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唐玉盈 | 6 月 30, 2025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國民法官」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讓國民擔任法官,擁有和職業法官相同的審判權力。目前國民法官法所適用的案件為「故意犯罪因而發生死亡結果者」,也就是殺人、傷害致死、酒駕致死等犯罪類型。國民法官的任務,便是與職業法官一起審理案件,共同討論,並決定被告有罪或無罪;以及如果有罪,如何給予適當的處罰。 示意圖。...
by 劉凱莉 | 6 月 13, 2024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每當一有駭人聽聞的罪行發生,社會與媒體都在整理動機、尋找問題所在,長期關照司法議題的導演李家驊,用《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從鄭捷案、陳昱安案等數個死刑犯的父母與律師視角,還原死刑犯有別於媒體報導的其它面向,以及至親一生背負無法承受之痛。 死刑存廢在台灣社會仍是充滿爭議的議題。圖/《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死刑犯陳昱安,砍殺父親111刀。 死刑犯鄭捷,於捷運上隨機殺人。 死刑犯A,殺害好友後勒贖。 這三位「死刑犯」作為人的身分被人漠視 ,其至親所背負之痛,無人知曉。...
by 羅禮涵 | 4 月 24, 2022 | 台灣角落觀察, 社會
儘管台灣近年來執行死刑的頻率不如以往高,但配置好專業級的劊子手仍為必要,這群出任國家槍手任務的人就是高檢署及高分檢的法警,也正是金鐘戲劇《大吉》描述的一頁切片。 金鐘戲劇《大吉》從法警的角度探討死刑議題。圖/《大吉》 《大吉》 短片描述台灣法警執行死刑的故事。用紅筆寫於冰棒棍上的吉字,代表選中成為該次執行死刑的執法人員。劇中貴武抽中了寫有吉字的籤,卻因為妻子懷孕,擔心這個任務會對未出世的寶寶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拜託信全學長代班。...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