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

SEL是什麼?學齡前兒童學情緒管理,愈早練習愈有「內建工具箱」

SEL是什麼?學齡前兒童學情緒管理,愈早練習愈有「內建工具箱」

這幾年走入中學校園,我發現孩子憂鬱、躺平、沒動力的狀況變多,學習動力因為情緒困擾而「卡住了」,一切的根本,還是回到孩子的「情緒穩定度」。近年來台灣開始討論SEL(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強調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與他人互動、解決問題,在生活中找到健康的表達方式,學齡前孩子就可以開始學習情緒表達,因為情緒就像肌肉,練習得愈早,越能在長大的過程中面對挑戰時有「內建工具箱」。 孩子的情緒問題處理,幾乎每個家長都曾遇過。圖/示意照...
青少年喝酒為紓壓?應建立遠離酒精依賴的「情緒調節力」

青少年喝酒為紓壓?應建立遠離酒精依賴的「情緒調節力」

《我們與惡的距離II》中羅譽兄妹的故事,映照出青少年飲酒問題的複雜性。根據統計,臺灣每七位孩子中就有一人30天內曾接觸酒精,超過六成是家人提供。青少年時期的飲酒行為,未來更容易形成酒精依賴,真正保護青少年的方式,是讓他們理解:面對壓力與情緒風暴,永遠有比酒精更可靠的工具箱,例如找親友談話或運動,這些選擇會成為終生受用的情緒調節能力,也讓成長中的大腦,能在更安全的環境中發育成熟。 劇中角色羅譽偷喝酒,點出不容忽視的青少年飲酒議題。圖/《我們與惡的距離II》...
「為什麼孩子老說我偏心不公平?」處理手足衝突時,爸媽要做的是先穩定自己的情緒

「為什麼孩子老說我偏心不公平?」處理手足衝突時,爸媽要做的是先穩定自己的情緒

有兩個孩子以上的家庭,爸媽處理小孩吵架是司空見慣的戲碼,為什麼明明爸媽已經拼命努力想做到公平、卻還是被孩子嫌偏心呢?心理師泰坦指出,當內在需求例如被愛被關注沒有被滿足,就可能會有競爭的行為出現。當衝突發生時,爸媽要先停下來穩定自己的情緒、不要急著擺平衝突,要營造順暢的親子溝通空間,傾聽孩子說出自己的委屈跟需求。 Podcast《媽媽不想努力了》ep3:為什麼孩子老說我偏心又不公平...
孩子的爸去天堂旅行了,生命教育從一支能跟爸爸聯絡的玩具手機開始

孩子的爸去天堂旅行了,生命教育從一支能跟爸爸聯絡的玩具手機開始

另一半因病過世後,親子之間的人生路該如何走下去?兩位媽媽分享她們的人生體悟,她們被迫變成母代父職的「萬能媽媽」,即使生活中有許多心酸時刻,但她們選擇將難關變成養分傳承給孩子,也告訴孩子爸爸永遠在身邊,拿起模型手機跟爸爸說話,祂都聽得見。 《媽媽不想努力了》ep13 黎詩彥(主持人,以下簡稱黎):最近日本有一本暢銷書叫做《老公怎麼還不去死》這本書在台灣出版之後,竟然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在台灣的六都圖書館預約人次快要突破兩千人,這表示其實很多的太太都已經對老公忍無可忍到了一種「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