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好好凝視一張臉:《你的臉》,蔡明亮的另類「臉書」

導演蔡明亮突破大眾對電影的想像,《你的臉》用78分鐘凝視多張臉龐。為什麼拍這些臉?根據蔡明亮的說法,他只是單純地想找「好看的臉」。他的「好看」,和世俗的審美標準大不相同,裡面最年輕的是年近五十的李康生。顯然那些被歲月斧鑿、佈滿皺褶的臉,才是吸引他的。

圖/《你的臉》

2017年蔡明亮拍了首部VR電影《家在蘭若寺》,VR不利於特寫的侷限,反而激發他想拍特寫的念頭,於是有了《你的臉》

這部78分鐘的影片,只有14個鏡頭,對準了13張臉(8位男性、5位女性)。除了他永遠的男主角李康生之外,其餘12位都是所謂的素人(當然如果你常去西門町「東一排骨」會發現其中一位是它的老闆娘,另外在片中活潑地教大家做舌頭運動的則是李康生的媽媽)。

為什麼是這些臉?已有論者從性別、職業、省籍去分析或聯想。但根據蔡明亮的說法,他只是單純地想找「好看的臉」。而他的好看,和世俗的審美標準大不相同,裡面最年輕的是年近五十的李康生。顯然那些被歲月斧鑿、佈滿皺褶的臉,才是吸引他的。

你可以想見這些人的歷練,要對鏡頭講出大江大海,應非難事。但在創作上時常與主流背道而馳的蔡明亮,並不想帶著攝影機「介入」或「記錄」他們的生活(這裡已注定拉開它與一般紀錄片的距離);而是把他們都請到了中山堂光復廳這座古蹟裡(1936年落成)。每個人各拍兩次,每次約25分鐘,一次是跟他們聊天(但既無田野調查也不預設問題地隨便聊),一次卻不要他們講話,只是安靜地坐著。而且沒有NG。

圖/《你的臉》
《你的臉》公視+線上看

更有甚者,是他一路剪,結果把那些足以成為口述歷史、或者更有「可聽性」的內容,剪掉了大半。我記得第一次聽他提這部片時,片長是3個半小時到4小時,結果出來後只剩三分之一。但這個魄力對作品來講是對的。因為這些訊息可能反過來縮限了我們對這些人(臉)的想像。亦即蔡明亮採取了反蒙太奇的美學,並且把它實踐到極限,不但不由剪接、也不由話語取定義所見。長單鏡頭逼使我們必須凝視,你甚至從未這樣端詳過愛人的臉。而淺焦攝影則模糊了背景,進而產生放大細節的效果。當銀幕變成畫布,他則在皺褶與線條當中挖掘,連打盹、無語的時刻,都能被提煉成影像的力量。

圖/《你的臉》

歲月必然是無情,因為這是自然、生命的法則。但創作卻得以有情看待。最後登場的李康生,臉被光打得一半暗、一半亮,說的不是自己,而是很像的爸爸,一個不在場(世)的人。此時,無須聲張,演員與記錄、父與子、生與死,便自行辯證著。而小康最後那句「但我也不年輕了」,卻又把看似對立的,拉成了同一條航線,所有人不知不覺都往我們原本以為的對岸渡去。

最後,背景終於成為主角。14個鏡頭拍完13個人之後,最後一個留給了中山堂。隨著陽光的強弱明暗,不動的建築彷彿也有了呼吸的味道。我突然想起侯孝賢的《戀戀風塵》結尾陽光在山谷移動的長鏡頭。一個戶外、一個室內,卻都是平靜悠長,寓意無限。

【延伸推薦】
文章|一部紀錄片拍12年,導演黃信堯的自我質疑與自問自答,都在《北將七》裡(王派彰)
紀錄片|《你的臉》你有多久,沒有凝視過一張臉?拍完首部VR電影《家在蘭若寺》的蔡明亮,決心拍一部只有特寫鏡頭的電影。每張臉、每個構圖、每個光,都像訴說歲月走過、愛情躲藏的地方。
紀錄片|《沙》:由十六個長鏡頭組成,影片中李康生慢走於宜蘭壯圍的防波堤洞口、海邊、捕鰻苗聚落、林投樹、漂流木山及沙埔等地,彷彿走在荒蕪之地,這裡是時間的終點,亦或是起點,一切像是做了一場夢……

作者:聞天祥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2.11.4

知名影評人、作家、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歷任國內外各大電影獎評審。著有《光影定格:蔡明亮的心靈場域》 、《過影:1992-2011台灣電影總論》等電影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