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The Author

「我被家人拋棄了?」讓破裂的關係成為人生的新起點

「我被家人拋棄了?」讓破裂的關係成為人生的新起點

《關於我弟與他媽媽》導演與繼弟的母親,在他青少年時期突然人間蒸發不告而別,家人們承受被拋棄的創傷,失去了對家庭與親密關係的安全感,母親自剖是為了自我救贖,「必須脫離掌控,重建自己的生活,」雙方都需要時間去理解彼此的立場。其實,一段破裂的關係反而是探索的新起點,若能在坦誠的互動中反思自己的感受,不過度評價自己、用「我做到了」正面方式肯定自我,將有機會找到新的互動方式。

我的孩子在學校偷錢?強調誠實的好處,陪他學習承擔責任

我的孩子在學校偷錢?強調誠實的好處,陪他學習承擔責任

當學校有人東西被偷,親師生該怎麼處理?電影《失控教室》提醒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信任與懷疑之間的平衡很微妙,家長除了擔心孩子受到挫折、也擔心孩子不誠實,也需要為孩子創造信任與支持的空間環境,用理解取代指控,引導孩子面對問題,並從中學習與成長。

博弈公司用VIP待遇與免費賭金讓人上鉤,連青少年都難逃成癮漩渦

博弈公司用VIP待遇與免費賭金讓人上鉤,連青少年都難逃成癮漩渦

「賭博成癮」是可以治療的腦部疾病,各地已有「博弈門診」協助病友擺脫賭博的糾纏,「病態性賭博」(Pathological gambling)通常包含三個階段:「再接再厲乘勝追擊」、「扳回一成挽回頹勢」與「一敗塗地絕境求生」,紀錄片《一鍵成癮博彩陷阱》中呈現出博弈產業費盡心思在這三階段中誘使人不斷下注,連青少年都不放過。

最好的人生旅伴就是親子關係,要有「雙向互動」彼此支持才走得遠

最好的人生旅伴就是親子關係,要有「雙向互動」彼此支持才走得遠

孩子遇困難時需要父母的鼓勵,父母也需要孩子的支持與反饋,教導孩子的同時,也在學習解決問題和情感管理。這種親子間的雙向互動就像《朝聖之路:一路平安》的兩位長途旅伴,從陌生到熟悉,看過彼此最好與最壞的樣子,在互信基礎下勇於表達情感、支持對方,成為彼此成長的助力。

心理可以克服生理極限?自我覺察身體潛能,擴展「舒適圈」就能釋放「超能力」

心理可以克服生理極限?自我覺察身體潛能,擴展「舒適圈」就能釋放「超能力」

「舒適圈」指讓人感到安穩、不確定感低的環境,若舒適圈始終不變,對自我的認識會受到限制,僅在熟悉的領域裡維持平常應有的水準;若能再往圈外多一點,有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刻意練習」是擴大舒適圈、推展自我極限的關鍵,更是身心靈的修練,來自芬蘭的紀錄片《釋放超能力》中就有害怕冰水的旱鴨子挑戰者,經過一年專業教練的陪伴與練習,完成在浮冰下潛水的挑戰,以往最害怕的事情變成他最享受的經驗,更培養出堅韌的意志力與自信心。

孩子總是講不聽?四種溝通策略讓他知道「家人的擔心不是為了控制你」

孩子總是講不聽?四種溝通策略讓他知道「家人的擔心不是為了控制你」

當孩子不聽話時,未必是叛逆或故意唱反調,反而是讓家長深入思考孩子的想法與需求的好機會,務必要先保持冷靜,可用他人的觀點來表達自身的擔憂。就如《加百列的東非七十天》電影主角不聽他人警告、夜色已晚還執意要登頂,直到遇見山友提醒魯莽行為「可能會讓半夜去救援的人也陷入危險」才停下腳步,以有效溝通點出對方的思考盲點。

親子有代溝很正常,爸媽要勇敢接受孩子想的早就跟你不一樣

親子有代溝很正常,爸媽要勇敢接受孩子想的早就跟你不一樣

大多數父母與子女的時代相差二三十年,價值觀有差異是必然的,面對青少年自我探索時,父母常有困惑擔憂、青少年也感到不被理解與認同,雙方都需要改變的勇氣與引導的橋樑,就如電影《成功補習班》家長面對孩子特殊的性別氣質,有母親查找相關資料學習理解、也有父親從憤怒拒絕到學習接受,家長自己先要勇於改變、從而支持,才能讓孩子真正的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