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圈」指讓人感到安穩、不確定感低的環境,若舒適圈始終不變,對自我的認識會受到限制,僅在熟悉的領域裡維持平常應有的水準;若能再往圈外多一點,有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刻意練習」是擴大舒適圈、推展自我極限的關鍵,更是身心靈的修練,來自芬蘭的紀錄片《釋放超能力》中就有害怕冰水的旱鴨子挑戰者,經過一年專業教練的陪伴與練習,完成在浮冰下潛水的挑戰,以往最害怕的事情變成他最享受的經驗,更培養出堅韌的意志力與自信心。
About The Author
孩子總是講不聽?四種溝通策略讓他知道「家人的擔心不是為了控制你」
當孩子不聽話時,未必是叛逆或故意唱反調,反而是讓家長深入思考孩子的想法與需求的好機會,務必要先保持冷靜,可用他人的觀點來表達自身的擔憂。就如《加百列的東非七十天》電影主角不聽他人警告、夜色已晚還執意要登頂,直到遇見山友提醒魯莽行為「可能會讓半夜去救援的人也陷入危險」才停下腳步,以有效溝通點出對方的思考盲點。
親子有代溝很正常,爸媽要勇敢接受孩子想的早就跟你不一樣
大多數父母與子女的時代相差二三十年,價值觀有差異是必然的,面對青少年自我探索時,父母常有困惑擔憂、青少年也感到不被理解與認同,雙方都需要改變的勇氣與引導的橋樑,就如電影《成功補習班》家長面對孩子特殊的性別氣質,有母親查找相關資料學習理解、也有父親從憤怒拒絕到學習接受,家長自己先要勇於改變、從而支持,才能讓孩子真正的勇敢做自己。
讀懂孩子的情緒、練習換位思考,透過角色扮演學會忍者讀心術
「讀懂情緒」直接影響著人際互動,並在自我成長中左右著人際關係及事件的後續發展。情緒不僅影響他人的行為...
憂心暑假孩子變「阿廢」?躺平放空是避免大腦過度運轉的自我調控
或許你我都有這樣的經驗:一整天沒什麼來由,便感到沒什麼精神,不想起身、更不想出門,若能不用工作、不用...
「嗑CP」可刺激多巴胺,讓大腦找到戀愛的感覺
「戀愛感」是人們共有的基本慾望,認識一個人一開始會有好感與激情,帶有一點衝動成份的情緒,就像跑百米般...
愛冒險是基因也是天性!孩子追求新奇刺激別急著阻止,先學會擬計畫與風險管理
「冒險者常常把恐懼比擬為『老鼠』,每次冒險,就像拿恐懼感餵老鼠,而每次都把牠越餵越肥。所以你得增加恐...
現代人容易孤單寂寞覺得冷?面對社交恐懼感得先學會好好愛自己
一個人吃飯,會感到孤單?一個人過生活,就必定是孤獨?面對另一個人時,自己會有什麼感受?若是覺得太過靠...
DMN腦神經科學研究:好好躺平有助潛能發展
近年來,「內捲」和「躺平」這兩個中國用語常常成為討論的焦點。前者指的是過度的競爭,而後者則意味著退出...
人們恐懼感與生俱來,用三步驟培養孩子面對未知的勇氣
改編自德國作家法蘭克・薛慶(Frank Schätzing)代表作《群》(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