿美族的生活文化知識、歌舞知識,結合音樂節策展,它就可以變成阿米斯音樂節。阿美族的母語,結合音樂創作,它就可以變成一張母語專輯、一場母語演唱會,就能夠不斷有新的東西出現。

「現在看起來是新的,做久了,以後就會變成傳統。」舒米恩說。

【延伸推薦】
文章|紀錄片《海之岸》結合藝術實踐,走出年輕世代與環境共感的歷程
紀錄片|《歡迎光臨美式生活》創作歌手舒米恩在家鄉都蘭帶領部落的青少年,有計劃地學習阿美族傳統文化;他也策劃音樂會,為有音樂才華的原住民青年提供表現的舞台;他更推動全台獨有的「阿米斯音樂節」,吸引樂迷或喜愛原住民文化的朋友前往都蘭朝聖。

文字整理:致頴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3.01.03

你來人間一趟, 你要看看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