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一味忍耐,找到內在動機創造「心流」才是現代忍者養成之道

忍者在日本歷史上由來已久,暗中秘密工作長達數百年,被視為史上最出色的間諜和刺客。我也是看忍者卡通長大的,對於忍者的「隱身術」、「手裏劍」感到熟悉又好奇,不曉得這是動漫、戲劇虛構出來的,還是真有其事?

忍者武器「手裏劍」。劇照/《破解!忍者奧義》
忍者武器「手裏劍」。劇照/《破解!忍者奧義》

當公視+推出《破解!忍者奧義》這系列探討忍者真相的節目時,我立刻收進口袋清單,在每集短短15分鐘的節目中,我看見古代忍者把力學、運動科學、人性心理學等應用到極致,讓觀眾看得目不暇給、腦洞大開!

手指扛米袋、用腳背走路,挑戰自身極限的忍者養成之道

《破解!忍者奧義》除了解開忍者各種神祕的武術,探討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其中有一集更著墨於忍者的養成之道,讓觀眾看見培養一名忍者所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在戰亂頻仍的貧困農村中,成為一名捨己救國的忍者,幾乎背負著「全村的希望」,很多孩子從三歲就開始接受忍者訓練,最晚五、六歲就必須開始,忍術大師川上仁一解釋:「超過一定年齡,思想便會干預,用身體記住事情會比較困難。」

忍者訓練方法:用手指扛米袋,練成「虎爪」。劇照/《破解!忍者奧義》
忍者訓練方法:用手指扛米袋,練成「虎爪」。劇照/《破解!忍者奧義》

忍者的身體各項能力均高於一般人,來自數十年嚴格且獨特的訓練方法,包括:用手指扛米袋,練成「虎爪」,以便攀爬屋頂進入敵方陣營;用腳背走路增加腳踝的力量,從高處跳下時才能安全落地;凝視燭光迅速轉變視覺焦點,培養在暗中觀察的視力,還有長時間不吃東西、只喝水,禁食、憋尿等訓練,確保忍者在執行任務時,不會被生理衝動妨礙。持之以恆的訓練,讓忍者不只擁有超乎常人的身體素質,他們的精神、意志也十分強大,川上仁一說明:「藉由結合身心的訓練,讓他們了解自身極限,並將能力提升到最大,這就是訓練的目的。」

忍者訓練方法:凝視燭光迅速轉變視覺焦點,培養在暗中觀察的視力。劇照/《破解!忍者奧義》
忍者訓練方法:凝視燭光迅速轉變視覺焦點,培養在暗中觀察的視力。劇照/《破解!忍者奧義》

忍者精神首重忍耐,培養忍耐力考驗著耐性

正是這樣的「忍者精神」,讓忍者深受後人推崇,而身為家長的我,不免感到擔憂:現在的孩子生長在富裕、太平的時代,缺乏練習忍耐的機會,遇到誘惑,他們是否能忍耐著「不吃棉花糖」?遇到挫折,他們會不會像草莓一樣一壓就爛?

回顧我自己的學習歷程,我一路考上第一志願學校,也學了十多年鋼琴沒有放棄,我認為「忍耐」是最大的功臣,讓我能夠專心致志、堅持到底,然而,我們家孩子和我完全不一樣,不只寫功課敷衍潦草、求快不求好,練琴也總是彈不到五分鐘,就開始找人聊天,我試過用各種方法訓練孩子的忍耐力,結果證明,這根本是在訓練我自己,看看我能忍耐小孩「皮」到什麼程度!無論我如何軟硬兼施、恩威並濟,也教不出堅忍不拔的孩子,讓我不禁反思:究竟忍耐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格,還是後天激發出來的能力?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忍耐力?

忍耐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格,還是後天激發出來的能力?圖/示意圖

我願意忍著痛,因為我有夢想

有一天晚上,我發現就讀五年級的大女兒,獨自一人在已經熄燈的黑暗客廳中練習劈腿拉筋,我用羨慕的語氣說:「年輕真好,這樣拉筋都不會痛!不像我稍微伸展一下,就痛到不行。」她回答我:「我也會痛啊!但是我願意忍耐,因為我有夢想。」她喜歡跳舞和體操,知道自己如果想挑戰更高難度的動作,基本功非常重要。我看著她努力把四肢伸展到極限,身體很辛苦,心裡卻一點都不覺得苦,突然明白,忍耐不是目的,忍耐只是達標的手段之一,孩子本身就具有足夠的耐力和韌性,他們欠缺的只是動機與目標,一旦他們找到有趣、有意義,自己想要的目標,他們就會願意接受過程中的挑戰,咬牙忍耐,相信自己終將突破。

我們這一代家長,許多人都有縮衣節食、寒窗苦讀的經驗,總認為現在的孩子坐享其成、養尊處優,命太好、挫折忍受力很低。其實,現在的孩子並不是「不懂得忍耐」,只是他們忍耐的面向和我們不同。

找到讓孩子願意忍耐的夢想。圖/示意圖
找到讓孩子願意忍耐的夢想。圖/示意圖

「心流」是現代忍術,創造內在動機比碎碎念有效

數位時代的孩子接觸的資訊又多又雜,他們從小就要忍耐著抗拒3C的誘惑,忍耐不能滑手機的無聊,再大一點的孩子,還得忍耐社群焦慮,包括:FOMO錯失恐懼、被孤立邊緣化的社交排斥,或是「別人有,我沒有」的失落感……等,因此,與其一味的告訴孩子「要忍耐」,不如陪伴他們找到「值得忍耐」的目標,一旦孩子有了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為何而戰,才能主動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面對壓力也不會輕易動搖。

不管是古代的忍者,或是現代的超級英雄、奧運金牌、偶像巨星……,成功的要件不是「吃得苦中苦」,而是真心熱愛某件事,以至於在苦中不以為苦,反而自得其樂,才能熬過一萬小時的磨練,累積非凡的實力。心理學家把這種「投入、專注、極度沉浸在手上事情中,陶醉忘我,甚至忘記時間、飢餓的境界」,稱之為「心流」,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中,能夠學而不倦、有滿足感,也讓學習績效開掛。

心理學家把這種「投入、專注、極度沉浸在手上事情中,陶醉忘我,甚至忘記時間、飢餓的境界」,稱之為「心流」。圖/示意圖
心理學家把這種「投入、專注、極度沉浸在手上事情中,陶醉忘我,甚至忘記時間、飢餓的境界」,稱之為「心流」。圖/示意圖

心流,就是現代的忍術,讓人超越自身極限,將能力提升到最大。仔細觀察,哪些活動能讓孩子全心投入?哪些挑戰能激發孩子的專注力?(不包括玩3C和打電動),盡可能為孩子創造美好的學習體驗,遠比「碎碎唸」更能強化孩子的內在動機。

【延伸推薦】

節目|《破解!忍者奧義》:專注於真正的忍者所使用的實際技藝和工具,試圖揭開這些超級英雄的神秘面紗,透過有趣的實驗,我們更接近「忍者真理」。

文章|讀懂孩子的情緒、練習換位思考,透過角色扮演學會忍者讀心術

文章|忍者哈特利的原型參考竟然是服部半藏,忍者象徵日本文化也是日式「堅忍」精神縮影

作者:黎詩彥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9.19

黎詩彥

政大廣電系畢業。專職作家,斜槓新聞採訪、廣告文案等媒體工作。著有《一切從信心開始》、《親愛的老公》、《你在黑夜中閃耀》、《我那不完美卻幸福的單親旅程》等。