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福澤喬 | 10 月 11, 2023 | 教育, 理解憂鬱症
日本每年有超過2萬人因自殺過世,而在G7各國(註)當中,日本的自殺率最高,當中又以女性的自殺數量則居於首位。2022 年日本的自殺人數為 21,881 人,這意味著每天有將近60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大多數人的自殺是一種「被迫的死亡」。這意味著他們並不是主動選擇死亡。而是他們因為失去了能依照自己意識的方式生活,才會選擇輕生。 在日本每年有超過2萬人因自殺過世。圖/示意圖...
by 便當夫人(江心) | 6 月 15, 2023 | 人物, 關於生命的故事
如果悲傷可以分等級,自己的孩子就這樣死在懷裡,一定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網紅便當夫人育有五個孩子,但第四個寶貝晨翔因為確診DIPG(瀰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瘤),四歲就去了天堂,為了讓愛沒有遺憾,他們把握時間實現了孩子想環島、搭摩天輪等願望清單。凝視過愛與死亡後才知道,原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那麼義無反顧。 便當夫人與愛子晨翔合影,晨翔說:「媽媽你不要哭,妳哭我也會哭,你笑一笑我也會笑。」 。圖/便當夫人 提供...
by 大姚Da yao | 5 月 12, 2023 | 人物, 關於生命的故事
當碰到人生重大難關的時候,也許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是我」,然而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圖文創作者大姚經歷另一半離世後逐漸理解,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屬於自己的安排,沒有一段過去是白走的,當走不下去的時候,請試著告訴自己:「今天能好好活著,已經很棒了。」 確診的那一天,我們的世界崩塌了。圖/大姚提供 「如果有一天,你所想像的幸褔人生,在一瞬間打碎了,要如何繼續走下去?」小時候我對自己的人生,一直都又一個未來藍圖,我想要建立一個家庭,然後和相愛的老公共度餘生。從來不曾想過,我會這麼早就面臨了生老病死的課題。...
by 黎詩彥 | 2 月 17, 2023 | 人物, 從紀錄片出發, 觀點, 金鐘紀錄片, 關於生命的故事
40歲的年紀,迎來一個小生命,但同時也伴隨著一道長達40公分的疤痕,以及癌友的新身分。對於罹患卵巢癌歷經多次化療與開腹手術的何如瑄來說,抗癌路上所展現的勇氣不是不怕,而是害怕卻依然勇敢去面對,把握「今天」就是生命最好的禮物。 圖/《勳章》 這一切發生得都太快太突然。2017年的某一天,何如瑄接獲電話,父親遇到暴雨土石流,險遭活埋,她急忙趕回家探視。父親住院期間,何如瑄驗出兩條線,是的,她懷孕了!對於未婚、40歲的她來說,這個小生命翩然降臨,超乎她的預期,卻又不偏不倚落在她心裡的缺口,填滿了她對未來人生的想像。...
by 李毓琪 | 2 月 17, 2023 | 人物, 從紀錄片出發, 觀點, 金鐘紀錄片, 關於生命的故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拍攝的人物肖像變成了遺像,印象最深的是我屏東潮州的阿嬤,那是我拍攝的第一張成為遺像的照片。「攝影」變成選擇記憶一個人的方式,透過鏡頭來看見生與死、也記錄每個生命奮鬥過後所成就的「勳章」。 圖/《勳章》 攝影師的共感經驗,從狩獵反轉為一同流淚 在過去,我曾以為攝影是最具攻擊性的媒介之一,攝影師和被攝者間總存在著一種狩獵與被獵的關係。...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