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The Author

心理可以克服生理極限?自我覺察身體潛能,擴展「舒適圈」就能釋放「超能力」

心理可以克服生理極限?自我覺察身體潛能,擴展「舒適圈」就能釋放「超能力」

「舒適圈」指讓人感到安穩、不確定感低的環境,若舒適圈始終不變,對自我的認識會受到限制,僅在熟悉的領域裡維持平常應有的水準;若能再往圈外多一點,有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刻意練習」是擴大舒適圈、推展自我極限的關鍵,更是身心靈的修練,來自芬蘭的紀錄片《釋放超能力》中就有害怕冰水的旱鴨子挑戰者,經過一年專業教練的陪伴與練習,完成在浮冰下潛水的挑戰,以往最害怕的事情變成他最享受的經驗,更培養出堅韌的意志力與自信心。

孩子總是講不聽?四種溝通策略讓他知道「家人的擔心不是為了控制你」

孩子總是講不聽?四種溝通策略讓他知道「家人的擔心不是為了控制你」

當孩子不聽話時,未必是叛逆或故意唱反調,反而是讓家長深入思考孩子的想法與需求的好機會,務必要先保持冷靜,可用他人的觀點來表達自身的擔憂。就如《加百列的東非七十天》電影主角不聽他人警告、夜色已晚還執意要登頂,直到遇見山友提醒魯莽行為「可能會讓半夜去救援的人也陷入危險」才停下腳步,以有效溝通點出對方的思考盲點。

親子有代溝很正常,爸媽要勇敢接受孩子想的早就跟你不一樣

親子有代溝很正常,爸媽要勇敢接受孩子想的早就跟你不一樣

大多數父母與子女的時代相差二三十年,價值觀有差異是必然的,面對青少年自我探索時,父母常有困惑擔憂、青少年也感到不被理解與認同,雙方都需要改變的勇氣與引導的橋樑,就如電影《成功補習班》家長面對孩子特殊的性別氣質,有母親查找相關資料學習理解、也有父親從憤怒拒絕到學習接受,家長自己先要勇於改變、從而支持,才能讓孩子真正的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