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肖像與遺像僅有一線之隔,攝影師李毓琪從鏡頭中看見生死

肖像與遺像僅有一線之隔,攝影師李毓琪從鏡頭中看見生死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拍攝的人物肖像變成了遺像,印象最深的是我屏東潮州的阿嬤,那是我拍攝的第一張成為遺像的照片。「攝影」變成選擇記憶一個人的方式,透過鏡頭來看見生與死、也記錄每個生命奮鬥過後所成就的「勳章」。 圖/《勳章》 攝影師的共感經驗,從狩獵反轉為一同流淚 在過去,我曾以為攝影是最具攻擊性的媒介之一,攝影師和被攝者間總存在著一種狩獵與被獵的關係。...

人有沒有尊嚴死亡的權利呢?紀錄片《下一站》,遙望死亡權合法的路

處在痛苦難耐的疾病桎梏,沒有治癒可能的處境時,人有沒有求死的權利? 圖/《下一站》 公視紀錄片《下一站》藉由溫金盛的敘事,傳遞台灣社會一項終極人權的訊息,那就是處在痛苦難耐的疾病桎梏,沒有治癒可能的處境時,人有沒有求死的權利?25年前,溫金盛因車禍,頸椎骨折、陷入四肢癱瘓,肌肉不自主抖動,尿管糞布不離,所有衛生和進食完全仰賴看護。 紀錄片呈現的議題包括存在的意義、倫理抉擇和經濟面向。雖然溫金盛有清楚的求死意願,他的死亡權利仰賴同理和同情的人或組織的協助,但是目前台灣沒有這樣的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