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黎詩彥 | 11 月 8, 2023 | 人物, 人物特寫, 社會
國小、國中都讀美術班,李屏宜自小就展現藝術天分,喜歡探索各式創作媒材。大學畢業製作選擇以水墨版畫為主題,更讓她從此與版畫定情,去年更以《呼吸:風景》系列一舉拿下高雄市立美術館「2022高雄獎」首獎,今年她繼續挑戰大尺幅作品《海波浪》,把對自然與土地的感情,一刀一刀刻鑿在她的創作中。 版畫家李屏宜的大尺幅作品《海波浪》。圖/李屏宜提供 版畫在藝術世界裡,一直屬於小眾的門類,比起眾所周知的油畫、雕塑等,版畫有複數性和尺寸限制,讓它較不被人們重視,為什麼李屏宜如此獨鍾於版畫創作?...
by 黎詩彥 | 11 月 1, 2023 | 人物, 人物特寫, 社會
走訪世界各地,探索各國織品文化,透過纖維複合媒材創作,緩緩道出一個個人與土地、生活與歷史文化交織的故事。康雅筑曾於台灣、日本、美國、奧地利、印度、約旦等多個國家舉辦展覽與駐村計畫,更出版《織物地圖》系列書籍推廣織物文化,期盼讓更多人感受到纖維所蘊含的美、情感與生命。 旅行世界的纖維創作藝術家康雅筑。圖/康雅筑提供 康雅筑第一次接觸纖維創作,是小時候去參觀草間彌生的作品,見識到藝術家運用布料等軟性材質構築出各式雕塑,打造出一個奇幻自由的空間,讓康雅筑感到相當震撼,這個畫面一直收藏在她的記憶資料庫裡,時不時就跑出來呼喚她。...
by 馬欣 | 9 月 26, 2023 | 台灣史上的人事物, 歷史
楊德昌的《麻將》與《一一》都是著眼於台北的故事,當時美國夢移植在台北上空,台北仁愛圓環就像是點綴的金項鍊。在80年代台灣社會致富的亢奮空氣中,楊德昌以犀利視角掌握被壓抑的衝撞人性,拍出了台灣信仰「美國價值」「菁英特質」的複製再生,也預言了時代淘金熱後的集體空虛。 導演楊德昌。圖片/《藝術很有事-我和楊德昌的一天》影片截圖...
by 孫松榮 Song-Yong SING | 9 月 11, 2023 | 世界那麼大, 人物, 人物特寫, 歷史, 社會
楊德昌於2007年辭世,截至目前無止有關他的報導、評論與學術論述,大多還停留在有限的影視作品、文章及訪談等材料,致使楊導作品研究總處於相當被侷限、尚待超越的狀態。「一一重構」策展中數百件臺灣導演由童年至他離世前留下的各種形態不一、內容包羅萬象的文物,有助影迷和專家學者重新認識與理解這位被喻為現代主義的臺灣電影巨匠。 《海灘的一天》工作照,楊德昌於拍攝現場(約於1982-1983)。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授權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